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岳飛再世,武穆稱雄 >第132章 築基不易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五,岳飛兩週歲的當天,亥時正三刻,現代時下午十點四十五分。

    看來紂王殷受對四大珍寶第一位的后羿弓箭評價極高,分外看重,讓岳飛不得不贊成他的看法。

    前提是那東西真的幹了射落九日的豐功偉績。

    不過,現在岳飛也不能較真,至少殷受是信以爲真的,然後他就很認真地如此思考下去。

    岳飛雖然不知可否,傾向於息事寧人不和殷受較真。

    真要否定他,起碼也要看看真實弓箭才能判斷。

    下一個!

    按照其餘三個珍寶的重要性排列,殷受將禹王銅耜放在了第二位。

    這個東西因爲就是項鴻他們使用那種圓筒鐵杴類似的工具,不過顯然大禹的那柄與衆不同。

    到底有多不同,才遭后羿的弓箭和後人用的弓箭即可。

    后羿的那套弓箭可以射落九日威懾一日,後世的弓箭,別說射程遠遠不及,即使能及,裏八百里就被融化了。即使將全天下的箭矢都射過去,也不過化爲灰燼,絲毫造不成任何影響。

    而大禹的銅耜,則開通九州疏浚江河,直通大海。

    將淹死無數人的滔天洪水全部引到無邊大海之中,再也無能爲害。

    根據殷受的描述,大禹的銅耜一楸下去,能把一個山頭剷平。

    如果一座大山當路,大禹當中一銅耜斬下,大山當中一分爲二,立刻出現一條大峽谷,被阻擋的洪水立即奔流而下,如同脫繮的野馬,搖頭擺尾不再回來。

    這種銅耜,別管是前面掘地的筒狀尖頭,還是後面的長柄,都是青銅鑄就,渾然一體。

    其重量,按照大商的標準度量衡,也超過一千五百斤。

    從頭到尾的長度足有四丈,尋常人根本無法使用。

    岳飛看的時候,就不禁渾身較勁,估計自己雖然也自稱大力士了,估計還拿不起這個東西,等長大成人以後,或許可以試試?

    祕藏地點:鹿臺地下蠆盆東南角正點本位入地四十尺,在一塊青石板上矗立。

    特別注意:這柄銅耜支撐這鹿臺的建築,它上面還有立柱一類的東西,和地面的鹿臺直接連接。

    在建造鹿臺的時候,已經有了這根銅耜,但是還不甚明瞭它的由來和用途,於是就當了支柱。

    本王知道它的原委以後,並沒有另行處理,因爲它放在那裏也是物盡其用。

    但是,如果有緣人使用它幹它該乾的事情,將它取出來,就需要首先用一根支柱替換它。

    替換物就不要用銅耜了,因爲除了大禹王這根以外,再也沒有像它那樣類似的銅耜強大。

    Z自從知道那根銅耜是大禹王治水專用的特殊工具以後,雖然本王沒有將他替換下來,卻下了很大功夫研究跟它有關的事項。

    果然功夫不負有心人,本王是誰?功夫一下,收穫就來。

    首先就是這個銅耜的來源,原來不是人工打造,而是天上掉下來的!

    原來大禹接受治水的任務,接替了因爲治水失敗而被堯處死的父親鯀的差事,然後他也是一籌莫展,眼看大水繼續淹沒莊稼,吞沒人們居住的地方。

    這天他正在積石山悶坐,突然晴天霹靂一聲爆響,一道火光猶如矯龍從天而降。

    喀啦一聲巨響,那道火光正好戳到積石山上,當下將滿是堅硬岩石的積石山一劈兩段。

    正被憋得難受的洪水趁勢澎拜而出,瞬間就將淹沒地區顯露出來。

    大禹作爲未來的帝王,瞬間開了竅,這是上天警示,指引我如何治水!

    怪不得那些洪水越堵越嚴重,原來不能擁堵而是必須用開浚的方式!

    那個水流的方向明明告訴我跟着追上去繼續爲它開路就好。

    於是,大禹跑到那個天下掉下來的火光之處,就看到了這柄銅耜。

    上去就要提起來,結果大喫一驚,沒有提起來!

    其實大禹已經看到,那東西和一般的青銅工具不同。

    就是顏色更加青黑一些,而且握到手裏就感到特別沉重。

    當時大禹王正當年輕力壯之時,非常不服氣,一個銅耜而已,我還制服不了你了?

    渾身聚力,雙膀較勁,嘿的一聲就拔了起來。

    大禹王這纔看清楚,原來這根銅耜長有四丈,柄粗一尺!

    如果不是大禹王的手掌特大,是常人的兩倍,他都無法握過來。

    而這柄銅耜的長度,相當於常人使用的四根連在一起。

    大禹王心中高興,不僅僅是爲這件神器的無比宏偉,還是因爲剛纔目睹的它的強大效力。

    興奮莫名的心情難以抒發,將這柄銅耜高高舉起,直指蒼空。

    大吼一聲:“感謝上蒼,賜禹神兵!”

    大禹王的性格是少說話多幹活那種,素來沉默寡言,如今卻吼了一嗓子,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大禹喜得神兵,喊了一嗓子,聲震四野,附近成千上萬跟着大禹治水的老百姓無比知曉。

    緊接着,包圍這這塊地方和大家不盡不休的污泥濁水迅速後退,很快就露出大片土地。

    這些以前都被大水淹沒,有的地塊已經寸草不生,有的地塊還有沒有死淨的禾苗。

    一看這個情景,大家就明白,一定是出了大事了。

    都迅速地跑到了積石山,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情況。

    應該是他劈開九座大山,挖通九條大河,把洪水引到大海,最後終於治水成功了。

    岳飛研究過史記的夏本紀、山海經等史籍和文獻,知道古時的數字“九”的意思是一個指代稱謂,不是一個確切不變的數字,而是代表全部、所有的意思。

    比如史記中司馬遷說的大禹治水“左準繩,右規矩,栽四時,以開九州、通九道、陂九澤、度九山”,中數字,除了四時和四季符合以外,其它都是形容詞。

    具體到底是那些山,那些河,那些州,都只能參照歷史記錄,予以確認。

    繼續比如歷史記載的開山通河,就有十一個,它們分別是:荊山、太嶽山、王屋山、太行山、常山、太華山、熊耳山、外方山、桐柏山、大別山、衡山。

    而這些上往往南北走向蔓延幾百裏,不止一道流水從西而來往東而去要穿過它,所以大禹的神兵利器天降銅耜,也不止一次劈開了它們。

    當然,那些不計其數的小山,司馬遷也沒有看上眼,不予記錄在岸,那些數不清的山頭纔是大禹和他的治水大軍每天都要對付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