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明鄭之我是鄭克臧 >629.夏荷戰爭(2)
    武成十六年二月十四日,鄭克臧離開武昌再度出巡。此次,他將先沿長江東下,依次在九江、安慶、太平、鎮江視察後沿運河北上揚州、淮安、徐州、濟寧等地,瞭解海西、山東兩省戰後恢復情況;隨後,他將抵達天津檢閱塘沽港和大沽港的建設、天津新城和天津行宮的建設及海河、永定河、北運河的治理;離開天津後,他將直趨承德,接見外喀爾喀諸王及哲布尊丹巴呼圖克圖;待接見完外喀爾喀人後,鄭克臧還會繼續西巡宣府、大同、太原、平陽,然後自運城西渡黃河前往同州、西安;接見完西部三省官員後,鄭克臧纔會返回西京河南府,再經正州、許昌、信陽、德安、漢陽返回武昌。

    鑑於整個行程耗時至少在大半年以上,因此鄭克臧命令皇八子百濟郡公鄭安溏監國。

    對於鄭克臧越過諸子安排鄭安溏監國,朝野上下頗多議論,然而關於鄭安溏即將繼承朝鮮王位的消息傳開後,朝野輿論頓時一變,上上下下都認爲鄭安溏監國只是其將來在朝鮮垂拱而治的一次初體驗,對於華夏帝位的角逐並不產生任何的影響。

    鄭安溏監國一事引起的風波剛剛消散,一則消息再度引爆了華夏朝野——巡視過太平鐵礦和太平冶鐵場後,鄭克臧向隨行的伴駕大臣表示,有意降太平留守府爲普通府,並將太平冶鐵場的股份向全華夏百姓發售。

    太平鐵礦和太平冶鐵場一度是華夏最大的鋼鐵生產基地,日產生鐵四十萬斤、粗鋼十五萬斤,不計軍用,單是向民間出售鐵錠一項就有十萬貫以上的稅收;雖然如今廣東惠州利用瓊州石碌鐵礦、越南石溪鐵礦、廣南海陽煤礦、安南高平府重慶錳礦進行生產的皇家東莞制鋼場已經達到年產二萬二千(夏)噸的產量,正式超過了太平鐵礦、太平冶鐵場的生產能力,但太平鐵礦和太平冶鐵場提供的利稅卻大大增加了。

    這似乎不可思議,但原因也很簡單——夏軍已經全面改用皇家東莞制鋼場出品的高錳鋼製品,太平冶鐵場的鋼鐵製品不再用於軍需,可以全面向民間發售。

    鋼鐵向來是稀缺品,因此大規模向民間出售鋼鐵的利益有幾何,進而帶來的利稅有多少,自然是朝野上下心知肚明的。計司和兵部自然反對將太平鐵礦和太平冶鐵場出售,然而鄭克臧卻知道官辦企業的弊端是很難消除的,因此固執己見。在聖意已定的情況下,計司和兵部只好違心從命,不過這就給了地方和民間機會。

    爲了爭奪太平府,江南、江淮、浙西三省立刻展開了公關,三省駐武昌進奏院雖然無法直接跟內閣大臣、各部尚書、各衙門會辦大臣拉關係,但也想盡一切辦法遊說侍郎、幫辦大臣甚至可能對規劃有影響的各司郎中、員外郎、內閣中書等各級官員。而在四海、通海錢莊分拆中賺的飄滿盆溢的商賈們也四處打探,朝廷什麼時候會正式發賣太平冶鐵場的股份。

    就在各色人等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之際,抵達揚州的鄭克臧又下令兵部對現有鎮軍體制進行調整。根據鄭克臧的旨意,兵部便於當年三月初一發布命令,規定今後各省總兵、副總兵將不再直轄師一級的守備單位;省內駐軍以團爲單位守備各府及各直隸州,並在位置重要的府設置可供應急的獨立旅、獨立團。

    以中州爲例,該省八府一直隸州,原駐防一個師,兵力一萬一千,改爲新制之後,共置九個守備團,另有中壘、輜重、騎軍、炮軍各一團及二個獨立步團由副總兵衙門直接掌握,即便再算上副總兵府內的屬吏、參謀、中軍及其他直屬官兵,總兵力也不過一萬人,但卻在適當的鎮守部隊外保留了足夠應變的機動部隊;

