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悟道三國 >第一百一十二章函谷關前,董卓亂政
    陳勇三兄弟義結金蘭,自此之後,陳勇,方明,李猛三人關係就更進了一步。而此次讓李猛斷後,由他把將士們分批送往長安,就更靠譜了。而第二天一早,陳勇便帶上李猛一起前往洛陽城內的商鋪,與老掌櫃交接。這樣的話,以後兩人再單獨聯繫,就更安全方便的多了。

    李猛送陳勇、方明、陳依然三人,和前往長安的絲綢商隊,一直送出數十里之遙,才依依灑淚惜別。這一路之上,由於商隊與各個關隘的守軍早有了關係,所以一直都很太平,只需要繳納一部分過路費,就可以暢通無阻了。

    陳勇自然希望這一路都能如此順利,可是事與願違,這日還是又出了些意外。當絲綢商隊來到函谷關外,此函谷關乃是漢函谷關,又稱爲“漢關”,爲漢武帝元鼎三年所建。它是中國歷史上建置較早的,具有重要軍事作用的雄關要塞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的第一關!

    其名稱中的“函”指匣子,“谷”指山谷,“函谷”的意思,就是以山谷爲匣,遏其要衝。漢函谷關北距黃河六十公里,北依鳳凰山,南側爲青龍山,南北兩山對峙。此關城建成之後,南北兩側有高厚城牆延伸山間,形成天然屏障,惟有通過此城門,纔可以出入關隘,踏上這絲綢之路。

    陳勇等人來到函谷關前,那守關之人乃是國賊董卓之將士也,他們就是靠喫拿卡要來增加其士卒們的日常收入的。董卓在函谷關前曾駐守過兩月有餘,才從函谷關上撤回。也就是說,開始漢獻帝劉協在長安城未央宮時,並沒有董卓相伴,只是有西涼鐵騎而已。

    但是漢獻帝劉協因爲無兵無權,空有滿朝文武隨行,卻沒有人膽敢冒死與董卓的西涼鐵騎拼命,救漢獻帝劉協於水火之中。等董卓認爲中原內地已亂,各路諸侯已經開始各自爲政,相互搏殺之時。他總算是徹底放下心來,才從漢函谷關撤軍,回到長安,準備享清福了。

    等董卓迴歸長安之時,他故意命令御史中丞皇甫嵩跪拜迎接,以達到羞辱他的目的。皇甫嵩再有傲骨,也知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沒有辦法,他爲了能夠陪在小皇帝劉協的身邊,想辦法多進一些臣子之義,他只得當着那麼多士卒官員之面,向董卓行跪拜大禮,才使得其滿意而歸!

    董卓乘坐青蓋金華車,爪畫兩轓,時人號曰“竿摩車”。又封其弟董旻爲左將軍,侄子董璜爲侍中、中軍校尉,宗族內外成年親信都已盡數入朝爲官!當時大漢基業,已被董卓玩弄於股掌之間!

    董卓見連皇埔嵩都低下了那高貴的頭顱,向自己行跪拜大禮了,於是就讓公卿大臣依次拜見自己時,都需要下車行跪拜大禮。開始董卓還向蔡邕這些老臣、名士還禮,到了最後,董卓已經懶得回禮了,他已經習慣這種,士人皆在他之下的感覺。

    而且到了最後,朝廷中各要職部門的長官,包括如任尚書令王允者,都需要到董卓的太師府內,向其彙報工作,而且每次都要行跪拜大禮。此時的董卓,已經差不多把自己當成了“立皇帝”了!

