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一家人 >第七十五章 鉚接
    與趙恆親自訓練家丁隊不同,趙福祥手下的那五十聯防隊第一時間就被他丟到了新埠島,趙福祥不會訓練也不想訓練,他現在每天事情很多,那有心思搞什麼訓練聯防隊?在趙福祥的規劃中,將來負責打仗的是兒子趙恆手中的新軍,自己則是在後方爲兒子做好後勤保障工作,至於這支聯防隊說白了纔是家丁,是趙福祥找來看着新埠島上那些糖廠工人的,趙福祥可不想這幫傢伙跑了。

    趙福祥將五十人的聯防隊交給範同就不管了,範同說他的贅婿兒子派來兩個親兵,說是什麼百戰老兵,但趙福祥看那兩個傢伙都快四十了,其中一個還是個殘疾人,不知道是不是範同這傢伙找來糊弄自己的。

    不過現在趙福祥沒空管這些,糖廠這幾天將五千斤黃糖都提煉完了,共提煉出上好白糖兩千八百斤,趙福祥要找船將這些白糖運到海口碼頭,然後交給李正道拉出去換錢。

    趙福祥看到新埠島的渡口,心想有了錢一定要在這裏建了碼頭,從新埠島在運去海口港實在麻煩。

    趙福祥都安排完後就回到了海甸島,他還要去找自己老爹趙志寬,看看老頭子搞的那個蒸汽機怎麼樣了。

    現在趙福祥手中有了人,九百流民趙福祥留了二百,人手夠了馬上熬糖就成了瓶頸,因爲沒有那麼多鐵鍋。同時用鐵鍋熬糖實在太費時費力,新埠島上的樹很多,但也架不住這麼砍,樹木是最好的建築材料,趙福祥不想這些樹木都變成柴燒了,所以就需要蒸汽機提供烘乾白糖的蒸汽。

    回到海甸島,趙福祥去找了自己老爹趙志寬,這幾天人手夠了給老頭子樂壞了,很多以前不能幹的項目都可以上馬了。趙福祥弄回來一千流民,兒子趙恆五十人,聯防隊五十人,自己的糖廠留了二百,剩下的七百人都給了趙志寬。

    趙福祥看到的趙志寬的時候,老頭子正帶着一羣徒弟在用磚頭砌一間房子,趙志寬看到趙福祥來了,皺眉問道:“你回來了,趙恆婚事怎麼樣了?”

    聽老頭子這麼講,趙福祥才知道老頭子這幾天沒回家,都在工地上住的。趙福祥將相親的情況簡單了講了一下,聽到趙恆的奶奶媽媽都同意,趙志寬也就沒了意見。

    趙福祥看一百多個工人正在砌房子,問道:“爸,您這是幹什麼?蓋新房子嗎?對了,趙恆的婚期定在三月十五日,還有一個月了,您是不是讓您的施工隊給趙恆蓋間新房,還有現在既然磚頭問題解決了,是不是將咱家改造一邊,家裏的木板房漏風!”

    趙福祥一邊說一邊看工人幹活,雖然趙福祥不懂建房,不過眼前這間房子怎麼看怎麼不像普通房子,邊上立了兩個足有一人寬的煙筒,海南島雖然冷些,但冬天也不用取暖啊?

    “爸,您腿風溼犯了?怎麼想建火炕了?”

    趙福祥還以爲是自己老爹假公濟私用磚頭給自己起了一棟火炕樓,哪知道趙志寬罵道:“你小子就是不學無術,什麼火炕,這就是你要的蒸汽機!”

    在趙福祥印象中,蒸汽機都是鐵傢伙,一邊加煤一邊呼哧呼哧冒着熱氣,是眼前這傢伙根本與鐵沒有半點關係,和印象中的蒸汽機也不像。

    等趙福祥將疑問問了出來,趙志寬領着他從一處一人高小門走進建築,趙福祥這才發現建築裏面大不相同。

    建築裏面面積不大,長約十五米,寬約三米,高五米,最上面是空的沒有棚。建築中間用磚頭砌了兩個平臺,不過平臺並不是平的,而是有一定弧度。

    這下趙福祥徹底蒙圈了,這就是蒸汽機?

    趙志寬指着平臺說道:“這裏是葉輪的所在,高壓蒸汽從上面下來,吹動葉輪帶動軸承,從而產生動力!”

    趙福祥看了牆壁倒是挺厚,足有三層磚,磚縫都是用泥灰加桐油密封,與趙福祥搞的那個過濾池一樣的防水材料。可趙福祥那個只是防水,這東西用來防高壓蒸汽能行嗎?

    “爸,您弄得這東西能行嗎?您不說高壓蒸汽嗎?用磚頭能承載壓力嗎?”

    趙志寬一笑:“我說是高壓蒸汽,但正規汽輪機需要十五到二十個大氣壓的蒸汽才能發動,咱們那裏有耐壓殼?那裏能做出產生二十個大氣壓蒸汽的高壓鍋爐?所以只能因陋就簡了,我弄了一個兩個大氣壓鍋爐,這磚牆雖然可能漏氣,但兩個大氣壓還能承受住!”

    趙福祥沒想到自己老爹不聲響弄出了鍋爐,趕緊問道:“爸,沒有橡膠您怎麼弄得?鍋爐漏氣怎麼辦?”

