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一家人 >第五十五章 瓊州府衙
    瓊州府衙是整個海南島上的政治中心,府衙的所在地就在後世的海口市瓊山中學,這裏不管在明代清代乃至後世,都是城內一等一的好地方。距離瓊州知府衙門八百多米就是鎮臺街,海南島上最高軍事機關,海南衛就設在這裏。

    趙福祥的家就在東城,距離知府衙門不遠,走路不到一刻鐘就到了。等看到知府衙門的大門時,趙福祥不免感嘆中國人不管到什麼時候都好面子,這麼一座知府衙門修的真是氣勢恢宏。

    府前街這裏因爲都是衙門的關係,人並不多,只有知府衙門邊上的府學有些人出入,剩下的瓊山縣衙與瓊州府衙面前都沒什麼人。

    趙福祥來到大門前,門口守門的衙役看到來了一個胖子,上前喝道:“這裏是府署重地,閒雜人等迴避!”

    看到衙役出來,趙福祥趕緊掏出張文明寫的那封信,說道:“我叫趙福祥,求見同知蔡大人!”

    那衙役接過信看了看信封,見上面寫的五坡字樣不敢怠慢,趕緊雙手將信交回,同時恭敬的問道:“您可是張老爺的家人?”

    趙福祥看到這衙役前倨後恭十分好奇,他不知道五坡是張文明的號,同知蔡思淳是張文明的同學,知府衙門都知道,同時張文明出名的狂傲,這幫衙役害怕得罪張舉人,所以連帶對趙福祥也態度和藹起來。

    趙福祥知道這時代不拿錢難辦事,所以一邊從懷裏掏出兩錢碎銀子,一邊說道:“是,在下是張舉人的義弟,來求見同知大人!”

    趙福祥說完將銀子塞給衙役,那衙役如同燙手山芋一樣,趕緊將銀子又送了回來,同時笑道:“我們那敢接張老爺的錢,請這位爺稍後,小人進去通報一聲!”

    狗改了喫屎了?趙福祥實在意外,不過既然人家不要趙福祥也就收了起來。

    衙役辦事效率很高,不到十分鐘就出來了,笑道:“府左老爺請趙老爺進去!”

    趙福祥笑着點點頭,跟着衙役走入知府衙門。

    知府衙門坐北向南,中軸線兩側左文右武,前堂後寢,位於中軸線上的衙署建築自南向北依次有:照壁、大門、儀門、大堂、寅恭門、二堂、內宅門、三堂等,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廂房、榜房、庫房、科房、官邸、吏宅、馬號以及古井、蓮池等。

    正對着府前街的就是譙樓,這座高大的建築主要負責示警,譙樓後面就是高大的照壁牆,照壁俗稱影壁,瓊州府衙照壁呈八字形,青灰磚砌成,照壁下砌須彌座,背面青磚上有瓊州府的磚銘。

    大門距照壁二十米,是府衙的出入口,也是府衙建築等次的象徵。以府衙門扉爲例:根據古代定製,從帝王宮殿的大門到九品官的府門依次爲:紅門金釘銅環,綠門金釘錫環,黑門錫環。明代瓊州知府是四品官,府衙大門用黑底錫環。

    進入大門就是二門儀門,儀門在古代稱爲桓門,漢代府縣治所兩旁各築一桓,後二桓之間加木爲門,曰桓門。宋避欽諱,改爲儀門,即禮儀之門。

    明代開始第二重門通稱儀門,取“有儀可象”之意,是主事官員迎送賓客的地方。《明會典·官員禮》記載:凡新官到任之日,至儀門前下馬,由迎接官員迎入儀門之風。府治喜慶大典,皇帝臨幸,宣讀詔旨或舉行重大祭祀典禮活動時,也要大開儀門。

    儀門平常是不開的,人們出入府衙,走的是東側便門,即府衙儀門之東配房。根據明代制度,府衙儀門之西側還有一座配房,即“鬼門”。大多數衙門只是一間,而瓊州府衙“鬼門”則與儀門東配房一樣,都是三間五架,只是高度略有下降。儀門東西便門兩側與府衙六房,構成廊道相通,並與府衙大堂相接,混然一體。大堂是整座衙署的中心建築,儀門則是大堂之門戶。

    正對儀門的就是府衙大堂,該大堂建於明洪武十年,雖經後世幾次修繕,柱檀梁枋更換無幾,保持了明代的建築風格和手法。

    府衙大堂由大堂及其前部捲棚兩部分構成,坐落在高1.2米的青石基之上,設三級踏步,其前又有堂前月臺,再三級踏步。大堂在古代稱“黃堂”,各地或依作用稱正堂、正廳、公廳、公堂,或爲申明施政宗旨,稱忠賢堂、愛民堂、壯麗堂等,是知府開讀詔旨、接見官吏、舉行重要儀式、公開審理決訟案件的地方。

