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錦衣輔國 >第241章 鹽課3
    唐時,靈州有鹽池十八,溫泉池產鹽最多,於是於神龍年間於此設立溫池縣,設置溫池縣的目的,就是爲了管理這裏的食鹽生產與銷售。

    至宋時,党項人謀反,割據夏州,鹽池縣的食鹽收入更成了夏州的經濟支柱,“數州之地,財用所出,皆仰給青鹽。”

    到了國朝,置陝西靈州鹽課提舉司,額定大、小鹽池鹽工二百餘人,免除雜役,專事煎辦,年產食鹽二百餘萬斤,專供延綏、陝西、寧夏修邊,買馬或接濟軍餉。

    太祖時,提舉司設提舉一人,從五品,同提舉一人,從六品,副提舉若干人,從七品,所屬吏目一人,從九品,庫大使、副使各一人,各場、各井鹽課司大使、副使並一人。

    至太祖十年,降爲陝西靈州鹽課司,爲正八品衙門,設大使、副使各一人,這就是現在的靈州鹽課司,規模已大不如前。

    另設靜寧、萌城鹽引批驗所,何爲鹽引批驗所?食鹽從鹽池運出銷售,須將鹽運至靜寧州、慶陽府驗掣後方能發賣,是爲批驗。而食鹽售完之後,鹽引要交付卸載店主銷燬。這兩處批驗所的大使,由鹽課司大使、副使兼任,正好一人兼任一處,倒也不偏不倚。

    驗,就是檢查,靈州大小鹽池的鹽出境,都要到靜寧或者萌城批驗所接受檢查。由鹽商把鹽運到這兩地,由批驗所把鹽包一一過秤,檢查重量是否與引票開局的數目相等,若符合則給予憑據,放行過關。

    否則,就是私帶,罰款都是輕的。

    所謂成也批驗所,敗也批驗所,萌城鹽引批驗所因路途遙遠,鹽商都不願轉轅北販,使得陝西幾乎盡是私鹽。

    張璟此來,就是來打擊私鹽的,準確的說,是來打擊那些私鹽販子的。私鹽販子大部分都是鹽商,他們簡直是兩頭髮財。誠然,因爲私鹽的存在,老百姓喫鹽方便了許多,但損害的卻是國家的利益,肥了那些私鹽販子。

    張璟來到慶陽府後,並未直接就去大、小鹽池以及批驗所,而是在慶陽府城駐地安化縣駐留。在徵用了一處別院後,張璟安心的住了下來,因爲他清楚,自己來慶陽府的目的並不是祕密,他就是來查私鹽的,所以,着急的應該是那些鹽商,以及與鹽商有着盤根錯節的關係的慶陽府官員。

    慶陽府知府王成府中,靈武縣令賈豐,靈州千戶所千戶陳勇、鹽課司的大使崔凡、副使史今,慶陽最大的鹽商呂循、周端幾人齊聚一堂。

    “這位來此的目的,不需本官多言吧?”慶陽知府王城看着在座一言不發的幾人,無奈的說道,“如何應對,希望大家能夠齊心協力,共商對策。”

    呂循與周端對視一眼後,呂循對周端使了個眼色,周端會意,拱了拱手,“太守、明府,兩位大使,張總戎來此,乃是提舉鹽課,說白了,不就是要銀子嘛,太守若是有暇,可去拜會總戎,他老人家需要多少銀子,只要咱們拿的出來,就給多少!”

    這一招斷腕求生雖無法徹底解決此事,不過也算是不是辦法的辦法了。要不還能怎麼辦?跟這位來硬的嗎?活夠了是不是?這位可是打破韃賊,斬首七百餘的狠人,自己手下那些私鹽販子憑什麼跟人家叫板?

    識時務者爲俊傑,不就是要錢嗎,只要不過分,給就是了。他們這些年可是賺了不少錢,說富可敵國有些誇張,但就算是剛剛履新沒多久的靈武縣令賈豐,也在短短一年不到的時間裏,攢下了萬貫家財,靠的是什麼?不就是私鹽嘛。

    連賈豐都身家深厚,其餘人等就更不必說了,多了不敢說,這幾人湊一下,至少能拿出幾十萬兩銀子來!

    幾十萬兩啊,這可不是國朝後期,國外白銀大量流入的時代,現在國朝白銀還是緊缺物資。可見這幾人賺了多少昧良心的錢。

    “對,周老闆說的對!”衆人紛紛附和,雖說把到手的銀子交出去着實令人肉疼,但比起腦袋的安危,花點錢又不算什麼了。

    只要是錢能夠解決的事情,他們願意花錢,花錢總比掉腦袋好吧?錢沒了可以再掙,但命沒了,也就沒了。

    要是命都沒有了,要那麼多錢又有什麼用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的,餓了無法充飢,冷了無法禦寒。

    “好!”王成一咬牙,“本官就聽你們的,待明日本官去拜訪這位總戎,不過結果如何,此時還真無法定論。”

    在座的幾人慫的不像話,沒辦法不慫。這位張總戎可是連石亨、徐有貞這等炙手可熱的大臣都敢在朝堂上指着他們的鼻子大罵“國賊”的任,豈是那麼容易相處的?

    “諸位能出多少銀子?”王成問道。

    周端看了呂循一眼,這種事情他一般都是跟着呂循的步調走,二人不僅是生意上的夥伴,更是兒女親家,所以很多事情都是共進退,堪稱親密無間。

    “十萬兩!”呂循咬咬牙,給了一個龐大的數字。

    周端雖然肉疼,但也只能跟着點頭,“小人也跟呂兄一樣,十萬兩。”

    王成滿意的點點頭,有了這二十萬兩白花花的銀子,想必那位張總戎會滿意而歸吧?鹽課司一年解至延綏的銀子也不過區區萬餘兩,有了這二十萬兩,延綏鎮別說只修個榆林城,就是重修長城,也足夠把東起府谷、西至花馬池的千餘里長城修成了。

    如果這樣,對方都不滿意的話,王成也沒有其他的辦法了,大不了魚死網破唄,狗急了還跳牆呢。大家做過一場,萬一成了呢?到時候給張某人報個遇賊,也就是了。就算不成,大不了跑路而已。

    任何時候,都不要小看“鋌而走險”這四個字。

    張璟倒是沒料到,他還沒開始行動,慶陽府上下就開始琢磨着給他送錢了。私鹽的產生,一是因爲官鹽太貴,而且質量不佳,加之國朝是戶口食鹽制,致使很多百姓爲了買鹽甚至要跑成百上千里路,既如此,我爲何還要官鹽?

    加之私鹽的暴利很多人都無法拒絕,官員與商人的官商勾結,鉅額的財富唾手可得,受財富吸引,自然就難以遏制了。

    對於張璟個人而言,對於私鹽他並沒有什麼偏見,至少因爲私鹽,老百姓能喫上便宜的鹽。但同樣不能忽視的一個問題是,官商勾結後的私鹽氾濫,最終受損的是國家利益。

    若是想從根本上改變,改革鹽法刻不容緩,但張璟人輕言微,加之對相關政策並不瞭解,就算想改,也是改不了的。

    況且,延綏鎮防禦工事的修築,甚至軍餉,都要靠靈州鹽課司的鹽稅。但這部分利潤現在都被那些販賣私鹽的商人侵佔了,張璟還能怎麼辦?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