    趙志寬罵道:“你小子就不認真讀書,鍋爐在十七世紀的歐洲就已經發明瞭,瓦特也不是發明了蒸汽機,他只是改良了蒸汽機,十七世紀就是現在,你說歐洲使用鍋爐如何防止漏氣的?難道使用橡膠嗎?這時的橡膠可都在南美呢,歐洲人還沒發現橡膠的用途呢!”

    趙福祥一聽也對,但歐洲的蒸汽機是怎樣防止漏氣的呢?

    趙志寬接着說道:“漏氣在電焊出現前是不能百分百防止的,但可以將漏氣控制在可承受的範圍內,這就要使用鉚接了!”

    在趙福祥的印象中鉚接是一種十分落後的工藝,他不知道在電焊出現前,所有鋼鐵的連接都是使用鉚接,英國在一戰時使用的幾萬噸的戰列艦,也是用過一個個鉚釘連接到一起的。

    “爸,鉚接?明代有人會鉚接?”

    “當然,你不是給我找來一個鐵匠嗎,他會修補盔甲,古代的盔甲就是使用的鉚接!”

    被趙志寬一提醒,趙福祥纔想起來,中國古代可沒有螺絲,也沒有電焊,那些甲葉是如何固定的,不都是通過鉚接嗎,雖然手法可能與鍋爐氣缸鉚接不一樣,但原理都是一樣的。

    鉚接在中國出現的歷史很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出現了鉚接,不過那時都是使用在金銀製品上的,因爲金銀性軟熔點低,所以進行金銀加工的時候多使用鉚接技術。漢代出現了鐵器,漢武帝時期爲了大規模裝備漢軍,所以在盔甲製作上使用了鉚接技術,將官帶的鐵質頭盔都是鐵片鉚接而成。

    鉚接大規模使用是元代,因爲制鐵工藝的進步,元代出現了士兵穿戴的棉甲,鐵質甲片沒有辦法固定在相對柔軟的棉布上,只能通過鉚接使甲片固定,王鐵匠因爲給官府修理過損壞的甲冑,所以也學會了這種技術。

    不過王鐵匠會的是最簡單的熱鉚,也就是將熟鐵製成的鉚釘燒紅,穿入兩片預先開孔的甲片中,然後用錘子敲打平整就行了。熱鉚工藝簡單,但因爲鉚釘加熱後產生形變,所以鉚釘冷卻後會與甲片產生一定的空隙,時間長了空隙處就會鬆動。這種工藝連接兩個強度不高的鐵質件可以,但要想保持氣密性,同時還要保證堅固耐用,就要使用冷鉚了。

    冷鉚優點很多,密封性好,通過高壓使鉚釘變形,鉚柱區域產生大的應力,設備和鉚釘之間完全不會發生間隙,強度上也沒有任何問題。

    雖然這種技術很先進,但明代可沒有高壓冷鉚機,沒辦法趙志寬只好自己做一個。好在趙志寬工科學的不錯,將汽車上剎車活塞改造成一個簡易冷鉚機,雖然壓強不足以壓制鋼製鉚釘,但熟鐵鉚釘還是可以的。

    趙志寬通過自己製作的高壓冷鉚機,終於將王鐵匠打製的兩個生鐵半球連在一起,通過生活試驗後,證明了初步可以使用。

    聽到自己父親研製的鍋爐已經獲得了成功,趙福祥來了興趣,問道:“爸,您研製的鍋爐在那裏?”

    趙志寬指了指後面說道:“就在後面,我帶你去看看!”

    出了蒸氣室後面就是鍋爐,說是鍋爐,趙福祥看着就像一個特大號水壺。

    這個鍋爐成圓形,架在一個磚頭砌成的平臺上,平臺下面可以生火,用來給鍋爐加熱。

    趙福祥順着邊上的木樓梯來到鍋爐前面,鍋爐的爐體充滿了前工業時代的氣息,上面密佈着坑坑窪窪,與章丘鐵鍋差不多,一看就是王鐵匠的手藝。

    趙福祥看了看也沒看出什麼名堂,不過他發現鍋爐上面竟然還有個汽笛樣的東西,趙福祥問這是什麼?趙志寬回答是壓力錶!

    趙福祥還沒見過這種簡陋的壓力錶,他忍住笑問道:“爸,這連個指針都沒有,如何看壓力啊!”

    趙志寬也走了上來,指着壓力錶說道:“簡單,這個和高壓鍋的泄壓閥有些類似,裏面是個鐵片,在鍋爐內部達到三個大氣壓後,鐵片被彈起,蒸汽就被泄出來了!”

    趙福祥沒想到能通過這麼簡單的原理解決問題,他看了看鍋爐上面空空如也,問道:“爸,蒸汽有了,可是怎麼傳到蒸汽室內部呢?”

    趙志寬嘆了口氣說道:“咱們以前想的太簡單了,瓦特改良活塞式蒸汽機是有道理的,那種蒸汽機的難度比汽輪機低的多,可是咱們都已經趕鴨子上架了,沒辦法只好走下去了!”

    趙志寬說完指了指下面一羣正在幹活的木工說道:“管道就靠他們了,都使用木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