    再以雲南爲例,該省十個府,原本駐防兩個師,兵力二萬二千人,如今在十個鎮軍團外,又大理、鎮沅等位置重要的府置有可供應變的第二個駐防團,又在省城雲南府保有中壘、輜重、騎軍各一個團及兩個可機動的直屬旅,總兵力不過一萬六千餘人。

    以全國目前二十二個副總兵計,每個副總兵部精簡一千人,就節約出兩個師的兵力;同樣,全國十一個總兵部平均精簡五千到六千人,又可以精簡出大約五個師的兵力。不過,此番精簡的部隊並未予以裁撤——兵部分別給現有二個都部屬治區、三個副都部屬治區各增編一個師的兵力,剩餘兩個師則用於加強武昌周圍中樞直接控制的力量。

    此外,華夏兵部還根據古晉在漠北使用騎兵的經驗,將現有騎軍、騎步軍各師的編制由原來的三個旅九個團縮編爲兩個旅四個團,師直屬的中壘、輜重、甲騎、炮軍各團和獨立遊騎哨則不作變動。這樣一來,騎軍師和騎兵軍師的兵力將縮編爲六千人,或以此平衡騎軍、騎兵軍與步軍之間的軍費支出及更有效的使用騎兵部隊。

    再加上海西、山東匪患平定後,原來用於剿匪的兩個師次第裁撤,今後幾年內,夏軍野戰部隊將暫時保留二十四個步軍師、十二個騎步軍師、十二個騎軍師、十八個樞密院直屬獨立重炮團和八個樞密院直屬攻城炮團在內炮團在內的四十三萬人,其餘四十萬人將全部轉爲真正意義上的地方鎮軍。

    不過爲了防止鎮軍在地方化後戰力迅速弱化,華夏兵部隨即制定了有關移鎮的新制度。

    新版移鎮制度分爲省內移鎮、國內移鎮以及鎮軍與野戰軍之間移鎮等三個層級。

    根據移鎮制度的規定:每兩年,省內駐軍要進行換防,同時原守備團與機動團、機動旅之間實施輪換;同樣是每兩年,各省駐軍間也要分別交換若干團的兵力;在各省大換防的同時,兵部和樞密院也將對各野戰師進行考覈,在各師中抽選一個考評最差的團與各省駐軍交換。如此一來,或可以保證夏軍整體戰力的均衡和分層控制。

    就在華夏國內圍繞整軍、劃區和太平冶鐵場出售問題風起雲涌的時候,夏葡在凌牙門的談判最終達成了一致。說起來,這既有凌牙門周邊夏軍數十艘巡洋艦的威懾之功,也有法國人的幫襯之力——在夏荷戰爭一觸即發的當口,摸清楚夏軍實力的葡萄牙人生怕引火燒身,讓夏軍在擊敗荷蘭人之後進一步將葡萄牙人從東南亞及印度驅離;而法國人引導華夏使團前往歐洲的行動,又使得葡萄牙人禁止華夏進入其殖民貿易點的企圖全盤落空。在失去整個東方的威脅下,葡萄牙人不得不作出讓步,當然華夏方面也作出了應有的姿態。

    華夏武成十六年(西曆1714年)三月十一日,夏葡兩國正式簽訂《凌牙門條約》。

    條約規定:華夏在果阿設立國信使館、葡萄牙在澎湖設立領事館,兩國正式建立平等的邦交關係;華夏同意葡萄牙人在接受檢查後攜帶無害的商品進入澎湖、呔泥交易,葡萄牙方面則同意華夏商船在接受檢查後攜帶無害的商品進入阿鎮、帝汶、邁拉蒲爾、果阿、第烏島、巴齊亞姆、達曼及葡萄牙在波斯、阿拉伯、非洲的各個港口貿易;華夏承認葡萄牙現在帝汶、阿鎮及印度、波斯、阿拉伯、非洲的領地,保證不會加以侵犯;葡萄牙承認華夏在東南亞及太平洋各島上的領土、宗主權不可侵犯;華夏同意恢復澳門教區,但澳門教區的教士在傳教時不得觸犯華夏的法律,不得深入華夏方面禁止進入的地區傳教;葡萄牙同意在未來華夏與歐洲各國在印度、東印度羣島發生衝突時保持絕對中立??????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