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雙面太子爺 >第503章 落葉歸根VS衣錦還鄉
    “大人客氣,小人認爲,首先是想獲得國際上的認同,尤其是大明的認同。德川家康雖然掌握國家大權,被封爲徵夷大將軍,並於江戶開創了幕府。

    可是,國家雖然已經一統,但是作爲一個新生政權,不僅需要國內各個階層的支持,還需要國際環境的穩定,才能夠真正的確定其統治地位。

    而作爲豐臣秀吉之後的政權,在國際上因爲壬辰戰爭的緣故基本處於一個被孤立的狀態。所以德川幕府一改之前豐臣秀吉的對外侵略政策,改爲和平外交政策。

    意圖就是尋求與明朝建立直接的貿易關係,力圖進入以明朝爲中心的冊封體系,在緩和國際形勢的同時,在國內樹立作爲統治者的正統性。

    其次就是倭國對明朝商品的需求龐大。德川家康統一倭國,國內社會趨於穩定,百姓安居樂業。而這也導致了百姓的消費水平上升,購買慾增強,特別是中國商品,深受倭國百姓的喜愛。

    而現在的倭國的人口大約有1500萬—2000萬,相當於同時期歐洲的總人口數了。如此龐大的基數,外加倭國的手工業相對不發達,這就導致倭國對於明朝商品的需求十分巨大。

    當時的倭國人還極其地“崇洋”,其對於中國的絲織品十分喜愛。其實倭國本國也生產絲織品,但是百姓卻獨獨喜愛做工精細的中國產品。

    而且倭國的生絲也需要從外國大量進口。據史料記載,倭國每年需要消耗掉約220000公斤的生絲,但是本國的產量僅僅爲一半左右。

    殿下可能不知道,倭國自從二十多年前豐臣秀吉統一全國以來,人們的着裝變得更加的華麗和講究,這就導致了倭國對於中國生絲的依賴非常誇張,到了“若番舶不通?則無絲可織”的程度。

    這也體現了德川幕府想與明朝建立貿易關係的急迫性。最後一點也很關鍵,那就是倭國豐富的白銀產量也是其在貿易上的底氣所在。

    衆所周知,倭國雖然其他方面的資源較少,但是其白銀產量卻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在一個較短的時期內,倭國大名共開發了五十多個金礦和三十多個銀礦,使得倭國的白銀產量佔到了當時世界的四分之一,人們也憑藉這些能夠隨心所欲地購買想要的外國商品。”

    唐通事林公琰作爲在倭國多年的華商,自然對大明朝對倭國的情況都有了很深的瞭解,因此提出和分析問題都非常透徹,可以說是一針見血,入木三分。

    “先生真乃大才,說的實在是太好了,等本官回去一定會如實稟報於殿下知曉,替先生請功。”李明輝心悅誠服地說道。

    “特使大人客氣,這其實只是小人的一點點淺見,也不知道是否對,只能拋磚引玉,給大家做個參考,等不得真。”唐通事林公琰心裏雖然高興,可是面上還是很客氣地說道。

    “不不不,先生說的鞭辟入裏,讓本官頓時茅塞頓開,獲益匪淺,這首功是跑不了的。”李明輝急忙說道,這一方面是他真的很感激唐通事林公琰的詳細講解。7K妏斆

    其二那就是朱慈烺常說的千金買馬骨,他們初來乍到,對倭國的情況兩眼一抹黑,什麼都不知道,收買當地人,培育帶路黨那就是必須的功課之一了。

    而這個唐通事林公琰就是個最好的選擇,想到這裏,李明輝立即高聲說道:“唐通事林公琰聽令,本特使奉皇太子殿下諭令出使東瀛,有臨機決斷職權。

    到來之時,得到唐通事林公琰襄助甚多,因此特意代表皇太子殿下,晉升唐通事林公琰爲大明錦衣衛試百戶。”

    說完之後,李明輝立即讓人帶了空白誥身和腰牌過來,在衆目睽睽之下,填寫了誥身,等墨跡乾透,將誥身和腰牌交給了林公琰。

    然後說道:“林百戶,從現在開始,咱們就是同僚了,今後要相互提攜,共同發展,誓死效忠與皇太子殿下。”

