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錦衣輔國 >第312章 鎮守1
    “都安置妥當了?”張璟隨口問了一句。

    “妥了,”秦武笑道,“新購了一處宅子,就在東城,離着宮城不遠,哪兒基本上都是當官的。”

    張璟點頭,在衆人的簇擁下一起回府。起初,大明官員到地方上任,三年內不準帶着家眷,但現在這個限制已經取消。

    但一來張璟初到南京,許多東西都未曾安置好,家人跟着來了,也得跟着受忙活;二來爲了安朱祁鎮的心,還是決定不帶家眷。至於什麼時候會把家眷接到南京,張璟還未曾考慮好,倒也不必急於一時,他在南京起碼有個幾年的任期。

    回到剛剛買好的宅院,由於比較匆忙,僕人什麼的都沒招。找僕人更得擦亮眼睛,誰知道里面有沒有別人排進來的眼線?

    這不必懷疑,東廠肯定會派人的,還有錦衣衛,不要覺得張璟做過錦衣衛指揮使,現在的指揮使是援兵,錦衣衛就不會派人進張家,這不可能,他們代表的是朝廷,是朱祁鎮,朱祁鎮需要知道這些大臣的一舉一動。

    除此之外,還有各種各樣的政治對手,他們也肯定會派人,哪怕探查不到什麼有用的東西,但萬一呢?

    東廠、錦衣衛的人不能隨便拒絕,哪怕知道他們是探子,也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其他人就得嚴格一點了,否則府裏跟個篩子似得,四處透風,別人連你晚上喫的啥飯都一清二楚,還不被人給坑死。

    宅子挺大的前後三進,還有東西兩個跨院,足夠安置了。

    “郎君,魏國公差人送來拜帖。”正要回房的張璟突然聽到親兵的彙報。

    張璟一愣,看向楚成和秦武,他讓這二人先一步來到南京,爲的就是先來摸摸底,看看南京這幾位都是什麼成色。

    內守備就不必說了,他們叫做“司禮外差”,看名字就知道是誰的人了,即便沒有曹吉祥,他們寧願和勳戚沆瀣一氣,也不會偏向文官的。

    魏國公徐承宗世居南京,他的爵位是繼承自哥哥徐顯宗,現爲南京外守備,領中軍府。

    張璟倒是沒想到這位魏國公會在他剛剛上任的第一天就遞來了拜帖,這個姿態擺的有些低了。二人職權差不多,論品級,徐承宗是超品的國公,而張璟只是各正二品的尚書。

    徐承宗想見自己,完全可以到南京兵部衙門去,二人一個是外守備,一個是參贊機務,誰都說不出什麼不是來。

    這大晚上的,自己剛到南京的第一天,就把拜帖遞了上來,難道這徐承宗心裏有鬼?

    徐承宗心裏有沒有鬼,張璟不知道,但能讓徐承宗如此謹小慎微的,肯定不是他這個參贊機務。

    再說了,徐承宗是勳臣,更是中山王徐武寧的曾孫,只要他自己不作大死,無論如何都少不了他的榮華富貴,與國同休,並非一句空話。

    “此人名聲倒也不好不壞,”秦武說道,“至少在民間沒什麼惡名。”

    張璟點頭,勳戚嘛,出生就是別人的終點站,榮華富貴,啥都有了,不是誰都如孫氏兄弟那般肆無忌憚、貪得無厭的。

    南京的這幫子勳臣也喜歡銀子,但終歸不敢太離譜,最多也就是藉着職務之便,役使營卒、喫點空餉之類的,對百姓,至少現在,還是比較小心的。因爲他們是開國系,而不是靖難系。

    張璟現在沒有挑挑揀揀的資格,只要還有敬畏心,做事不那麼離譜,就可以團結共事。

    “錦衣衛那邊情況如何?”書房只收拾了個大略,擺上了桌椅,至於書籍之類的,只有張璟平時常看的幾本放在案頭,其他充門面的都還沒來得及整理。

    “南京錦衣衛是劉敬管事,呂貴、徐顯隆分任指揮僉事,協理衛事。”齊亮說道,“小人等去履職,倒是無人作梗。”

    李鋒等人也跟着點頭,齊亮、李鋒等人中,只有齊亮是見任管事,任南京錦衣衛鎮撫司鎮撫,其餘的李鋒等人都是帶俸官,不管事,就更沒人爲難他們了。

    劉敬和呂貴都曾經在張璟手下任過職,劉敬是帶俸指揮使,倒是呂貴,乃是管事的指揮僉事,如今卻被調來了南京,看來是被逯杲給清理來了南京。

    得,活脫脫的死對頭啊。

    至於徐顯隆,是徐武寧的次子徐膺緒一系的人,與徐顯宗是堂兄弟,至於關係有多親密,倒也不見得。

    “宮裏那兩位什麼情況?”張璟看向楚成和秦武二人。

    “周禮是正統末年來的南京,陳公則是景廟時被派來的。這兩個都不是啥好東西,與張鳳張司徒多有齟齬。”楚成說道。

    南京這兩位內守備的職責除了與外守備、參贊機務一同負責南京事務之外,還有兩項主要的職責:一是作爲朝廷耳目,隨時通報南京當地的各種情況,與錦衣衛差不多;二是爲皇室採辦土物貢品,多爲奇玩珍物、當地有名的特產之類,謂之“孝順”。

    而這些奇玩珍物從何而來,當然是以各種各樣的名目搜刮而來,大大影響了南直隸的賦稅收支,張鳳作爲南京戶部尚書,自然不待見這倆閹人。

    至於張鳳,這位是難得的能吏、幹吏,而且爲人正直,可惜,朱祁鎮復辟後,不容於朝,被調到了南京。即便如此,這位老先生也是兢兢業業,不顧自己年紀大了,盡心盡力的督理南直隸糧儲,而毫無怨言。

    若說留都南京的這些京官們,有誰是真正辦差的,估計也就張鳳張子儀了。

    至於其餘人,除了科道的言官們每日裏好爲大言,卻甚少成事外,其餘的那個不是得過且過?指望他們辦事,黃花菜都涼了。

    “應天府呢?”張璟繼續問道。

    “應天府府尹王弼原爲順天府府丞,應天府府丞劉洙原爲刑科給事中,皆是天順元年升任,二人官聲一般,民間多有怨望。”

    “子悅,你們以爲如何?”瞭解了一下南京的基本情況後,張璟把目光轉向自己的幾位幕僚,詢問他們的意見。

    徐欣、王平、王方三人的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只不過他們的才能無法通過八股文的方式展現出來而已。逐漸僵化的八股取士法,實際上已經成爲了限制人才的枷鎖,無法寫出合乎規制的文章,就無法成爲進士,這種方法,過於以偏概全。

    “徐國公似有示好東翁之意,”徐欣見王氏兄弟不言,便開口說道,“東翁明日不妨試探一二。”

    張璟點頭,南京諸多官員中,六部幾乎不管事,只有兵部和戶部有自己的一攤子事兒。而文官、武勳、中官構成的守備體系,文官作爲後來者,卻在三方角力中佔據了上風,成爲壓制武勳和中官的存在。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