    董卓的幕僚爲了討好於他,提出董卓之能可比姜尚姜子牙,在朝中可稱之爲“尚父”。董卓向蔡邕求教,蔡邕則勸說董卓需要等到平定叛亂,返回雒陽後才能討論其事,董卓聽之有禮,只得暫時聽從其言。

    離長安城二百五十里,郿縣其封地別築郿塢,董卓役民夫二十五萬人築之:其城郭高下厚薄一如長安城的模樣,內蓋宮室,並倉庫屯積二十年糧食,以備不時之需。

    董卓在民間選少年美女八百人充實其中,金玉、彩帛、珍珠、瑪瑙堆積不知其數,集天下之奇珍,以供其揮霍。董卓自己都說過:“吾平定關東之後,即已是雄踞天下!即便得到了最後,自己失敗了,被天下羣雄圍攻,吾也能守在郿塢,活到終老矣!”

    董卓的家屬都居住在郿塢之內。其往來於長安之間,或半月一回,或一月一回,公卿皆候送於橫門之外。董卓常設大帳於道路兩旁,與衆公卿聚衆飲酒,不亦快哉。

    一日,董卓從未央宮而出,辭別漢獻帝,出得橫門。那文武百官皆出宮相送,董卓便設宴留其在道路兩旁的大帳之中飲酒。適傳來捷報,說是從北地招安降卒,數百人的隊伍已被送到。

    董卓隨即命人於座前,把這些從北地招安而來的數百位降卒,拉到衆文武百官的面前。董卓命手下人,當着滿朝文武的面,或斷其手足,或鑿其眼睛,或割其舌頭,或以大鍋活煮之!

    這數百人哀號之聲震天,文武百官戰慄失箸,都是驚慌失措。包括蔡邕也沒有了往日的威嚴。董卓則看着這些哀嚎慘死的降卒們,飲食談笑自若!董卓半開玩笑的說道:“蔡中郎,吾這樣,算平定叛亂否?如若不算,來日吾再讓讓送來數千叛軍降卒,當着大家的面,再來一次可好?”

    蔡邕乃知董卓其意,就是爲了自己不肯答應其做“尚父”之名,纔有了此次平叛之功。而看董卓之意,如若自己不肯答應其“尚父”之名,他會不厭其煩的一而再,再而三的來做平叛之戰功。而此次當着滿朝文武之面,誅殺這數百人,也只是開胃菜而已……

    蔡邕說道:“董公之才幹,足矣做這‘尚父’之名,不需要再有此戰功來昭顯其能啦!吾已看到,文武百官益矣看到!還請董公不要再做這種震驚天下之事矣!”

    董卓哈哈大笑,拂袖而去!自此董卓自號爲“尚父”,出入僭天子儀仗,再無人敢出一言,駁其不悅矣。董卓視文武百官如無物,而且只要是聽說有人有風吹草動,不臣之心,必命人緝拿,設立私刑,好遍擒其黨羽矣!

    又一日,董卓於省臺大會文武百官,命其列坐兩行。酒至數巡,菜過五味,呂布徑入其內,向董卓耳邊言不數句,似有機密事稟告之。董卓笑道:“原來如此,那麼就當衆擒拿此人,還等什麼呢?”

    再看溫侯呂布,已於筵席之上,揪住司空張溫,把他提起拿於堂下。文武百官皆驚失色,誰也想不到,董卓竟然會在這個時候,拿下司空張溫!誰都知道,董卓與張溫有夙願。大家以爲董卓命其做上司空一職,就是代表其不計前嫌,給文武百官做個表率,讓大家放心之意,沒想到該來的,終究要來……

    不多時,侍從將一紅盤,託張溫頭入獻。那司空張溫顯然是被虐殺,鬚髮直立,怒目而視,再是不甘,也又能如何?此時也已是身首異處,腦袋被獻與董卓面前!

    文武百官已嚇得魂不附體,誰都不知道,下一個受害者會是何人也。董卓笑道:“諸公勿驚,張溫結連袁術,欲圖害我。因使人寄書而來,錯下在吾兒奉先處。故今當衆斬之,公等無故,不必驚畏!吾只殺與吾作對之人!來來來,大家與吾再痛飲此杯!”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