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晚跑操的書院生活,早將常錦州他們給鍛煉出來了,跟着騎馬的何柳跑了近五里路,才抵達種植紅薯的那片地,常錦州三人也就是喘氣的頻率增加了點,算不上是什麼劇烈運動。

    看着眼前這一大片土地上生長的作物,常錦州三人的心中,不可自抑的生出巨大的成就感,他們當初都曾參與這塊地的紅薯栽種工作。

    當時的他們心中有很多質疑,後來卻親眼看着那一截截的紅薯藤,紛紛長出根,成功紮根土裏,藤蔓生長得十分茂盛。

    這些紅薯藤不僅給他們書院的食堂增加了一道菜,還給莊上及書院裏餵養的牲口,增加了大批口糧,讓他們很爲自己當初的見識淺薄感到慚愧。

    也正因此,在得知紅薯的真正收成,並不是那些可以用來當食物的紅薯藤,而是埋在土下的根莖上結出的塊實後,他們這些書院裏的學生們,就一直對這片紅薯地,保持着高度關注。

    學生們不僅好奇那些塊實的最後產量,同時也很好奇與期待那些塊實的味道,他們並不擔心自己能否嚐到味的問題。

    因爲陳鳳琪早就有言在先,等到豐收後,不僅會給他們嘗味,還會將這種高產作物給他們分些,讓他們帶回去做種子。

    如今能有幸在即將收穫的時候,過來參與採樣估收成的活,也相當於是讓他們第一時間就能知道,這些地的大概收成,讓常錦州他們都很激動。

    紅薯藤上的部分葉子,已經開始枯黃,陳鳳琪知道,這代表着紅薯已經到了可以收穫的階段。

    可是爲防消息外泄,她一直沒提開始採挖的事,只是讓人陸續開始收割紅薯藤,那些都將是莊上餵養的那些牲口冬季口糧。

    這麼幾十畝地,看着不少,若是讓書院裏的學生一齊過來,不到一天的功夫,就能連藤帶紅薯,都給挖個一乾二淨。

    可是陳鳳琪也實在好奇,這批首次在華夏大地種植的作物,產量大到底如何。

    所以她在知道另外一處種紅薯的地方,已經將畝產最低八到九石,最高可達十石以上的作物,已經抵達京城,即將被當做萬壽節禮物給呈上去後,陌不及待的來給這幾十畝地估個產量。

    常錦州他們到近前時,看到的正是他們的院長與東家太太,正蹲在田溝裏,一人拿一把鏟子,分別在不同的地方挖紅薯的場景。

    等到三人上前向他們施禮問安,高院長一邊繼續挖,一邊頭也不擡的吩咐道。

    “在這種地方,就不要再多禮了,你們三人,分兩個人去採樣,一個過去配合冬生稱重記數,採樣的規則你們應該都知道。”

    看到院長與東家太太都是一大把年齡,就這麼蹲在田溝裏忙碌,三位新出爐的秀才都有些不放心。

    “老師,您與東家太太先歇會兒吧,讓我們來就行。”

    高院長這才擡頭看了他們一眼,淡淡回道。

    “你們幾個小傢伙可別小看人,老夫雖然年邁,卻還遠沒到老朽的地步,做這點事,完全不在話下。”

    最重要的是,每當他親手挖開一株紅署的根莖,都能看到上面結着的一串大小不一的紅薯時,心中涌出的喜悅與成就感,實在讓他感到欲罷不能,十分享受。

    聽得出院長的不滿,三人只好匆忙離開,趕緊去幹自己的活,雖在看到院長與東家太太挖出的一堆堆紅薯時,就知道這個產量低不了。

    可是當三人也親自上手後,切實感受到那沉甸甸的的份量,還是讓三人都大爲震驚。

    近四十畝紅薯地,每畝、每埂栽下多少棵苗,他們這些很具有研究精神的學生,當時都有做明確記栽,包括因各種原因損失及補栽的苗,也都曾記錄在案。

    在這種情況下,只是隨便挖或稱了幾株紅薯的產量,他們心中就已迅速浮現出一個讓數字,讓他們震驚到不敢置信,迫不及待的想要多采些樣,好確定一下自己的判斷。

    與此同時,他們也隱約明白了院長與東家太太,爲何會在已經採了不少樣後,仍樂此不疲的在那繼續挖,想來他們也是想要更確認一些。

    只是他們都不知道的是,高院長的心態的確與他們一樣,但陳鳳琪就不一樣了,她已習慣紅薯能畝產數千上萬斤的後世數據。

    在種了幾年畝產只有兩三百斤的地後,雖然也爲這畝產千餘斤的收穫感到高興,卻稱不上有多驚喜與激動。

    所以陳鳳琪的想法特別樸實無華,趁這採樣的機會,多挖點出來,她最愛的烤紅薯,拔絲紅薯、紅薯稀飯之類的喫法,就能都安排上了。

    而這片紅薯地的正式採收,仍需等消息,等到另一邊謀劃徹底落實後,才能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儘量避免影響到另一邊的計劃。

    不過只要對方已將東西獻上去,就已經算是成功了大半,所以他們這邊,也可以稍微放鬆了一下。

    不用再像之前那樣遮掩,在紅薯的塊實長大後,甚至還在這片地的周圍安排人看護與巡視,防止有人偷挖,提前將有高產作物出現的消息傳揚出去,降低另一邊的人想要震撼所有人的效果。

    將近四十畝地,都被採樣,估算出大概的畝產後,高顯震驚的看着那些數字,雖然他心中也早有估量,還是感到很難相信。

    其他人都去收集與搬運的紅薯時,兩人洗過手後,坐在馬車內喝茶,高顯實在忍不住問道。

    “太太,爲什麼我們這邊的產量,會比那邊的高這麼多呢?”

    同一批種子,對方用的是好地,李家莊這邊只能用這剛開荒沒兩年的劣等沙地,東家對這塊地的唯一採取的優待,就是在後期安排人過來看護巡視,目的還是爲了防偷挖。

    而另一邊,則是除了從始至終的嚴格看護,從栽種,到後來的除草、澆水與施肥,都精心不已,照顧得特別仔細。

    面對李家莊這邊種的幾十畝,最低畝產在十三石左右,最高甚至達到十七石左右,另一邊的最高畝產卻只有十四石的結果,讓高顯深感疑惑。

    倒也沒有什麼不服,或是失望,畢竟能種出平均畝產達到十一石的高產作物,已經足以讓人名揚天下,給他們創造最有利的翻身機會。

    “因爲我這邊的草木灰施得多,而且我早說過,種這東西,實在沒必要太過精心,地也不用多好。”

    “您別看我這地種植其它作物,是產出特別低的劣等地,可是這種沙地最適合用來種根莖類作物,一年可以種兩季,我們是夏天種,還可以在春天種。”

    高顯認真記下這些種植要點,對陳鳳琪的傾囊相授,十分感謝。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