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末一家人 >第一百九十九章 農村
    聽着孔守貞拍馬屁,趙福祥到沒怎麼放在心上,畢竟土豆的產量他早就知道,面前這種土豆是後世的優良產品,如果肥力供應上的話,每畝地能產七八千斤都有可能。

    趙福祥放下土豆問道:「老孔,我娘教那些學生什麼課?難道只是教他們種地嗎?」

    提到這個孔守貞來了興趣,趕緊說道:「東家,老夫人簡直是女中堯舜,除了教基本的農學外,還開設了農村知識!」

    趙福祥一聽就是一愣,農學可以理解,無非就是種地而已,農村知識是什麼?來聽課的都是農民,還用教什麼農村知識?難道自己老孃改成歷史老師了?

    「農村知識?都教什麼?」趙福祥狐疑的問道。

    「東家,老夫人這種尊貴的身份怎麼知道農村的事情,屬下實在佩服!老夫人將農村那些事用淺顯的語言講了出來,那些沒讀過書的農民都能聽得懂!實不相瞞屬下也去聽了幾堂老夫人的課,屬下認爲老夫人說的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真是太深刻了!」

    趙福祥一聽壞了,自己老孃怎麼也和那個不省心的兒子一樣,在封建社會高度發展的明代,教那些農民這種知識。

    這時候趙福祥也顧不得聽孔守貞講了,趕緊一路小跑回到學校,他要跟自己老孃談談,這東西可不能亂教。

    現在的趙福祥和清末的洪秀全可完全不同,洪秀全只是一個落第秀才,窮的飯都喫不上,爲了實現階級躍遷才搞出了拜上帝教。

    趙福祥現在妥妥的統治階級,不僅與那些大地主大知識分子相談甚歡,還與知識分子精英陳名夏結拜爲兄弟,如果這時候自己老孃教什麼農民與地主的矛盾,那自己還怎麼拉攏天下士人?

    回到學校正好碰到學生放學,這是下午的最後一節課,學生下課後等一會兒就要喫晚飯了。這些學生都是流民營中的流民,看到總舵主來了紛紛行禮。

    趙福祥也顧不得與學生們打招呼,直接走進了教室中,看到正在收拾教材的母親*馬桂蘭。

    這兩個月沒見馬桂蘭精神好了很多,她看到兒子回來了,笑道:「福祥,你回來了?」

    看到母親頭上花白的頭髮,趙福祥心中有些發酸,自己真是一個不孝的兒子,前幾天從廣東回來就應該來看看母親,哪知道因爲事情耽誤了,隔了半個多月纔過來。

    趙福祥笑着來到馬桂蘭身邊,問道:「媽,您身體什麼樣?海南這邊溼冷,您一定注意保暖!」

    馬桂蘭笑道:「我身體還行,除了風溼外沒啥毛病,孔守貞害怕我冷了,特意用兔皮給我做了一雙護腿,穿上很不錯!」

    馬桂蘭露出護腿給趙福祥看,看到自己老孃身體沒毛病,趙福祥笑道:「娘,有什麼事情您就找孔守貞,我安排他一定要保護好您!」

    「知道了,孔守貞這孩子真是可憐,父母老婆孩子都死在逃難的途中,他年紀與你相仿,我就收了他當乾兒子,你沒意見吧?」

    趙福祥心中暗罵這個孔守貞真是會辦事,不知道使了什麼手段讓老太太如此高興,不過只要自己老孃高興,不要說一個幹兄弟,就算是親兄弟趙福祥都能同意。

    「我沒意見,只要娘高興,怎麼辦都行!」

    這時教室內的學生都已經走光了,趙福祥攙扶馬桂蘭坐下,問道:「媽,兒子剛纔聽孔守貞說您還教農村知識?這是什麼課程?」

    馬桂蘭一笑,將手中教材遞給趙福祥看,這完全是一本手工教材,看到簡體字,趙福祥知道這都是自己老孃一筆筆親自寫的。

    這本教材足有一寸厚,趙福祥嘆道:「娘,這都是您自己寫的?」

    馬桂蘭點點頭:「對,白天帶着學生種地,晚上沒事情就開始自己寫教材!」

    趙福祥翻開教材的第一頁,就是中國農村之現狀,趙福祥看到這幾個字心中一驚,趕緊翻到第一章,看了半天才放下心中的忐忑,原來自己老孃教的並不是農民與地主之間的矛盾那些敏感知識,而是教這些學生如何有效的進行農村治理。

    其實中國農村上千年基本沒啥變化,在清末以前都是皇權不下縣,廣大農村都交給那些地主士紳來統治。這些農村的實際統治者利用禮法鄉規來約束農民,在和平年月裏確實起到了穩定廣大農村的作用,可在王朝末年這種效率極差的統治手段就行不通了。

    經過明朝二百多年的發展,在明中期人口大爆發,人口增加土地必定減少,在加上朝廷優待士人的法律,又經過二百多年不斷放大法律中的漏洞,所以明朝南北農村均面臨着經濟崩潰的現狀。

    其實如果明朝皇帝懂一些現代經濟學,就應該知道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加大社會的各種危機,如果這時候處理不好,輕則遺害整個王朝,重則直接會讓王朝走向滅亡。這也是歷史上各個王朝到了中後期,都要進行變法的重要原因。

    歷史上的王莽、王安石、張居正等等,都是看到這種危機勇於站出來解決問題的人。區別在於王莽與王安石都失敗了,而張居正成功了。當然這三次變法具體內容各不相同,但對社會觸動最小的就是張居正變法,這也是變法能夠成功的原因之一。

    但與歷史上那些成功的變法不同,張居正碰到了明朝最不負責任的皇帝萬曆,爲了收攏權利打擊張居正餘黨,萬曆在張居正死後盡廢其法,後世很多史學家提出明亡於萬曆是有一定道理的。

    萬曆後期社會各種矛盾已經開始顯現,北方人口增多人均土地減少,同時大批的農田被宗室、士紳瓜分,所有賦稅都壓在數量越來越少的自耕農身上,在加上碰到小冰河時期糧食減產,這纔是崇禎初年陝西爆發農民起義的主要原因。

    如果這時候皇帝換上有一定行政能力的人,馬上應該調整南北經濟結構,讓受天氣影響較少的南方增產糧食,同時給北方各省減免賦稅,這樣下來完全可以緩解北方的糧食危機。可是偏偏明朝農村鄉紳權利極大,在加上太湖一帶自古就是文風鼎盛之地,也是東林黨的主要發源地,地方官吏出於各種原因與鄉紳勾結,放任當地水田改桑田,這樣固然是增加了收入,可是對全國的經濟形勢沒有半點好處。

    偏偏這時的皇帝是東林黨扶上位的崇禎,當然崇禎的哥哥天啓也是東林黨扶持上位的,可是天啓明白這幫臭老九罵人打擊政敵排除異己是行家裏手,讓他們去管理國家根本不現實,所以天啓雖然給了東林黨權利,但又扶持了魏忠賢爲首的閹黨出來制衡東林黨。

    正因爲天啓的手段,在同樣風雨飄搖的七年中,國家雖然大小問題不斷,但並沒有出現什麼危機王朝生命的問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