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聊齋狐婿 >第177章 養情問學
    “老夫人還喫嗎?”

    “不吃了,我都吃了十個了,想喫肚子也裝不下,叫外人知道又笑話。”

    “你去請慧靜法師來。”

    ……

    後院正房,劉氏吃了兩碗湯圓心滿意足。

    陪話的桃花也沒少喫,小身子裝的比大人還多。

    小月兒站在一旁只能眼巴巴看着,不能喫到嘴裏。

    只等桃花一出去,月兒便央求劉氏道:“奶奶,我也想喫湯圓。”

    玉娘剎那變臉色,扯拽女兒訓斥:“不可沒規矩。人喫飯,鬼食氣,那湯圓你聞一聞便吃了,還想喫進肚子不成?”

    聽她訓女,劉氏道:“她一小丫頭懂什麼,莫與月兒動氣。”

    “等會兒阿九過來,我問問她能否變個湯圓給月兒喫。”

    “謝謝奶奶。”

    小月兒笑嘻嘻露出酒窩望着孃親。

    沈玉娘嬌瞪一眼,與乾孃說起這‘湯圓氣味’,誇讚起公子孝心。

    母女笑談沒幾句,慧靜阿九前院過來。

    “九兒來得好。”

    “小月她想喫湯圓,你可有法子給她弄個嚐嚐?”

    劉氏牽手鬼娘子詢問。

    阿九轉看玉娘母女,點頭說:“法子倒是有,卻不知弄出來對不對味。”

    “公子方纔作了一篇《湯圓賦》,小奴我可以把賦文抱成餡,外裹一層香火,想來…能吃出些味道。”

    “哦?”

    劉氏被勾動好奇。

    她知道阿九會弄鬼神飯食,但不知‘賦文如何做成餡’?

    “這文章也能與鬼爲食?”

    “能。”

    阿九俏顏環顧一圈說:“好文章,包含天地之精氣。”

    “此氣化入學問中,就成文章之氣。鬼神嗅文氣如食香火,諸般美味在其中。”

    “但須是佳作好文章。”

    “若是尋常文章,則無精氣。”

    “若是酸腐書生之文章,則有酸臭氣,鬼神嗅之如食糞氣。”

    劉氏聽着兩眼清亮,看佛家,試問道:“如此說來,我兒得文氣了?”

    慧靜持佛禮說:“公子文章,包含儒學精妙,蘊含天地之理,即是‘見法’。文章得此法,便通諸般不可思議,玄妙神奇。”

    “當日山谷祭鬼,消三千鬼衆災氣,皆乃公子祭文之功。”

    “老夫人若不明白,可以想想那些佛門高僧。”

    “當下公子儒學境地,大抵等同我佛門‘般若禪師’了。”

    “阿彌陀佛。”

    劉氏歡喜念聲佛號。

    出家人不打誑語,聽五臺山高僧都親口承認,她心裏爽然開闊。

    又問:“那我兒可得‘真慧’?”

    真慧是佛家禪宗的話,是指‘慧性’。

    大意是智慧之性,聰明之心。

    慧靜持禮,菩薩笑說:“公子早得真慧。他聰明慧光於印堂妙顯,光明可照貧尼根性。”

    “昔日在船上,貧尼幸得公子借慧,助我修讀《心經》。”

    劉氏驚詫三分,內心更喜,思量道:“若是如此,我兒豈不是有佛根?何不與她修此佛緣?”

    想着,她內斂心思,讓阿九照法子弄湯圓給月兒喫,與慧靜請教起‘儒家學問與佛法之別’。

    阿九帶着玉娘母女去書房,劉彥所作《湯圓賦》就在書桌上。

    借她們鬼神之眸,見賦文之上文境升騰,滿紙明光上涌匯聚成一團浮圓,似個湯圓大小。

    文下留白,還畫着一碗湯圓,可見碗裏水光盪漾、冒熱氣。

    小月兒扒着桌子嗅氣,覺得比老夫人碗裏湯圓氣還香甜。

    玉娘觀讚道:“賢弟儒術又見長進了。只聞賦文之氣,即知文章不俗……”

    阿九隻手弄香火,變出一湯勺、一湯小碗,直接拿勺子舀取賦文之浮光,盛到碗裏化作湯水。

    她笑說:“公子尚未通達‘文氣生香之境’。玉娘姐所嗅不是文氣,乃賦文之意、之精氣。”

    “此意精氣,聞着清香,是因爲言辭達意了。”

    “公子寫出湯圓美味口感,賦文承載其意,便得此‘味道’。”

    “有味道,再配以公子妙筆文采、真學潤色,才能做‘湯圓餡’包給你們喫。”

    “這篇賦文,公子已賞賜給姐姐和月兒。”

    “大約有一百字的文光,夠你倆喫兩個月的湯圓了。”

    “是真哩?”

