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錦衣輔國 >第293章 朝爭7
    這不是說說,任何事務處在萌芽狀態的時候,都是最容易消滅的。

    此時官商一體家族還未徹底形成,官僚集團也缺乏生存的土壤,形成官商一體的家族,需要時間,大明做官的人基本上是通過科舉正道步入仕途的,隨着商品經濟的發展,商人以地域地緣關係廣結商幫,國家對商人入仕以及商人子弟科考政策有所放鬆。

    逐漸便形成了官商一體化家族,家族中,既有經營大買賣的直系親屬,同時也不乏朝臣要員,他們還利用姻親方式鞏固加強相互間的經濟利益和政治地位,有時甚至不惜大量的錢財去結交當朝權要,爭取政治上的更大成就。

    比如萬曆朝的蒲州張家,算是官商一體家族的代表典範。張四維歷任翰林學士、禮部侍郎、首輔,舅舅王崇古是兵部尚書,弟弟經商,天下數得着的大豪商。張太嶽逝世後,此人接任首輔,上任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廢除張太嶽的新政。

    你就說,這種人有什麼國家、民族觀念嗎?沒有的,對這些人而言,只要不損害他們自己的利益,其餘的都無所謂,只要損害了他們的利益,管你是不是有利於國計民生,統統廢止。

    “明軍修起了長城,”毛裏孩坐在大帳中,下首是依附於他的幾個部族首領,“如今咱們南下,只能選擇走榆林了。”毛裏孩一邊說一邊搖頭嘆氣,顯然對這個結果並不滿意,但是他也沒有辦法,大明要修邊牆,他總不能不放牧,就在這兒守着吧?

    不放牧,整個部族冬天怎麼過?

    “太師,”座下的幾名首領左看看右看看,最後一名六十多歲的老者站了起來,“咱們的牛羊足夠喫的,爲何還要南下?”

    “一口鐵鍋,我們用五隻羊去換,還不一定換到。”毛裏孩神情唏噓,臉色深沉,幾乎是一個字一個字的從牙縫裏擠出來一般,透着無奈與不甘。

    “唉!”老者聞言,也是重重的嘆了口氣,但是,這又有什麼辦法呢?

    “我們不去搶,明人會老老實實與咱們交易嗎?”毛裏孩陰沉的目光掃過在座的幾人,草原上鐵器極爲缺乏,不僅鐵鍋等生活物品,就連鎧甲、箭矢、武器也是青黃不接的,昔年縱橫歐亞大陸的蒙古鐵騎,此時跟斷脊之犬也沒什麼區別了。

    連他們自己都不相信,會重鑄祖輩的輝煌,此時不過是苟延殘喘罷了。

    每年齜牙咧嘴的撕咬大明一番,不過是不得已而爲之,如果大明能夠開邊互市,毛裏孩保證第一個支持!

    再不支持,可就撐不下去了。走私來的那點東西,夠幹啥用的?

    可惜,大明內部從來都不把開邊互市作爲首要選項,哪怕在邊境屯駐重兵,浪費錢糧無數,也絕不開邊互市。

    毛裏孩當然想不明白,朝中反對開邊互市的人多了去了,爲何反對?一部分是走私商路的既得利益者,在這部分人的鼓動下,其餘的大部分不過是人云亦云罷了。

    其實爲何反對,這些人心裏也沒個確切的原因,大家都反對,那我也反對咯,到時候隨便扯個理由,也就糊弄過去了。

    “明朝既不願與我等互市,”毛裏孩惡狠狠的說道,“那就打到他們願意與我們互市!”

    作爲依附於毛裏孩的部落首領,帳中的幾人無言以對,只能沉默以對。

    毛裏孩也不管他們,“十月底,我將親率士兵,攻打榆林,你們各出三百士兵,”說到這裏,毛裏孩的眼神變得狠戾,“不要糊弄我,我要精兵,誰敢不從,我必殺之,奪其妻女!”

    衆人也不敢多說什麼,紛紛領命下去了。

    “朝中紛紛擾擾,始終無法就互市一事,達成共識,如之奈何?”與此同時,張璟與林疏桐也在就互市一事,互相交流。

    “與其說朝廷不願互市,”林疏桐聞言一笑,“倒不如說乃是某些官員不肯放棄走私商路,百般阻撓罷了。”

    張璟點頭,誰說不是呢,大明就壞在這羣滿口仁義道德,私底下卻是人事不幹的小人手上了!

    此時的走私,主要集中在山西鎮。王良接任孫安,這倆人都不是什麼好鳥。

    至於大同鎮,前任總兵郭登素有廉潔之名,繼任的石彪剛剛上任,就算有什麼想法,此時也來不及做些什麼。

    而宣府在京師的眼皮子底下,又有李秉這個鐵腕巡撫壓制,前任總兵楊洪以及現任楊能就算有什麼小心思,也不敢妄動。

    所以,這攤子爛事兒,基本上都集中在山西鎮。總兵、鎮守中官、當地官府在當地商人的穿針引線之下,勾結起來,別說走私了,什麼事兒幹不成?

    這些人在朝中都是有後臺的,否則,也不可能如此順風順水,彼此之間,勾連成了一張大網。要是有人提出互市的建議來,這些人只需暗中鼓動一下,朝中立即就會沸反盈天,反對此事。

    若想推動互市,除非是有大佬強勢推動,冒着得罪人的危險,強行推動此事纔行。比如後來的隆慶開邊,高拱、張居正、王崇古、方逢時,內閣、總督、巡撫三方同時推動,纔將此事落地,從而使得大明與蒙古自此不用兵戈。

    這麼好的事情,朝臣應該支持吧?呵呵,真的不要高看大明朝的文武百官,一旦互市,那些以走私爲斂財手段的官商們得損失多少銀子啊!

    所以,爭來爭去,只有都察院左僉都御史李棠支持此議,其餘人等或委婉的表示可以接受蒙古封貢的奏請,互市卻不方便執行,大部分則直言不可接受和議。

    不問可知,一旦互市,可就是斷了他們的命根了,他們怎麼可能同意。

    張璟不是張太嶽,不是王崇古,沒那麼大的權力,在朝中人輕言微,就算提出互市的建議,也會被污爲居心叵測,幾下敲打下來,張璟估計就成了千夫所指的大奸臣了。

    “此事事關重大,都督切不可逞一時意氣之快!”林疏桐連忙勸阻張璟,省的他有什麼不切實際的想法。

    也不怪林疏桐如此,張璟一直以來給林疏桐的印象就是嫉惡如仇,毫不退縮,她是真怕張璟不管不顧的把這事兒給捅出去,這事兒可不是什麼小事兒,張璟定然是討不了什麼好的。

    “姐姐放心,”張璟笑着拍了拍林疏桐的手背,“我可不是什麼愣頭青,拎的清其中的輕重,況且,就算我上奏朝廷,朝廷也不會信的。”

    說到此處,張璟搖搖頭,朝中大部分人都是混子,遇到問題不是想着怎麼解決問題,而是想着怎麼把問題束之高閣,愛誰誰,反正別指望我來處理。

    這樣的官員還不是少數,而是佔了絕大多數,說白了,大家都是混日子的,什麼事兒都不想管,真應了那句話,我死之後,哪管洪水滔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