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辰轉過身,看向那些流民道:“我給你們銀子,先去買些東西來給所有人墊飽肚子,然後再開工,幹得最好的那部分人留下。”

    聽說能墊飽肚子,幾百號流民爆發出歡呼聲,一個個爭相跪在朱辰的面前,就要磕頭叩首。

    朱辰拿出一些白銀,選了幾個人去買喫食。

    不一會兒,一大堆的喫食就被運到了城郊,運到了數百號流民面前。

    這些流民倒很規矩,也很小心翼翼,明明都看得流口水,咕咕叫了,但朱辰沒發話,沒人敢主動喫。

    朱辰看着那些饅頭,餅,以及大鍋大鍋的粥,鹹菜,大喊道:“你們喫吧。”

    朱辰話罷,那些流民頓時瘋了一般的衝過去,將那些喫食瓜分一空。

    緊接着,等到一個個都喫飽了之後,他們便十分自覺的拿起鋤頭,就去幫朱辰開墾。

    一個個爭先搶後,爭着幹活。

    他們如同風捲殘雲一般,沒幾下就幹得火熱,下地的吆喝聲就出來了,展現出他們喫飽後的活力。

    沒有人偷懶,都在乖乖拼命幫朱辰幹。

    朱辰站在岸上,看着數百號人奮力而又感激的幫他幹活,他心中高興的同時,忽然沒來由一陣嘆息。

    他是後世思維,認爲人命大過天,可在這個時代,人命不過如同草芥,一口飯便可以讓他們爲自己賣命。

    哪怕現在餓得骨瘦如柴,卻也在地裏揮灑汗水。

    這僅僅只是應天府而已,各州各地又還有多少個這樣的流民呢?

    而且當下還是明太祖朱元璋開創的大明王朝,最鼎盛的時期,若是放在亂世,他們可能連螻蟻都不如吧?

    人命,怎麼可以比螻蟻還不值錢!!

    這該死的世道,實在是壞透了。

    朱辰攥緊雙手,喃喃道:“這個時代雖是盛世,可仍有人餓死,仍有馬匪作亂,仍有官逼民反,遲早有一天,我若是從政,必將掀翻這亂世,爲萬民重新豎一個嶄新的天下!”

    朱辰喃喃着,忽然身後傳來一道聲音:“臭小子,在說什麼呢?”

    好熟悉的聲音,是老爺子……

    朱辰轉頭一看,果真是老爺子。

    “老爺子,你怎麼知道我在這裏?”朱辰疑惑。

    朱棣一邊走來,一邊呵呵笑着:“應天府的眼線多着呢,你到哪我不清楚?這些流民也是你從城外搞來的吧?”

    這麼一解釋,朱辰倒釋然了,是啊,老爺子可是掌權之人,在應天府有眼線也是正常的。

    朱辰點頭道:“是啊,他們快餓死了,我請他們來耕地,只需要讓他們頓頓飽餐就行,既便利我,也救了他們。”

    朱棣笑道:“一邊把銀子掙了,一邊又救了人,是個好腦子。”

    朱辰嘆息一聲:“那又怎麼樣呢,這個時代,一頓飯就能買下他們的性命。”

    朱棣眼眸一凝:“那你是怎麼想的。”

    朱辰看了老爺子一眼,堅定道:“我希望大明能更強一點,永樂盛世再強盛一點,大明的百姓不該像牲口那樣命賤,他們也是人,是活生生的人。”

    朱棣微微一怔,隨後嘆息一聲,臉上有些無奈。

    “我何嘗不知道他們也是人。”

    “要不是明太祖推翻蒙元,漢族正統早絕了,異族統治下的百姓更加民不聊生,太祖以來就一直在努力恢復民生,不過這事兒急不來,總要循序漸進。”

    “太急,沒好果子喫。”

    大明還沒立國時,亂世中的百姓比這更慘,這些年也多虧了太子爺到處大搞民生,經濟,甚至拿朱棣的軍費去給老百姓修路搭橋,不然百姓要比這還慘。

    說是永樂盛世,可朱棣心裏清楚,這是表面風光,背地裏仍有老百姓喫不上飯。

    朱辰也深知這個道理,頷首道:“我知道,治大國如烹小鮮,萬事急不來。”

    頓了頓,朱辰道:“不過,眼下我倒有一個辦法,能改變大明當前的弊端。”

    大明弊端?

    朱棣有興趣了,調侃道:“那你說說看。”

    朱辰沉聲道:“大明當前的弊端,在於不開海禁,在於壓低商稅,此兩弊不改,將拖累大明!”

    洪武年間,曾下令海禁,現在雖然有鄭和下西洋,可農用,商用船隻還是不能海外經商,貿易。

    洪武帝的聖旨中宣佈,寸板不許下海,於是這一禁,就禁了幾十年。

    起初是爲了防止倭寇,可現在卻成爲了大明的弊端,導致海外文化進不來,內地貿易出不去,明朝生產的東西,基本只能自給自足,而不能銷往國外。

    而一旦打開海禁,必將使大明更加繁榮,開出一條嶄新的出口業。

    至於商稅,大明的商稅收得很低,但農稅卻收得很高,所以大明朝的稅收大戶不是富商士紳,而是正兒八經的老農啊。

    並且這個弊端一直從明初延續到明末,導致明末崇禎帝直接沒錢了,連軍費都發不起,遍地流民,但山西八大晉商卻有‘億’兩白銀!

    老百姓都窮死了,還拼命的往他身上收稅,那些富商卻只需要繳納一點點,這豈不是捨本逐末?

    換句話說,有錢人你不敲詐,敲詐農民這十塊八塊的?

    朱辰直接指出錯誤,非但沒有讓朱棣不高興,反而卻讓朱棣心中頗爲欣慰,太孫的確是慧眼如炬啊,一眼就看出了大明當下最直觀的問題。

    海禁,的確是一個錯誤的選擇。

    鄭和下西洋後,將漢人文化傳播海外,永樂大帝的名字威震寰宇,各種奇珍異寶運入大明,這些都是開海的好處啊。

    “你小子,看問題倒是很透徹。”朱棣笑道。

    朱辰詫異道:“老爺子,你也覺得應該開海禁?”

    朱棣笑道:“開海禁的確對大明有好處。”

    朱辰眼神一亮,只要老爺子認可,那這事兒就好辦了,他望着老爺子道:“老爺子,既然你也支持開海,那不如你向上面建議,提高商稅,打開海禁?”

    朱棣搖了搖頭:“不行。”

    朱辰一愣,有些錯愕:“爲什麼不行?”

    朱棣感慨一聲:“這是太祖爺的規定,寸板不許下海,祖宗之法不可變,即便是當朝皇帝也不敢冒這天下之大不韙,一旦開海,就是違背祖宗訓誡,會生亂子的。”

    朱辰望着那些撅起屁股,拼命幹活的流民,冷笑一聲道:“難道因爲是太祖爺的主意,所以就不能修改嗎?”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