    月兒童言喜悅,大眼看阿九又看湯圓。

    沈玉娘已非昔日齊氏。

    自她修鬼仙煉魂,便明白真學文光之妙,不想賢弟今日如此厚賜。

    她喫驚問:“妹妹說,賢弟他特意作賦給我母女?”

    “嗯。”

    阿九舀一勺‘賦意’,右手凝香火化麪糰,把‘賦意明珠’包裹其中,兩手團成球,弄好攤手給她母女看。

    見她弄出這‘湯圓’,外包香火煙氣,內中文光透出光暈,清亮靈動,似霧中月。

    小月兒忍不住手指點觸,覺得好看又好玩。

    阿九含笑把包好的‘湯圓’放入碗中。

    這才答玉孃的話,說:“公子非吝嗇之人。”

    “一百文光對尋常書生而言,粒粒價值千金。今賜予玉娘姐和月兒,是將你倆視爲家人。”

    “公子說,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無有五十年因緣,不成一家人。”

    “玉娘姐拜老夫人爲義母,目的是爲求蔭庇,而公子認你做姐姐,是出自真情實意。”

    “這便是公子知情懂道之處。”

    “有此篇賦文相助,不消百日你倆便可修達‘遊魂境界’。”

    “屆時力氣見長,姐姐也能盡孝,在家裏做一些分內事了。”

    玉娘明眸含淚,懷感激道:“賢弟如此情義,我當生死相報。”

    “姐姐言重了。”

    阿九弄好一碗,又團湯圓,笑着說:“公子助你,可不是圖報答。你把公子視作親弟弟,把老夫人視爲親母,把劉府視作本家,這便足以。”

    沈玉娘剎那明悟,點頭道:“妹妹所言甚是,我生爲沈家女,嫁爲齊家婦,死後脫了生前親,入劉府門,等同再投胎。”

    “多謝妹妹點撥。”

    “但…這百字真學賞賜過厚,不如分與妹妹些?”

    “姐姐把我當外人不成?”

    見她對自己使人情,阿九失笑看月兒說:“公子每月都給我發俸糧,不比你倆少。”

    “這些都是給你們的。不過今日湯圓,我卻要喫一碗嚐嚐。”

    “應喫,該喫,九妹勞苦功高,喫十碗都使得。”

    玉娘歡心和她說家常,問起前院賢弟何時來。

    她欲當面禮謝,表一表心中情。

    阿九弄好兩碗,又變出一桌子香火菜陪襯,請母女落座道:“公子和楊萬山去了華府,未說幾時回來。”

    “姐姐只管安心用飯,答謝只等今夜再說。”

    玉娘款款落座,問:“公子今夜可還去東湖?”

    阿九緘言不語,教母女道:“姐姐莫打聽此事,公子與神明相交,更不可與外人說。”

    “公子已然叮囑,君家忌諱,萬莫多問。”

    “娘,九姨包的湯圓真好喫,你快喫呀!”

    月兒咬一口湯圓,賦文美妙之意順嘴流入心田,使她小小魂靈內外舒爽。

    比生前所食糖糕都甜人。

    玉娘收了口中話,低眉輕嘗一口,口味霎時打開。

    賦意如水般化入魂兒,滋養她周身愉悅。

    “賢弟這篇賦文真是美味,九妹快嚐嚐喫……”

    阿九淡笑自舀取文光,沒有包香火外皮,直接把‘餡’送入口中。

    如此食用之法,才能品味出賦文之真意。

    這內中真意,不僅有‘湯圓美味’,更有一種親情合入魂靈,在她們心靈流轉。

    ……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