    崇禎年間的錦衣衛的地位和明朝初年相比,有了巨大的下落。這種下落的局勢也使得很多錦衣衛成員感到心理的落差和行爲上的束縛。

    但是錦衣衛雖然地位有所下降,承擔的職責卻反之,增加了許多。當然,如果任何事情能夠在朝堂之上解決,那麼也就不存在不能解決的事情。

    但是有光明的地方必然有着黑暗,有些事情不能讓冠冕堂皇的大臣們去做,更不能讓他們知道。

    於是錦衣衛作爲明朝國家機器的一部分,發揮出了自身強大的穩定性,幫助皇帝處理了很多事項,在政局穩定的時候更是發揮出了自己應當發揮的作用。

    作爲在大明朝政治地位極端低下的商人,尤其是他們這些流亡海外的商人就更不用說了,林公琰是有自知之明的,要不然也不會來到倭國,更不會成爲唐通事。

    可是現在下,就是在現在,他就成了大明朝的錦衣衛試百戶啊,堂堂正正的正六品武官,最關鍵的是錦衣衛啊,特務機構,有了這個身份,他就可以大搖大擺的回鄉。

    地方官見到他不僅不敢管,還要客氣地對待着,這就是特務機關的好處,雖然名聲有些不太好,但是隻要有實惠就行,商人重利輕離別,何況是名聲呢?

    想到這裏唐通事林公琰撲通一聲就跪在了甲板上,泣不成聲地哭道:“小人,哦,不,卑職謝過大人的栽培之恩,大人提攜之恩,卑職沒齒難忘。”

    李明輝見狀笑道:“林百戶快快請起,這和我無關,你要謝就謝皇太子殿下,是他老人家將外面這些粗鄙之人揀拔到朝堂上,成爲朝廷的一員。

    他老人家纔是外面的衣食父母,纔是我等的大恩人,一切榮耀歸於殿下,他纔是外面的大救星。”

    “是,是,特使大人說的對,沒有太子殿下,哪有小人的一切,卑職謝過太子殿下,皇太子殿下千歲千歲千千歲。”

    唐通事林公琰也是個人精,立即就朝向北方,恭恭敬敬的下跪磕頭,全程一絲不苟,就是朝廷的御使等在場也挑不出一丟丟的毛病和瑕疵。

    不明白他這樣的流落海外的商人是如何學會了怎麼複雜的大明官場禮儀的,看來人的潛力真不是蓋的,很多東西可以無師自通。

    唐通事林公琰是高興壞了,起到的效果也是槓槓的,旁邊的一衆人等都是羨慕嫉妒恨的看着他,雙眼放着綠光,要不是在大明特使的船上,唐通事林公琰怕是要被人掀到海里了。

    尤其是福建省福州府長樂縣樟港身的劉一水他可是在1618年(明萬曆四十六年,日本元和四年)之前就定居長崎的,算是來倭國的元老和先鋒了。

    也是在長崎的唐通事中資格最老的一人了,見到自己的後輩小人的林公琰都攀上了大明特殊,心裏如何能平衡呢?

    “哼,讓這個小輩撿了便宜了,看來自己也得出馬了,要不然好處都能讓別人搶光了,自己連口湯都喝不到了。”劉一水在心裏暗暗想道。

    錦衣衛試百戶的身份其實並不是非常的貴重,可是這是攀上大明皇太子殿下的一條捷徑,也是迴歸大明正統的一條正途,在倭國再風光又能如何?

    國人在骨子裏都有鄉土情結,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主要是受中國農耕文化的影響。

    中國人自古以來安土重遷,一旦離開故土,就會產生思鄉之情,進而思念親人、愛人。深層原因是經濟與文化的影響。

    經濟上,中國自古以來是農耕經濟占主導地位,農耕經濟的主要特點之一是穩定,一塊土地可以無限地輪番耕種。

    長此以往,中國人便世世代代生活在一個地方,對家鄉的感情也就極其深厚,以至於死了也要“落葉歸根”。

    文化上,中國正統的儒家思想強調“中庸”,強調“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強調“善孝爲先”……這一系列的思想也註定了中國人的思念之情情深意重。

    而從古至今,衣錦還鄉都是每一個遊子的夢想。試想哪一位遊子功成名就後,不想榮歸故里?西楚霸王項羽在攻佔咸陽後,有人勸他定都關中,而他卻執意想回到家鄉,那句:

    富貴不歸故鄉,如衣繡夜行,誰知之者!

    大概就是最早關於衣錦還鄉的說法,也是最出名的衣錦還鄉吧?

    落葉歸根,榮歸故里,衣錦還鄉,解甲歸田……這是多少國人的夢想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