飄天文學 > 我用奇招救大明 >第14章 鄭芝龍領命
    除了料羅灣海戰外,聖旨裏還着重提到了鄭家開拓臺灣的功勞。

    這些年在鄭家的主導下,東南沿海十多萬人移居臺灣,使得臺灣逐漸開始顯露出生機。然而那裏仍然十分荒涼,南部還被荷蘭人佔據着,朝廷對於這塊海外的地盤也並不怎麼放在心上。如今聖旨上特地表揚了鄭家的貢獻,並且是封爵的兩大功勞之一,不禁讓三人感慨萬千。

    鄭鴻逵嘆道:“朝廷這是怎麼了?好像突然重視水師了,對福建這邊的事情也瞭如指掌。”

    鄭芝龍、鄭森父子也有同感。

    他們哪裏知道,朱慈烺爲了避免鄭芝龍被人說成是無功受祿,白撿了一個“南安伯”,特意在奏摺上替鄭芝龍羅列了這兩樣功勞,後來被崇禎加進了聖旨中。

    也許在朝廷大臣們看來,這些功勞算不了什麼。然而張航是從現代的眼光來看待鄭芝龍的,在他的心目中,這兩樣功勞無疑都極其重要,可以說遠超明朝很多封伯、封侯將領的戰功。可惜在這個時代,能認識到這一點的人很少。

    但不管怎樣,朱慈烺必須告訴大家:鄭芝龍是因爲功勞而被封爵的,絕對不是平白無故地受封。他希望能用這道聖旨來堵住悠悠衆口。

    書房裏,雖然三個人都對這道不期而至的聖旨感到困惑,但“南安伯”的封爵就擺在那裏,這可是難得的殊榮,連抗倭名將戚繼光都不曾得到呢。

    鄭鴻逵、鄭森都向鄭芝龍表示祝賀,鄭芝龍樂呵呵地接受了。

    鄭鴻逵又提出一個疑問:“兄長既然封爵,理應親自帶兵出征。皇上爲何要指派森兒爲主將呢?森兒畢竟還年輕,經驗也稍顯不足,皇上就不怕誤了大事?”

    說實話,鄭芝龍對此也不太理解,但是能接受。畢竟他最看重的長子如今受到朝廷重用,有出息了,他這個當父親的自然很欣慰。這麼一想,他本人是否領兵出征,也就不那麼重要了。

    當然,鄭芝龍也清楚兒子還年輕,但這個問題其實並不要緊,他對鄭鴻逵說:“朝廷不是要求你和森兒同往嗎?這一路上,你給他掌舵,有什麼問題,幫他多盯着點。”

    鄭鴻逵點點頭:“這個我肯定會的,請兄長放心。”

    鄭森此時激動萬分,自己年紀輕輕就被朝廷委以重任,參與到迎戰滿清的戰鬥中,這無疑是個難得的歷練機會。

    不過,鄭森心中也有個疑問,他問鄭芝龍:“父親這次打算讓我帶多少船隻去參戰?”

    鄭芝龍沉吟着:要不要將自己的家底交出去呢?

    從他的本意來說,當然要注意保存實力。朝廷以前也曾經想過要徵用他的船隊,都被他敷衍過去了。

    然而這次的情況大不相同,朝廷給他封了爵,十分夠意思,他再藏着掖着就有些說不過去了。而且聖旨裏也說了,鄭氏水師如果能立下大功,鄭家人還能獲得更多爵位。

    這一點對鄭芝龍來說頗具誘惑力。因爲大明封爵的,大都是立國之初,跟着太祖、成祖立下大功的將領,後來封爵的就非常少了。

    因此,如果鄭家能有多人封爵,絕對稱得上光宗耀祖、無上榮光,而眼下正是一個難得的機會。

    思考了好一陣,鄭芝龍咬咬牙,做出了決定:“朝廷大軍這次出征,不僅糧草依賴水師運送,而且還要求水師助戰,此事非同小可,船隻少了恐怕難當此任。我決定將七成的船隻和人馬交給你們指揮,你們都要好好幹,給鄭家爭臉。”

    鄭鴻逵、鄭森一聽,連忙跪倒,表示一定不負重託。

    鄭芝龍將兩人扶起,這時鄭鴻逵想到一個非常要緊的問題:“大哥,咱們這次出兵要花不少銀子,這錢算誰的?”

    鄭芝龍想了想:“既然是朝廷徵召我的水師去打仗,自然應該是朝廷出錢了。”

    鄭鴻逵提醒道:“未必。這些年來,朝廷一會兒要剿滅反賊,一會兒又要對付滿清,國庫只怕已經見底了。咱們這次流血又流汗,可別到頭來還得自己掏腰包。”

    鄭芝龍覺得此話有理,剛纔接旨後一時激動,竟然沒想到這個問題。此刻,頭腦精明的他開始盤算起來:朝廷該不會是因爲沒錢,才賜封他爲“南安伯”呢?那可就等於只付出了一個虛頭巴腦的爵位,就省下了一大筆軍費,這個算盤打得很精啊。要是這樣的話,他可不能做這筆虧本的買賣。

    看到鄭芝龍有些猶豫不定,鄭森提議:“父親,朝廷並沒有說不撥給我們軍費,我們明天去問問宣旨太監,不就什麼都清楚了?”

    這個主意不錯,鄭芝龍同意了。

    次日,三人一同去看望宣旨太監,寒暄過後,鄭芝龍提到了軍費的問題。

    宣旨太監笑道:“南安伯放心,這次你的水師出征,所有費用都由朝廷負擔。”

    鄭芝龍感到驚訝:“聽說朝廷這些年開支巨大,怎麼現在拿得出錢了?”

    宣旨太監笑道:“朝廷這次下了決心,定要讓滿清知道我大明的厲害,爲此不惜發行國債,需要多少就借多少,銀子已經不是問題了。”

    聽了宣旨太監的介紹,鄭芝龍放下心來,不過他還是有點詫異:朝廷向民間借錢的舉動,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事情,看來朝廷真的跟以前不一樣了。

    宣旨太監還告訴他,發行國債的建議是徵遼兵馬大元帥提出來的,以後朝廷大軍及水師都歸這位大元帥指揮。

    鄭芝龍一聽肅然起敬:“請問這位元帥的姓名?多大年紀?”

    鄭鴻逵、鄭森對這些問題也很關注,他們想知道今後聽命於誰。

    然而,宣旨太監的回答卻大大出乎他們的意料:這位大元帥竟然是15歲的廢太子朱慈烺。

    見鄭芝龍流露出輕視之意,宣旨太監正色道:“朱元帥雖然年幼,也不曾打過仗,但皇上封你爲‘南安伯’,就是朱元帥的提議。此外,調你的水師去北方作戰,也是出自朱元帥的方略。”

    鄭芝龍這才發現,這位朱元帥竟然同時提出了多個非常重要的建議。以他多年海上征戰的經驗,自然能看出這位朱元帥的大致意圖,這令他感慨不已:朝廷什麼時候出了如此出類拔萃的人物?而且還是從皇宮裏出來的,這隻能用天才來解釋了。

    最重要的軍費問題有了着落,鄭芝龍再沒有什麼顧慮,他當即表示會加緊準備,讓水師儘快北上天津港,聽候朝廷的命令。

    回到府上,鄭芝龍對鄭鴻逵、鄭森說:“朝廷這次變化非常大,莫非天意要讓大明中興?你們務必跟着這位朱元帥好好幹,將來一定大有前途。”

    鄭鴻逵、鄭森點點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