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綜]母儀天下 >第48章 馬皇后
    實際上,不光是要開辦女學,舒雲已經準備開辦技校了!現在需要的工匠實在是太多了,未來還得派出一大批人跟着一幫皇子去封國,要是不敢進將人培養出來,回頭人壓根不夠分的!其實民間如今因爲需求大增的緣故,已經有一些匠人自個搞作坊了,主要就是收徒弟,自個負責教,然後徒弟負責做,但是相應的,爲了防止徒弟學會了就走人,做師傅的,總得留一手!

    而舒雲呢,對於這種習俗,那是深惡痛絕的,都向着留一手,誰來推陳出新呢!不過呢,保護技術創新也是必須的,所以,專利法也得搞出來。

    好在這些事情,舒雲只要跟朱元璋這麼一說,他也是個一點就通的性格,很快就有了打算。朱元璋已經不再是從前那個只知道用農民的思維來看待世界的人了,他現在研究的書籍,研究的學問也變得繁雜了起來,甚至還開始研究《易經》了,對於所謂的“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已經深有所得。

    或者說,某種意義上,朱元璋已經變成了一個哲學家,這個世界本來就是在不斷變化的,根本不能用老眼光來考慮問題,他需要做的是把握這些變化的關鍵脈絡,並且讓這些變化向着自己想要的方向轉變。

    朱元璋現在很樂於做這種事情,或者說,打破原有的秩序,對朱元璋來說,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

    朱元璋跟着舒雲讀過許多史書之後,現在已經發現,似乎從很久之前開始,中原就進入了一個怪圈,到了一個王朝的後期,甭管皇帝如何勵精圖治,整個王朝都會開始陷入崩潰的狀態,至於所謂的中興,往往也是因爲中間發生過一場導致人口大量減少,權貴洗牌的戰亂。可以說,每一次盛世的起點,都是一場足以痛徹心扉的亂世。這都是因爲這個時代的國家,對於農耕的依賴太嚴重了,當人口繁衍到一定程度,土地兼併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出現富者阡陌相連,貧者無立錐之地!不僅如此,上層佔據的資源不光是土地和糧食,還有重要的人口,窮人壓根娶不起媳婦,富人呢,家裏頭呼奴使婢,還要嫌棄窮人髒了他們的眼睛。

    在這樣的情況下,想要國家不亂,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方面要限制土地兼併,另一方面,卻是要將勞動力從土地中解放出來!而這個,就得讓他們看到足夠的好處!

    像是現在,大多數人都有自己的土地,甚至包括正常生活在城鎮的人也是一樣,他們依舊以土地爲根本,只有農閒的時候,纔會去工坊做工。真正職業的手工業者,如今比例還是很少的,很多人還是秉承着樸素的觀念,土地最保值!

    朱元璋和舒雲需要做的就是打破他們這樣固有的觀念,告訴他們,除了種地之外,你有很多條路可以走!人只要有希望,就不會走上絕路!

    舒雲希望大明變成一個由中產階級組成的國家,而不是一個讓少數的有錢人佔據了大多數資源的國家,那麼,許多事情,現在就得定下基調來。

    也虧得中原當年被元廷折騰得不輕,以至於原本作爲主流的那些儒生話語權也不足,因此,改革的壓力也變輕了很多,即便如此,在面對新鮮事物的時候,許多原本的既得利益者,還是會本能地反對,因爲他們適應不了這些事情,就想要乾脆砸鍋!

    朱元璋纔不慣他們這些臭毛病,老實說,自從一些原本軍伍專業出身的官員上來之後,那些文官其實消停了不少,因爲他們發現,他們不是不可取代的了!這些官員因爲一開始乾的都是基層的事情,所以,他們對於許多細務其實更加了解,而且做事的手腕更加靈活,說白了,他們更瞭解基層的一些貓膩。以至於,現在在地方上頭,反而是這些壓根沒有參加過科舉的官員佔據了優勢。

    別看地方上頭的官員到了京城自動要矮個半級,實際上,京城這種地方,哪個酒樓的牌匾掉下來,砸到十個人,起碼有九個人算是官,還有一個沒準就是那個貴族家的親戚,所以,京官聽起來清貴,實際上呢,論起實權,還真的未必比得上地方上的官員。一個縣令,下面能叫做百里侯,而京城呢,別說是七品,就算是五品,也算不上什麼,上了四品纔是一個坎,到了三品,在京城才正兒八經算個人物了!

    問題是,朱元璋自個馬上得的天下,之後呢,爲了平衡朝堂,直接將一幫子本來就在打天下的時候立下了汗馬功勞的勳貴們也都放到了朝堂上,文官在面對這些勳貴的時候,哪怕心裏頭覺得粗鄙,嘴上卻是不敢亂說的!人家的功勞是真刀實槍打出來的,而朝中的這些文官呢,除了少部分在朱元璋打下應天的時候響應了徵召,其他的,都是到了後來,瞧着朱元璋已經是勢不可擋了,纔算是扭扭捏捏地跟上了。勳貴們哪怕是當初跟過陳友諒,張士誠的降臣,也算是抵抗元廷的英雄,後來在北伐中原的時候,也是立下過赫赫戰功的,而文官呢,比起來這個功勞就顯得可有可無了!

    在這樣的情況下,文官們只要不傻,肯定是不敢隨便DISS那些勳貴的,就算是抓住了什麼把柄,彈劾的時候也得注意一些,如果不能一口氣將人打死,那就只能在雞零狗碎的小節上頭敲敲打打了!

    如今這個社會變化太快,這些早就習慣了舊有規則的文臣們是真的很難適應,偏偏他們自個又有着諸多弱點,這麼說吧,文臣們最大的弱點就在於,他們真實的道德水平配不上他們的日常言語,將自個捧得太高了,偏偏自己又做不到,許多事情根本不能深究,以前的制度體系,對於他們來說,是非常有利的,他們很容易就能欺上瞞下,損公肥私,貫徹所謂的人之道,損不足而奉有餘。

    但是現在呢,工商業開始盛行,原本的大商人,其實多半都是需要藉助官場上的力量的,因爲真正暴利的行業,都是有門檻的,你要是搭不上官場上的線,別說是入場了,在外面聞聞味道都不行!比較典型的,就是鹽業,從漢朝鹽鐵專營開始,歷朝歷代,大多數時候,鹽利都是財政收入的大頭。但是能幹這一行的,官面上頭要是沒關係,那真是被人玩死都不知道怎麼回事。加上商業的本質,無非就是低買高賣,這中間的運輸成本就比較誇張了,一路上自然到處都得打點起來。

    可現在呢,大明鼓勵的工商業,並不是那種大商人,而是鼓勵中小商人,還有那些有技術,有本事的工場主。許多原本淪爲各地官吏斂財工具的稅種直接被廢除,只在終端進行徵稅,這就將主動權收到了朝廷手裏,減少了行政成本的同時,也增加了朝廷的財政收入,對於那些在官面上頭沒什麼靠山的中小商人還有工場主來說,他們可以省去不少打點的麻煩,哪怕終端的稅率高一點,對於他們來說,其實還是比較划算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