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二分之一劇透 >第176章 第一百七十六章
    任飛鴻注意到,皇帝出門時,經常會露出深思之色,然後一動不動地原地站立一會。

    她當然不知道,溫晏然之所以保持安靜,其實是在使用[帝王筆記]把看到的內容記錄下來。

    街道上行人往來如川,靠近集市所在之處,更是擠擠攘攘,人頭攢動。

    任飛鴻難得勸了兩句“陛下身份貴重,還是勿要親自過去的好。”

    溫晏然“朕上次出宮時,還不是這樣的情景。”

    她也逛過建平的坊市,那邊的行人同樣不少,但還沒多到身邊一看就得攔着皇帝不讓往裏走的地步。

    任飛鴻“若以繁華論,如今的太康,確實已經超過昔日的建平。”

    她口中所言的昔日,不止是自己眼中所見過的京城,更是那個只存在與長輩口中的建平。

    如今的大周,已經比許多人對這個地方最好的回憶更加美好。

    雖然被身邊人勸住,不能擠去人最多的地方看看熱鬧,但溫晏然也並沒有白逛一次街,在回去之前,居然意外地買到了一隻貓咪。

    溫晏然頗爲驚訝“太康裏面居然有人賣貓?”

    任飛鴻“南地商人多,莫說貓,只要出得起價錢,虎皮熊掌都盡能買到。”又道,“莫非陛下喜歡此物?”在她的印象裏,天子跟之前的皇帝們不同,在飼養動物上並沒有什麼特別的興趣。

    溫晏然笑“差不多罷,其實朕很早就養一隻的打算。”

    任飛鴻“那陛下爲何不早早吩咐少府,去外頭尋上幾隻,養在苑內?”

    溫晏然坦然道“倒也不是不想,只是當日內憂外患,所以有些遲疑。”

    任飛鴻頓住。

    等天下海晏河清才能開始養貓……明君的自我要求都已經那麼高了嗎?

    這個時代人說話風格含蓄,導致溝通雙方思路經常出現分歧,比如溫晏然的真實意思,其實是擔心昏君的面目被揭破後,自己的所有生活細節都會被放大了作爲昏君的佐證,萬一那些人清醒後還有夢裏的記憶,豈不得把養貓當做大興土木跟煉製丹藥同等級的昏君行爲?

    買了貓之後,溫晏然還看到了許多,太康算是一個移民城市,城中充斥着來自各個地方的百姓,那些人用帶着口音的官話,比劃着與對方溝通。

    雖然不方便親自去一些地方購物,不過到了最後,溫晏然手中還是多了不少東西,其中包括內官們在一家有些名氣的糕餅鋪裏買的柘糖跟白麪餅,用來解渴的熱湯,從南邊運過來的椰子,甚至還有一隻風箏。

    對此,那些少府的內官極爲納悶——倘若他們沒記錯的話,皇帝不是不喜歡風箏的嗎,還是說這些玩器對於十三歲的天子來說太過幼稚,但對於二十五歲的皇帝就顯得剛剛好?

    溫晏然一直逛到了下午,隨着路上的熟人越逛越多,差點把三省六部都給就地集齊的皇帝本人,總算在御史大夫帶着人過來攔路堵人之前,在禁軍的護衛下悄悄回宮,過了幾日後,終於登上龍舟,往建平行去。

    溫晏然這回的狀態並不像第一次乘船時那樣糟糕——倒不是她已經習慣了船上的不適感,而是太醫署經過多年的努力,終於研究出了對皇帝有效的暈船藥方。

    天子率領百官返回京城,留守在建平的大臣率衆出迎,不過在正式回城之前,溫晏然臨時起意,在城外的高臺上做了一次祭祀。

    穿越到現在,溫晏然已經有些明白,古人到底是懷着什麼樣的心情去敬告天地。

    她並不期待有什麼特別的力量能保佑這裏風調雨順,卻依然懷抱着敬畏之情。

    皇帝親自祭祀,天桴宮應該準備牛、羊、豬三牲爲太牢,哪怕溫晏然只是突發奇想,大臣們也不會來不及準備,但在道官們準備按流程置辦物品時,卻遭到了君王的阻止。

    溫晏然搖頭“祭祀在禮,不在告饗。”忽然一笑,“待朕百年之後,一樣依照此例,只令人掃地灑水則可。”

    大周的生死觀念頗爲通脫,哪怕皇帝提了幾句身後事,周圍的大臣們也不至於嚇得面無人色,來到京郊迎接天子的太保陶駕想了想,道“若是陛下無意厚祭的話,不若以羅嘉國國主的佩刀爲祭禮?”

    溫晏然問“此人的佩刀在建平?”

    陶駕回答“不止佩刀在建平,鍾將軍擔憂羅嘉降而復叛,將羅嘉國主縛送入京,聽候陛下發落。”

    溫晏然笑了笑,頷首“那就依照太保所言。”

    內官迅速去城中取了羅嘉國主的佩刀送來給天子,皇帝隨意拿在手中,然後一步步往高臺上走去。

    她今日並未完全按照禮制要求,把全套的天子服飾都穿在身上,但那種肅穆之意,卻沒有絲毫減弱。

    高臺上,溫晏然轉過身來,看向下方的大臣,面對此情此景,她忽然想起自己剛登基之時,也是這樣一步步走到了最高的所在。

    那也是溫晏然第一次感受到自己頭上旒冕的重量。

    百官依禮參拜君王。

    天子登高臺,郊外的風拂得玄色袍袖獵獵作響,她似乎是在注視臺下的大臣,又似乎是看向更遠的地方。

    溫晏然今日的舉動被史官特地提了一筆,“六月,(帝)車駕還宮,祭於北郊”,跟在後面的則是“羅嘉國主詣建平,朝貢請降”。

    後世人大多認爲,大周的歷史從溫晏然登基開始就進入了一個不可思議的轉折點,還有些人會把她的統治劃分爲不同時期,有一種觀點是從庶人溫見恭靈前被斬首開始是前期,而羅嘉國戰敗之後則是後期。

    昭明十二年,大周近百年來一直持續性內縮的疆域,終於再次擴大。

    天子下旨,除羅嘉國建制,同時設置安北都護府,由鍾知微掌管。

    ——有很多人因此恍然大悟,覺得自己總算明白了爲什麼皇帝當初會把已經坐到尚書位置的鐘知微給派到定義來,原來是想讓她平定北地!

    羅嘉國的事情只是一個,沒過幾年,大周南邊的疆域也隨之擴大,由於百姓跟豪族先後流逝,根本無法繼續維持一個國家狀態的洛南,派人遞上奏摺,然後搖身一變,從洛南國變成了洛南郡,而大周西邊的情況更戲劇化了一些,有丘車等屬國在商貿方面的便利作爲對比,一些非大周所屬的小國覺得很是不公平,居然自請內附,希望能夠成爲大周的屬地。

    走到了這一步,藩屬的名分已經不是外面那些人想要便能給的了,所以對於東地西邊小國的請求,中樞那邊給出的答覆是正在考慮。

    東邊有些不同,這邊再往外走兩步就是大海,溫晏然最後是抱着東南西北四個方向就要整整齊齊的想法,纔在那邊同樣設置了一處都護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