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認真的規勸朱辰。

    能創出心學,這個少年定有可取之處,是個好苗子,但若是在心學的路上研習得越來越深,很容易走火入魔的。

    對於未知的知識,徐旭向來都保持警惕的意見。

    朱辰拱手道:“多謝前輩指點,只是我卻有不同的見解,時代在變化,知識也在變化,理學並不一定適合當今時代。”

    商稅爲什麼得不到改革?因爲理學之毒,導致太祖爺立下的規矩,到現在也沒人敢動。

    海禁之策,爲什麼延續至今?

    哪怕永樂大帝知道開海禁有好處,卻也只敢開放一小部分,不敢全盤開放。

    他本就不是正統,若再違背祖宗的話,豈不容易被人推翻?

    正因爲知識沒得到進化,所以才導致這些毒瘤一直存在,沒有被清除。

    就像是這次的朝貢禮單,一旦修改了,這些大儒們就認爲是不對的。

    他們認爲前人定下的禮單,一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哪怕是錯的,他們也要無條件遵守。

    這就是理學之毒,毒在當代,毒在千秋!

    徐老搖了搖頭:“若不適合,天下爲何還有諸多學子學習程朱理學呢。”

    朱辰尊重這位老先生,但卻不認同他的話,拱手鄭重道:“因爲心學還沒出現,因爲大衆還不知道心學。”

    陳循臉色一變:“小兄弟,你猖狂了。”

    陳循,是永樂年間的狀元,被太子爺欽點進入翰林院學習,如今已兩年之久。

    狀元是什麼?是全國學子中層層篩選出的第一名,可見其學歷之深。

    光是這層身份,就可以令無數學子敬佩。

    他說的話,無疑是金言玉律。

    縱觀歷史,狀元也是極少的一批人。

    事實也的確如此,陳循才華出衆,甚至後來一度做到了內閣首輔,景泰帝即位,進少保兼太子太傅,華蓋殿大學士,爲內閣首輔。

    可見此人多有才華。

    解縉低聲道:“此人名陳循,乃永樂九年狀元,太子欽點,爲天下學子表率。”

    從解縉的語氣中,朱辰能聽得出,老師對陳循也頗爲欣賞。

    也對,這樣的年輕才俊,誰不欣賞呢?

    朱辰默然,點頭。

    解縉繼續道:“若是你能將他鬥敗,這心學,翰林院的老傢伙們也就聽進去了一半。”

    朱辰聞言,頓時萌生比較之心。

    只要鬥敗陳循,讓翰林院的大儒們接受了心學,往後就好辦了。

    朱辰臉上揚起笑容,望着陳循,拱手道:“陳師兄,你是理學年輕一輩中的代表性人物,不如我就用心學,與你鬥法一場如何。”

    鬥法?

    這位小兄弟,雖然首創心學,的確有幾分學識。

    但如何能與他們翰林院中年輕一輩的翹楚陳循對比?

    幾位大儒,也怕傷到朱辰的心,於是紛紛勸說。

    “年輕人鬥什麼鬥,學問都沒弄明白,斗的也都是錯的。”

    “你們二人不用鬥,小兄弟,你過來給我們講明白心學是怎麼一回事就行,上次我只聽解大人說了一半。”

    “是啊。”

    陳循笑着搖頭:“理學是天下正宗,朱熹是聖人,聖人的言論豈會有錯呢?是故偏以正途。”

    “朱師弟既然要鬥,那就鬥上一場,由我來給你撥亂返正吧。”

    少年人,年輕氣盛。

    陳循是狀元,更是天下學子的楷模,既然朱辰都已經提出鬥法了,要是他拒絕的話,豈不是墮了他的名聲?

    所以陳循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他認爲,理學是正宗,他要用理學的奧義,去點化朱辰,讓朱辰迴歸正途,纔是大義。

    “陳師兄果然豪氣,好,擇日不如撞日,我們就在這鬥法如何?”

    朱辰說罷,拱手看向翰林院的大儒們,笑着道:“還請各位大儒學者們做個見證,我與陳循師兄鬥上一場。”

    “看是心學精妙,還是理學精妙。”

    翰林院的大儒們,見到兩個年輕人非要比試,不由得嘆息一聲。

    徐老也感慨道:“也罷,那就等你們鬥法結束了,我再進宮也不遲。”

    話罷,陳循忙給徐老端來了一匹凳子,讓徐老坐下等待。

    待做完這一切,陳循纔看向朱辰,笑道:“朱師弟,我們開始吧。”

    朱辰點頭。

    那些翰林院的大儒們,也都放下了手頭上的事情,轉而看向了這兩個小輩。

    在他們看來,陳循出馬,那是一定贏的。

    心學,終究是小道爾。

    有大道而不修,轉修小道,這豈不是本末倒置了?

    身旁,解縉沉聲道:“他是狀元,你要小心。”

    鬥法開始了。

    朱辰咧嘴一笑,拱手道:“理學講究的是存天理滅人慾,而心學講究的是心即理。”

    雖說自己對心學研究不深,但鬥敗陳循,應該是可以的。

    否則,朱辰便不會鬥了。

    陳循聞言,笑道:“何謂心即理?”

    朱辰道:“心外無我,心外無物,心外無事,心外無理,心外無義。”

    此話一出。

    在場衆人,皆譁然!

    翰林院的那些大儒們,原本平和的表情,頓時變得難看了起來。

    理學講究,理在規則,在祖訓,在上天。

    而朱辰講的,字字句句分明是在說,理在自己心中!

    自己的心,就是理。

    這豈不是亂了綱常?

    “豎子,三綱五常的書,你都讀到哪裏去了?”翰林院,另外一位大儒頓時悲憤起來。

    世上竟還有這等人,在此胡說八道。

    其他大儒,也氣得不輕,覺得這個少年劍走偏鋒,不學正道。

    陳循也眉頭緊緊皺起:“存天理滅人慾,朱熹聖人早就定好了,聖人之道就是理!”

    “如果人心是理的話,那這天下豈不亂套了?”

    如果人人做事由心,那世間會變成什麼樣?

    沒有祖宗和聖人的規則束縛,人豈不是隨心所欲?

    朱辰笑着搖頭:“你最喜歡的姑娘嫁人了,你很傷心,我去勸說你,告訴你啊,天涯何處無芳草,這符不符合聖人之道?”

    陳循聞言,不假思索:“當然符合。”

    天涯何處無芳草,這是先賢蘇軾說的話,自然符合。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