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帶着史前生物,征戰三國 >第一百六十四章:監國人選,王允宴請
    面對劉協想要讓易鵬監國的決定,其他諸侯和一些官員,全都持反對態度。

    當然,他們不敢當面得罪易鵬,因此理由說的十分委婉,他們聲稱,易鵬入朝爲官的經驗太淺,資歷不夠,監國最好還是挑選一個德高望重,經驗豐富之人。

    還別說,這個理由,倒是冠冕堂皇。

    既不得罪易鵬,也達到了他們的目的。

    在朝的官吏,幾乎有一半都是袁家的門生或者與袁家有着密切往來的世家子弟。

    可以說,袁家的態度,在一定程度上,便代表了大漢士族階級的態度。

    雖然因爲董卓的屠殺,袁家慘遭滅門,損失慘重。

    但是,對於一個屹立數百年的大世家而言,這點損失,還不至於令其傷筋動骨。

    袁家的老巢,可是在汝南的,董卓屠殺的,不過是袁隗等人的家眷而已。

    因此,當袁紹、袁術持反對態度時,其他百官見此,也跟着委婉的表達了反對。

    眼見朝堂上一片反對之聲,劉協不由猶豫了。

    易鵬原本便不願意待在朝堂中,這些人的反對,正和他的心意。

    他微微一笑,也不生氣,躬身說道:“陛下,臣有話要說。”

    劉協一揮手,用自己童稚的聲音回道:“易愛卿但說無妨。”

    別看劉協只有九歲,特殊的經歷使得他有些早熟,小小年紀,便已經有了小大人的派頭。

    說起來,這孩子也是悲催。

    雖然出生高貴,卻偏偏成了末代皇帝。

    他的一生是憋屈的,不僅當了一輩子的傀儡,就連他的皇后,都任人宰割,被曹操活活毒死了。

    一輩子都活在曹操的陰影之中,沒有任何翻身的機會。

    人人都想要當皇帝,但是當他這樣的皇帝,也真是生不如死。

    易鵬對着小皇帝躬身一禮,隨後緩緩說道:各位大人所說,的確有理。臣一直偏居南疆,對於朝中政事,一無所知,的確缺少經驗,不適合擔此重任。”

    易鵬主動請辭,倒是令四周的諸侯和百官十分意外。

    他們沒有想到,易鵬竟然會自己主動放棄這令外人心動不已的監國資格。

    易鵬沒有理會其他人,而是繼續緩緩說道:“微臣以爲,幽州牧劉虞,德才兼備,能力出衆,威望崇高,深得人心,可擔此重任。”

    劉虞,真正的皇親國戚,他是東海恭王劉疆的後裔,丹陽太守劉舒的兒子。

    黃巾之亂時,他一直擔任甘陵國相、宗正等要職。

    宗正,乃九卿之一,負責管理宗室親貴,地位崇高。

    廢史立牧的時候,劉虞被外放,出任幽州牧。

    他在幽州任職期間,主張以懷柔政策對待當地遊牧民族,安撫百姓,使得當地一片太平,鮮有戰亂。

    因爲功績,他累次升遷,如今他已經官至大司馬,封襄賁侯。

    在官位上,他與易鵬幾乎相當。

    而聲望,卻是易鵬遠遠不能及的。

    歷史上,董卓之亂時,袁紹曾經想要擁立他爲皇帝,但是遭到了他的拒絕。

    由此可見,他不是一個利慾薰心之人,反而品性正直高潔,是一個少見的勤政廉潔的好官。

    由他來擔任監國,簡直是最佳的選擇,當朝不會有人反對。

    果然,當易鵬提出讓劉虞監國時,四周百官,包括袁紹,全都贊同。

    劉虞的威望和地位,完全擔得起這個職位。

    既然衆人都同意,小皇帝便立即下詔,召劉虞入京,暫代監國一職。

    劉虞這個人,仁慈有餘,而勇猛不足,由他擔任監國,對於各諸侯而言,都十分有利,因此沒有人反對。

    劉虞究竟仁慈到何種程度?

    一個小故事,便能說明一切。

    初平四年,劉虞糾合十萬人,攻打公孫瓚。

    臨行前,劉虞吩咐手下士卒,“不要多傷人,只殺公孫瓚一人就行了。”

    當時,公孫瓚手中不過才數千人,他料到自己根本不是對手,便想要逃跑。

    但是哪裏知道,劉虞根本不善於作戰,攻打時,他吩咐士卒,要愛惜百姓的房屋,不許焚燒城池,更不能傷害百姓,連公孫瓚的士卒,都儘量不要傷害。

    他如此仁慈,竟然使得十萬大軍,一時之間拿不下數千人!

    公孫瓚見此,自覺有機會,他便心生一計,召集麾下精銳,順風縱火,自己燒了麾下百姓的房子。

    火勢使得敵軍大亂,公孫瓚趁勢突襲,使得劉虞大敗。

    最終,公孫瓚殺了劉虞,佔領了幽州之地,至此公孫瓚麾下實力大增,他不僅收編了劉虞的降兵,同時收穫了鉅額財富,他用這些財富鍛鍊士卒,組建了一支無敵騎兵,那便是白馬義從。

    看看,這劉虞是不是太過仁慈了?

    所謂慈不掌兵,這劉虞手握巨大優勢,卻硬生生被自己作死了,也真是可悲又可笑。

    由這樣的人擔當監國,洛陽城便終究只能是一個軟柿子,翻不起任何浪花來。

    這是其他諸侯們想要看到的景象,也是易鵬想要看到的局面。

    易鵬也不希望皇權太大,這樣不利於他之後平定中原,一統天下。

    人就是這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盤算,都從自身利益的角度去考慮問題。

    你以爲劉備真的想要興復漢室嗎?

    他不過是以此爲藉口,想要博得聲望,以此招兵買馬,打下屬於他的江山。

    這些諸侯,幾乎沒有誰在乎漢室的興亡,他們只在乎自己的江山。

    易鵬同樣如此。

    他想要用最小的力氣,獲取最大的利益。

    而只有讓中原混亂,軍閥們相互激烈的交戰,他才能最終坐收漁翁之利。

    論功行賞,確定監國人選,兩件大事,便就這樣解決了。

    接下來,是第三件大事,如何處理叛賊。

    這一次,聯盟軍一共俘虜了敵軍八萬人。

    其中,有六萬,原本屬於洛陽常備軍,只是因爲受到了董卓的脅迫,他們纔不得已參戰的。

    這些人,並沒有做太多的壞事,因此受到的處罰最輕,最重的也不過是杖刑,打幾棒子了事。

    而剩餘的兩萬人,都是西涼兵,屬於董卓嫡系,這些人可就壞透了。

    這些時日,他們在洛陽城作威作福,可是做了不少傷天害理的事情。

    只是因爲當時他們勢大,城內的百姓敢怒而不敢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