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錦衣輔國 >第310章 赴任6
    “等你在南京安頓下,馬上把你媳婦接過去,等有了身孕再給我好好的送回來!”張母是真的發狠了,若是沒有水路,她或許還沒有這個心思。但有了水路就不同了,比起陸路的顛簸、勞累,水路就要安穩的多,若是坐着大船,和在平地上也沒什麼區別,既安穩,又安全。

    對於母親的話,張璟也不敢反對,只能連聲應了。至於帶着薛彥君或者林疏桐去南京的問題,張母沒提,張璟也沒提。

    母子兩個都怕萬一她們先於劉靜怡有了身孕怎麼辦,是女兒還好,萬一是兒子呢,這對劉靜怡就有些不公平了,所以,有些事情該避免還是要避免的。

    張璟跟母親聊了會天后,便離開了,馬上就要赴任了,事情太多,有許多都需要他親自拍板。整個張府因爲張璟的離開雖不至於愁雲慘淡,但氣氛也有些壓抑,張璟又要離家,對於張家上下而言,這的確是一個不小的煎熬。

    第二天一早,張璟率領衆人在母親、妻妾、妹妹等人戀戀不捨的目光中,縱馬離家,直奔南京城而去。

    張璟打算先去祁縣看看張楷老先生,然後再去天津,從天津坐船,直達南京。

    至於朱祁鎮會不會怪罪,只要足夠保密,朱祁鎮從哪裏得知?隱藏行蹤這種事情,錦衣衛做起來得心應手。

    一路無話,張璟領着十餘親兵在同弋驛遇到了張楷。

    老先生雖然一路奔波,但氣色不錯,身體康健,張璟見狀也就放心了,他真怕老先生在路上一個不相應,萬一再病了,可麻煩的很。

    如今倒是可以放心了,此時距離京師還剩下幾百里路,而且馬上就到順天府地界,不論是路況還是其他,順天府都不是其他地方可比的。

    “懷瑾你這一趟,殊爲多餘,”老先生挺高興的,張璟不惜冒險,也要在離京前見自己一面,其他的不說,只是這份態度就令老先生十分受用,“此去南京,懷瑾切勿意氣用事,遇事多想、多看,不要急着做決定。”

    “多謝式翁囑託,晚輩定當牢記在心。”張璟鄭重的大禮參拜,“此番離京,不知何時才能返回,願老先生平安康泰,延彼遐齡。”

    張楷連忙扶起張璟,笑道:“何至於此,何至於此?”

    二人就着驛站簡單的桌椅,相對而坐,親兵煮來熱茶,張楷端起茶杯,緩緩啜飲,張璟此番去南京,該如何做、不該如何做,需要的是因地制宜,隨機應變,所謂的錦囊妙計並不存在,因此,張楷也不多說,只是讓張璟去了南京後一定要小心謹慎,寧可智遲,不可計拙。

    說白了,其實就是一個三思而行。

    老先生囑咐了幾句後,揮手讓張璟趕緊趕路,張璟再次大禮參拜,告辭離去。

    目送張璟的背影隱入夜色中,張楷微微一嘆,他此時也不知道把張璟推到這個位置上,到底是對是錯,到了這個位置,一舉一動都需要十分謹慎,張璟一個年輕人,能有這種沉穩嗎?

    希望自己不是揠苗助長,張璟若是一直做個武臣,雖然上升空間被鎖死了,但至少可以安穩一點,一輩子富貴無憂,更不必參與到那些勾心鬥角之中,說不定哪天就被牽連的。

    但張璟又的確是個好苗子,就此泯然衆人,不免有些可惜。張楷一來是動了愛才之心,二來也是爲自己的長孫的將來做打算,希望在張璟的幫襯下,寧波張氏的門楣不至於衰落。

    繞這麼遠的路,就爲了跟張楷告別,似乎沒有必要,人嘛,需要有一顆感恩、敬畏之心,若非張楷的籌劃,張璟深知,自己是不會有這一天的。

    兩日後,張璟與在天津等候的李鋒等人會合,李鋒和齊亮已經找好了船隻,兩艘大船,可以載五百人左右,張璟沒帶這麼多人上船,只帶了齊亮爲首的四五十人左右,其餘的讓李鋒帶着走陸路,雖然陸路要慢許多,張璟主要還是想讓李鋒率人到了南直隸後,可以順便探查一番各衛所的具體情況。

    至於齊亮,他被任命爲南京錦衣衛鎮撫司鎮撫,需要和張璟一起上任,對於張璟而言,這也是個奧援。

    運河上,來來往往的槽船幾乎佔據了大半,自隋朝開鑿南北大運河以及經濟重心在五代十國完成南移之後,漕運便成爲歷代封建王朝最爲重要的經濟命脈。

    江南地區糧食、賦稅的轉運,南北軍隊、物資的運輸,沿線經濟帶的發展,糧倉體系的建設,京畿地區的繁榮穩定等,無不仰賴大運河的強大運輸功能。

    太宗皇帝遷都北京後,更是將漕運視爲國家“命脈攸關”的大事,甚至認爲如果漕運斷絕一年,國家就會有滅亡的危險。

    鑑於此,不僅是明朝,歷朝歷代都對漕運極其重視,不惜在漕運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以及財力,竭力維持漕運的正常運行。

    這也衍生出了一個特殊的團體——漕工,以及一條影響深遠的利益鏈條。

    隨着運河的淤塞堵潰,以及漕務的廢弛腐敗,漕運方方面面弊端叢生,很多地方的錢糧其實根本無法順利運到京師。

    比起逐漸敗壞、廢弛的河運,海運更加便捷,且運力更大。

    百萬漕工衣食所繫,並不是一句空話,因爲漕工的生計而堅持漕運放棄海運,不如說是因爲漕工在內的、漕運所衍生出來的龐雜的利益集團。百萬漕工衣食所繫,廢漕改海斷然不許。

    既得利益者們纔不管什麼弊端不弊端的,只要不損害自己的利益,其餘的與他們何干?

    站在船頭,望着運河上繁華的景象,張璟嘆氣,此時的大明雖然正值壯年,卻難免的開始走下坡路了,各種弊政、腐敗開始滋生起來,已經開始嚴重的影響大明的健康。

    比如漕運,大家其實都知道是怎麼回事兒,但正因爲知道,牽扯的方方面面實在太多,於是,就這樣吧,反正大明這艘大船,還沒到有沉沒的危險的那一天,就算有點問題,修修補補,湊合湊合也是能過去的嘛。

    改革的結果免不了觸動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若是無法一以貫之,再好的改革方略,在執行的過程中,也不免走樣變形,既得利益者有太多的辦法把自己的損失轉嫁到百姓頭上,到頭來,損失的還是百姓。

    也不是說不能改革,改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指望三年五年、十年八年的就徹底完成,根本不可能!沒有數十年如一日的貫徹執行,再好的政策也會大變樣。

    這便涉及到一個政治生命的問題了,明朝的皇帝普遍短命,所謂一朝天子一朝臣,新君即位,前朝的老臣自然是哪兒涼快哪兒呆着去,新的掌權者爲了彰顯自己的功績,自然是改弦易轍,若是蕭規曹隨,取得的成績算誰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