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秦:從棄嬰到千古一帝 >第三百五十七章 趙徹要給天下士子一個公道!
    趙徹所說的科舉,理想籌備,應該是同明清時代的科舉一般。

    而參加科舉,也不是完全沒有門檻,第一個流程就是,預備性考試,讀書之人,去參加正式的科舉考試前,首先得接受本縣知縣主持考試,俗稱爲縣試。

    縣試通過後,再去府城接受府試。

    府試及格的人,就稱爲“童生”,得了童生身份只後,才獲得參加正式科舉考試的資格。

    之後第二步,是院試,院試是科舉考試的最初一級,通常在各地州府進行。

    主持考試的長官是學政,學政由皇帝任命進士出身的翰林院或者是六部等官員到各地去任職。

    院試就包括了歲試和科試兩種。

    歲試任務,一是從童生中,選秀才,二是對原本的秀才,進行甄別考試,優劣分別獎懲。

    成了秀才,纔能有國家學生的身份,雖說不一定要去學院,但有了身份。

    秀才之中,成績優秀的,科試通過了,才准許參加更高一級的鄉試,叫做“錄科”。

    第三步,是鄉試,鄉試三年考試一次,考試流程跟選秀才相差不多。

    不同的是,鄉試有正規的考場,三場辛苦磨成鬼,兩字功名誤煞人,說的就是這鄉試共考三場。

    最後便是會試和殿試,這兩場考試,是最高一級的考試。

    其中的會試,則是帶決定性的考試,至於殿試只定名次,不存可能被黜落之事。

    會試由禮部主辦,一般鄉試的第二年,第一名爲會元。

    參加會試的,是全國的的舉人們,錄取名額則幾十人到幾百人,都有可能。

    殿試名義上由皇帝親自主持,此外大臣協助皇帝評閱試卷。

    詳細的還有很多,箇中細節,趙徹也不能全然記住。

    而且科舉超前這麼多時代開始,效果也不能太過期望。

    其中的很多東西,也是需要一場場科舉,不斷累計,才能慢慢完善。

    這第一次科舉,想要盡善盡美,那也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所以對此,趙徹提出了初步的方案,第一次就先拋開預備考試選拔。

    這第一次科舉,不需要設立太多門檻,所有的士子,只有證明有一定基礎,就能參加。

    趙徹原本打算直接不設立門檻,可是一想,如果說這樣的話,那不識字的人也來參加。

    那這樣的人,除了佔用名額,增加科舉成本和負責人員的工作之外,沒有什麼意義,所以決定,稍微設置一些門檻。

    之後長達數年的科舉,第一次試行,也改爲三步考覈,不需要那麼長的時間。

    第一次考覈,是各科內容的基本功,這一次考覈,參考鄉試,在各郡縣完成。

    第二次考覈,施政方針,通過了第一次考覈的人,才能參加第二次考覈,這相當於要寫一篇具體的論文,這一場考試,需要本人親自前來咸陽進行。

    第三次考覈,類似於最後的會試,趙徹親自出題考覈。

    科舉的考覈內容,監管官員,考試流程,全部都已經定下來頒佈天下。

    此刻趙徹擔憂的,依舊是貧寒士子的前景。

    因爲科舉,也就是考試,這考試的內容和考試的方法,確實是無差別。

    但是考試的人,差別是始終存在的。

    貧寒士子,能讀書都已經是最大的奢望,更別說還有其它資源。

    他們和貴族子弟,百家弟子相比,資源差太多太多了。

    儘管貧寒士子的基數非常之大,但其中不足的部分,也相當龐大。

    而貴族子弟,他們的受教育水平和受教育的意識,絕非貧寒士子可比。

    這就是血淋淋的事實,制度沒有差別,但人的差別,永遠都會存在。

    之前陳平和蕭何也曾說過,即便他自己也參加這樣的考試,也未必就能拿第一。

    在遇到對方之前,不管是陳平還是蕭何,也都不知道有蕭何或者陳平。

    科舉考試之中,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難保就有更多的陳平和蕭何。

    不久之後,第一輪考覈,正是開始,趙徹也親自到咸陽的考場去視察。

    考試結束之後,結果果然入趙徹所料。

    因爲考試的內容較爲分散,而很多貧寒士子,能精通一門已經是極限,所以大面積淘汰了很多,超過一半的人數。

    雖說各地的成績彙總還沒有上報到咸陽來,但窺一斑而知全豹,其他地方,必然也是跟咸陽的狀況,相差無幾。

    按照趙徹的估計,能通過第二場考試的,必然更少,能來到自己面前,走到最後的,那更是少,能有四分之一,那就是最好的情況了。

    畢竟實在不行的,第一輪就會被淘汰,第二輪雖說難度還提升不少,可能過第一輪的,說明在這些方面已經有一定的瞭解。

    那再過第二輪,淘汰的人數就不會如同第一輪那麼多。

    之所以到最後還是隻能剩下不到四分之一,不是因爲要淘汰他們。

    而是因爲,他們的對手,可能是比他們更強的人。

    而名額,終究是有限制的。

    即便所有人都優秀,但總有人不能被選中。

    第一次考覈完畢之後,也有大量的工作需要處理。

    閱卷,統計,上報等等,在交通不發達的這個時代,趙徹也能理解這效率的問題。

    不過其他人也沒有閒着,在處理第一次考覈後工作的同時,第二次考覈的具體內容,具體負責人員,也開始安排了起來。

    這一段時間之內,趙徹也多次離開咸陽,去到不同的地方暗訪。

    他想要弄清楚,這第一次科舉,是不是所有人都按照他的安排去執行了。

    咸陽之內,查的十分嚴格,沒人敢在趙徹眼皮子底下舞弊,徇私父。

    至於咸陽之外的地方,趙徹沒有把握。

    雖說派出去的官員,都是經過他挑選的。

    但畢竟人心隔肚皮,他總要親自去看一看。

    即便他知道,科舉到了後期,舞弊、徇私等等,必然會存在。

    這要是人辦的事情,那就有人情世故存在,這不可避免。

    趙徹所求,只是這第一次,起碼得給天下士子,一次真正的安心。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