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綜]母儀天下 >第36章 馬皇后
    舒雲穿着隆重的禮服,與朱元璋並肩站在高臺之上,聽着下面雷鳴一般的歡呼,有一種恍然若夢的感覺,她這就是皇后了!

    沒錯,朱元璋終於稱帝了,比起真實的歷史,他提前了兩年稱帝,不過依舊定國號爲明,年號洪武,大封羣臣,光是國公就封了六個,另外還追封了幾個,其他的也多半有了封侯之賞。

    前朝如此,後宮自然也得了冊封,朱元璋冊封后宮也很簡單粗暴,只考慮家世和孩子,有孩子,父兄是功臣的,封高一些,其他的,也就隨便冊封了。對此,舒雲並沒有任何意見。

    舒雲制定了一系列的宮規之後,後宮裏頭的事情也就沒什麼好管的了!後宮的事情,說白了,也就是兩個字,一個是錢,一個是人。舒雲直接規定了宮中各個級別的待遇,什麼品級用多少人,該拿多少錢,多少東西,每個月直接憑着對牌自己去領取就可以了。

    宮中所需要的東西,一部分直接由皇莊提供,另一部分直接向商人招標,招標是每年一次,如果送過來的東西不符合條件,那麼,接下來你就沒有第二次參加招標的機會了。

    這個時候後宮制度並不嚴密,後宮之中也沒多少太監,多是宮女,畢竟,天下大亂多年,漢人死傷無數,鼓勵生育還來不及,又怎麼會讓人殘缺身體去做太監。實際上,明朝的時候,許多太監都是戰俘,民間是不許私自閹割的,明軍在外頭俘虜了外族,然後從中挑選出一部分人出來,閹割之後,送到宮中執役,也就是到了後期,對外作戰比較少,九邊也日漸糜爛,太監裏頭這類人才算是比較少了。

    在這個時代,宮中用太監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畢竟,整個皇宮的男人就朱元璋一個,皇子年紀稍微大一點,也是不能隨便進入內宮的,那麼多的妃嬪宮女,難免會出一些問題。舒雲倒是想要推動一夫一妻的制度呢,但是很可惜的是,現在不存在這個條件。說白了,天下戰亂,女多男少,要是強行一夫一妻,那是要出事的!

    當然了,按照官府的規定,民間其實還是一夫一妻的,庶民娶媳婦都是難事,何況是納妾!沒有一定的品級,自然是不許納妾的,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明朝這會兒,許多所謂的小妾,在家中的名義就是養女,你能說人家不許收養女孩子嗎?官宦人家,正經小妾也是有名額的,這就又有變通的法門了,通房丫頭是不算小妾的。就算是後世,法律都規定一夫一妻了,在外面包養小三情人的,還有搞重婚的,簡直是到處都有,叫人都覺得沒眼看!

    所以,舒雲對此也是徒呼奈何,不過呢,出於某種不爽的心理,舒雲還是給朱元璋提了一個建議,那就是向超額納妾者徵稅。舒雲的理由也很充分,過些年,天下自然也就太平了。有錢有權的男性,自然會佔據過多的女性資源,然後就會有不少條件比較差的人娶不上老婆,這些人其實就是不安定因素。有句話說得好,有恆產者有恆心,有家庭的人,相應來說,做事也會有個牽掛。沒老婆的人,做事都沒個奔頭,誰知道他們被刺激了,能做出什麼事情來!

    所以,法律必須規定,你可以納妾,但是超額納妾,也就是平民想要納妾,就得交稅,納得越多,稅率越高。納妾必須要通過官府,要不然,女子到了年紀,要麼交人頭稅,要麼通過官媒嫁人,哪怕奴籍也是一樣!至於隱戶之類的,官府鼓勵舉報,舉報者可以得到當年納稅額一半的獎勵……

    朱元璋大概是窮怕了,對於能收錢的東西都很感興趣,哪怕在舒雲的經營下,朱元璋的庫房已經很充實了,他還是覺得有些不夠,何況,打仗打到這個份上,朱元璋已經發現了,什麼都能沒有,錢萬萬不能沒有。脫脫髮行紙幣的時候,朱元璋就起了心思,被舒雲勸阻了。明朝的寶鈔同樣是個笑話,擦屁股都嫌硬。舒雲覺得,這玩意能不發行,還是不發行好了,大航海時代已經開始了,美洲那邊銀礦不要太多,倭國那邊金礦也不少,中原金銀儲備不足,那麼,就帶着自個的商品,去國外換嘛!

    總之,朱元璋對這個提議還是很心動的,反正這事對於底層和上層來說,壓根沒什麼問題,底層能娶到一個媳婦就算是不錯了,而上層呢,那些功臣,按照制度,本來就有好幾個妾室的名額,就這樣還不夠的話,那就活該他們交錢,何況,一般人敢舉報他們嗎?

    所以,到最後,這些針對的人也就可想而知了,而這羣人,其實反而是最有錢,並且最樂於花錢的。說不定他們到時候還會以誰的侍妾多,誰每年交的這方面的稅賦多爲榮呢!做生意的時候,想着法子偷稅漏稅,這種事情是正常的,但是能炫富的地方,許多商人可是從來不會錯過。

    如今的稅制還是比較簡單的,等到以後,搞階梯稅制,從個人收入裏頭按比例徵稅,估計到時候,就有許多人要肉疼了!當然,這應該是很久之後的事情了,起碼現在這麼做時機還沒有到。

    但是,朱元璋對此已經是非常滿意了,尤其,這個稅,是每年都要交的,這都是錢啊!他甚至琢磨着,是不是乾脆取消所有人的納妾特權了,不過想想還是算了,別人也就罷了,那些跟着他的老兄弟們,總不能太委屈了。

    後世史書上都說朱元璋誅殺功臣什麼的,實際上,真要算一下就知道,朱元璋自個死的時候,都七十了,以前那些開國功臣,大多數年紀比朱元璋還大,人生七十古來稀,尤其戰陣上頭難免有些陳年傷勢,這等將領,原本就沒幾個長壽的,他們活不過朱元璋,也算不上朱元璋的錯,不是嗎?他真正下手的,也就是胡惟庸,藍玉,李善長那些人,看這些人做出來的那些事,跟造反區別不大,死得也不算冤枉。

    實際上,大多數開國功臣其實混得還不錯,當然了,因爲靖難之役,又有一批功臣站錯了隊,倒是叫那些靖難的功臣上位了,然後也有一批被邊緣化了,留在了南京,這纔是讓人覺得開國功臣裏頭似乎許多都沒了蹤影的緣故。

    朱元璋這個時候其實還沒有準備就定都應天,他還是比較崇尚秦漢的,因此,也在考慮着定都長安,當然,長安目前還沒到手,所以就先在應天過渡一下。

    既然不打算定都應天,那麼,以朱元璋的性格,自然不會大肆搞基建,徐達那邊剛剛打下了開封,他就直接坐鎮開封,主持北伐大事了。

    舒雲留在了應天,做了皇后之後,她也已經培養出了一批人手,許多事情可以交給這些人去掌管,她只需要負責決策,還有提出一些思路就可以了。

    發明創造什麼玻璃,肥皂什麼的,舒雲並不着急,等到天下太平之後再拿出來也不遲,算是給皇家增加一點財富來源。實際上日常用品看起來利潤微薄,但是規模要是大了,那利潤也是非常可觀的,最重要的是,這種行業其實能夠帶動不少就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