    大堂明間正中設公案,兩側列“肅靜”、“迴避”牌及其它儀仗。根據明代定製,作爲四品官的知府,其儀仗爲青旗四,杏黃傘一,青扇一,銅棍,皮槊各二,迴避肅靜牌各二。大堂公案背景設屏風,上飾雲雁。堂前捲棚站的是三班衙役。衙門審決案犯,常羈押在堂前月臺下刑皁房待審。知府升堂,師爺隨上。東西稍間闢爲夾室,記錄堂諭口供。遇到可以公開審理的重大案件時,府臺大人常令儀門大開,讓百姓涌至堂前圍觀,以示其秉公執法。

    現在不是審案子的時候,所以大堂上空無一人,趙福祥經過東便門看了幾眼大堂,心中暗道難怪誰都想當官,坐在公案後看着滿堂衙役果然威風許多。

    寅恭門爲府衙第三道門,也是二堂之門戶,寅恭門意爲恭恭敬敬迎接賓客的大門,實際上也是一種禮儀之門,有些地方衙門堂前可以不做此門,而直接於大堂屏風後設屏門。

    寅恭門東西各有耳房兩間,配房五間,規模型制悉於寅恭門相同,其中東配房明間另闢門洞,爲進入東偏院之門戶,其廊與寅恭門連爲一體,東山門洞直達府衙副線建築之廳院。如此構成了以寅恭門爲中心的縱橫軸線網絡,將府衙全部主要建築連爲一體,實現了功能結構上的整體統一。

    二堂是知府大人的主要日常辦公場所,府屬大部分機構多是圍繞二堂布置,包括東側的糧捕廳,西側的理刑廳,東面則的稅課司,西南側的照磨所等,東側靠後有桃李館、桂香室、虛日軒,西側靠後又有菊圃、韭園、虹橋水池,爲衙署官員在公務之後提供了一個別有洞天的休憩場所。

    二堂後面即爲三堂院落,其中三堂兩側兩座配房與廂房構成東西偏院,另外有東西跨院、廊房,整個院落較前各建築豪華壯麗。三堂,也稱官邸,匾“燕思”,是知府大人處理內務的地方,內設接待室、書房、更衣室,知府接待上級官員、商議機密事件、處理隱私案件常在這裏進行。

    三堂不是趙福祥去的地方,在經過寅恭門後,衙役帶着趙福祥一拐進入桂香室,然後說道:“請趙老爺稍作,府左老爺稍後就到!”

    趙福祥不知道府左是對同知大人的尊成,明代官場稱呼極其繁瑣,知府大人稱爲正堂、掌印、明府、老父母等等,作爲二把手的同知稱爲二尹、左尊、府左、司馬等等,至於三把手通判稱爲三尹、右堂、府右、別駕等等。

    趙福祥走進這個桂香室看了看,這是一間佔地十一二平的小屋子,裏面靠牆擺着十幾把椅子,沒有桌子,大概是衙門裏工作人員休息的地方。

    趙福祥找了一把椅子剛坐下,外面就走進來一個身穿青袍的中年官員,趙福祥趕緊站起來行禮道:“草民趙福祥,拜見府左老爺!”

    趙福祥也不知道具體該如何稱呼,所以按照電影電視中的禮節抱拳行禮,然後按照剛纔衙役說的來稱呼面前這個同知老爺。

    進來這人正是瓊州府同知蔡思淳,也是張文明的同窗師弟。

    蔡思淳出身漳州蔡黃陳李四家之一,他的本家姑姑是黃道周的續絃,所以蔡思淳可是實打實的東林黨清流派。

    蔡思淳看到張文明的信後很是好奇,到底是什麼樣的人物能讓這位師兄寫信求到自己?蔡思淳與張文明同窗五六年,對這個孤傲的師兄太瞭解了。張文明將他們老師黃道周的樣子學個十足,說好聽的是寒梅性格孤傲羣芳,說不好聽就是茅坑裏的石頭又臭又硬。

    蔡思淳來瓊州府任職已經一年有餘,除了剛來的時候自己去拜望過這位師兄,以後再也沒見過面。至於理由蔡思淳十分清楚,自己崇禎六年中了進士,而自己這位師兄過了十年還是沒中,不來看望自己這個師弟是拉不下來臉來。

    張文明的信寫的十分簡單,上面只是說了趙福祥是自己一個好朋友,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請官府出面辦理,但因爲與官府不熟,所以求到自己這裏。最後張文明很難得的使用了一個請字,希望師弟你看在老關係上,幫助趙福祥一下,自己則會十分感謝師弟。

    與又臭又硬的張文明不同,蔡思淳雖然出身清流,但爲人很是豁達變通,他深知張文明這種性格如果不是十分爲難的事情是絕對不會求人的。所以今天看到信後心中十分好奇,一定要看看這個能讓自己師兄低頭的人是個什麼人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