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雙面太子爺 > 第273章 金手指的第二次升級
    俗話說,落葉歸根,我記得中原有本書叫《史記·項羽本紀傳》中說:“富貴不歸故鄉,如錦衣夜行。”說的是,楚霸王項羽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可因爲思念家鄉,項羽急於東歸,說:‘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誰知之者!’

    你如今也算是小有成就,將來還是可以回去看看的,讓家鄉的親人們都看看你現在風光的樣子,讓大家都可以不受欺壓,過上和你一樣的好日子。

    俗話說,尊卑失序,如冠履倒置;富貴不歸,如錦衣夜行。還是要回去看看的,而且我相信不久的將來,你一定可以回去的。

    德蒲娑聽了有些奇怪,自己現在雖然已經不是奴隸了,而且也當了這個所謂的支隊長,可是自己在蒲甘仍然是通緝犯,這要是回去,不就立即被逮捕入獄,甚至被殺頭,總隊長怎麼還讓自己回去呢?

    看到德蒲娑的疑惑,朱慈烺笑道,不管你信不信,我會將你的家鄉從蒲甘王朝的鐵蹄裏解放出來,讓他們也能和你一樣自由自在地生活着。

    真的可以嗎?德蒲娑喃喃自語地問道,隨即又肯定地說道,總隊長說能,那就一定能,總隊長是天神下凡,沒有總隊長做不到的事。

    朱慈烺覺得,像德蒲娑一樣的被自己解放的奴隸,應該是目前對自己最忠心的一個羣體了,這些人得給他們希望,讓他們看到未來。

    於是朱慈烺繼續對周圍的人說道,不僅是德蒲娑,你們其他人也是一樣的,只要我們大家一起努力,總有一天你們中的所有人,都能風風光光地回到家鄉的。

    不過也難怪如此,明朝後期由於朝廷財政困難,兵士披甲率不高,不過這是分地域的,邊軍披甲率高於內地營兵,遼東高於一般邊軍,因地而異各有不同。

    衛所軍披甲率百分之十左右,營兵百分之三十左右,崇禎十四年松錦之戰後,清軍戰後統計明軍披甲率約爲三分之一左右,這可是各地調來的精銳之師,披甲率才這麼些。

    不過也有意外,如盧象升的天雄軍披甲率就在百分之九十以上,遼東兵馬披甲率也有百分之七十以上,只不過甲冑防護比建虜差了些。

    至於賊寇農民軍,初期基本無甲,中後期才靠繳獲官軍和官軍降卒所帶的甲冑纔有了兵甲配備。

    好盔甲在戰鬥中是能保命的,因此這二十人怎能不激動、不感恩戴德?

    處理完胡鐵塔收服之事,朱慈烺看着自己最先認識,最先幫助自己的牛大有,心中溫暖許多。

    朱慈烺開口道;“大有叔,山西賊寇主力過黃河後,已進入豫西之地,還攻打了永寧縣城(今洛寧縣),在家的四川巡撫張論料理城守,和兒子張鼎延共守永寧縣城,有川兵將領相助,賊寇李自成敗退而走,縣城有驚無險。”

    聽到此訊,牛大有心裏不由暗自慶幸,也有悲傷,心中也愈對強兵更加強烈,他自己沒有別的能力,只會打造兵器盔甲,如今只有爲大虎他們多打造些精良的兵器盔甲。

    朱慈烺看見牛大有不知在想些什麼,害怕老人家思慮家鄉傷心,便引開話題,問道:“牛大叔,我跟你說的馬槊,鐵鐗、鐵鞭、狼牙槊等物,可有進展?”

    一聽問道自己本職之事,牛大有頓時精神大震,說道:“馬槊不過是長矛做的比較精緻、輕便、結實而已,槊鋒比步矛更長、更利,馬槊難做的是矛杆,用的木杆是複合型木杆合成杆,需要所用細木杆芯,浸泡油脂晾乾後,用魚泡膠黏合而成橫向纏繞麻繩,勒入槊杆,再塗生漆,裹以葛布,成爲一個整體槊杆,時間較長,需要一年至一年半左右。”

    “我在楊大人幫助借調衛所過來的匠人中,有五個做過或祖上做過懂得製作之法的匠人,我把他們叫來問話,他們知道的更多,更詳細。”

    “好,麻煩牛大叔了。”朱慈烺欣然同意。

    二刻鐘(一刻鐘十五分鐘)之後,五名身穿粗布棉衣的匠人走了近來,一進門,便跪地磕頭道:“小民參見千戶大人。”

    “都是自己人,無需多禮,大家快快請起。”朱慈烺笑着說道。

    “多謝大人擡愛。”五名匠人緩緩起身,站於牛大有身後。

    朱慈烺問道:“聽聞你等五人會製作馬槊或懂製作之法,我欲大批量製作,不知可否?”

    五人一聽此言,眼中光芒盛放,心中欣喜異常,一位年紀較老之人邁出一步,上前問道:“不知千戶大人要製作多少馬槊?”

    老匠人激動異常,手中的傳承手藝終於有了用武之地。過去他幾十年他只爲幾個將門子弟做了數把馬槊,心中對此十分遺憾。

    朱慈烺沉吟片刻,道:“這要看馬槊造價如何,根據造價才能決定製作多少。”

    老匠人聽後不意外,馬槊不普及越來越少,其中最大的原因就是成本太高,重裝騎兵太少,需求不大,朝廷重視火器而致使。

    他想了想,小心說道:“這要看大人想要什麼樣的馬槊,馬槊其實就是馬上所用的優化了材質和做工的長矛而已,上等馬槊用柘木製成,十幾道製作工序,耗時較長約一年半左右,其槊堅韌而又輕便,此乃上乘,精打細琢,造價較貴,一根馬槊造價約二十兩,批量千根以上可降至十兩左右,”

    “十兩左右?”朱慈烺有些喫驚,他的記憶中,馬槊工藝複雜,一根馬槊需歷時三年,造價不菲,如今一聽心中有些疑惑,他便向老者請教。

    老者在這一問一答中神情放開了許多,當即哈哈一笑說道:“古人前朝人少物稀,馬槊製作之法祕而不傳,工匠極少且只爲門閥世家服務,單制一根,自然就貴,如今我大明人多物博,工匠會着如過江之鯽,製作馬槊材料十分易得,只是人工費時較多而已,這還包括了廢品率在內。”

    朱慈烺一聽,覺着有道理,年代的不同,生產力也不同,自己思想固化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