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岳飛再世,武穆稱雄 >第138章 功在千秋
    宋徽宗崇寧四年二月十六,岳飛兩週歲的第二天,子時初初刻,現代時夜間十一點五分。

    不知不覺間,時間已經走完了一天,悄悄進入了第二天,就是岳飛二週歲生日大日子以後的第二天,當然這是按照陰曆走的算法。如果按照陽曆計時,依然有一個小時要走,才能結束一天。

    這個時候的船隊行程,已經完全走完淇河所有的河段,拐彎朝西進入了湯河河段,同時也從一直的順流再次進入逆流,那些經過休息的利器戰隊隊員又開始幹活了。

    岳飛似乎對這些變化一無所知,他正在努力讀書,特別沉浸其中,一邊讀書,一邊心中誇讚作者殷受,覺得這位離位君王幹了一件好事,將湮沒的史料保存下來,而且文筆還不錯。

    如果計算他誇讚的次數,每次誇讚算作一次點贊,那麼每頁都會有十個以上,累計已經上千了。

    岳飛已經盯上了下一個,那國人實在是有失體統。

    有裸民國,裸民國人全都不穿衣服。大禹王治水的時候曾經去過裸民國,也必須入鄉隨俗,進去之前脫掉所有衣服,出來以後才又穿了回來。從這個典故可以看出,大禹王對這些原住民是十分仁慈的,竟然能夠遵從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忍受羞辱,也不願意傷害他們。

    毫無疑問,如果大禹王不是自己同意,那些人是無法讓他們去掉衣物的,相反,他可以率領大軍一舉踏平裸民國,從實力上說,裸民國人肯本不是大禹的對手。

    這也是大禹王看到坦誠相對的裸民國人,覺得他們坦率可信,也就用相應的仁慈對待他們。

    不過,大禹的開拓國土,還是讓這個裸民國人感受到極大不便。哪怕大禹可以容忍他們,其它隨着遷移過去的,都有深厚的文明基礎,衣食住行都已經很有文明水平,斷然不能容忍裸民國人的風俗習慣帶來傷風敗俗的負面影響。

    而且這些人沒有大禹王那種寬容,他們又不想當什麼聖王,別給自己找麻煩就好,於是對於改不了自己習慣的裸民國人,那就只有打服他們一種辦法了。

    那些裸民國人自己有不能改變,打又肯定打不過,只好逃跑一條路了。

    這就造成裸民國人越來越遠離他們原來的居住區,也就是太行山以東的山地平原,一直跑到東南沿海,後來又逃進東海,停留在倭人南面的海島地區。

    神農後來也深入到裸民國的領地,去探查他們的生活習性以及被什麼疾病困擾。

    果然是專家,即使大禹王都沒有找到病因的裸民國人堅持裸衣習慣,原來是一種病。

    原來他們並非不願意穿衣,也不是沒有嘗試過穿衣,而且他們中的高層人士或者開化更多的人,也知道應該穿衣,知道不穿衣就永遠不能脫離野蠻人的標籤,不容於那些具有較高文明的人羣。

    經過一段時間的探訪和試驗,神農終於搞明白了裸民國人不穿衣服的原因。

    原來那是有重大原因的!

    原來裸民國人的身體裏有一種超高溫度疾病,只要不隨時散發,就會高溫聚集,很快就會到達燃點,接着就是自燃起火。

    還有,這種自燃,和衣服就是天地。

    如果不穿衣服,就不會自燃引起火災,而一旦穿上衣服,會造成火災不說,還會使得火災難以熄滅,衣服不但加大火焰燃燒,而且會使得火災的時間延長。

    這種延長雖然看起來時間不多,卻足以導致被燒的人喪命。

    因爲這種產自自身原因由裏到外燃燒的火焰,可以產生高達千度的烈火,多一秒鐘,就能將人體的五臟六腑燒得淨光。

    所以那些裸民國人都非常明白穿衣服的嚴重後果,因此都堅持一條鐵律——打死不穿衣。

    興沖沖而來的神農,一明白這個道理,立即就蔫了。

    他也就知道,於是他就放棄努力,不再花費無效勞動,意圖改變他們的習性。

    這種人命關天的改變,在他沒有絕對把握之前,還是別動這個心思了。

    殷受寫到這裏的時候,也就明白了爲什麼大禹王進入裸民國也不穿衣服了。

    他顯然是明白了裸民國自身燃火的情況了,爲了不讓裸民國人尷尬,只好自己尷尬了。

    這種有能力讓自己不尷尬卻自願尷尬,就體現了大禹王的高風亮節。

    怪不得大禹王民望特高,福澤後代呢!人們從擁護大禹王轉而擁護大禹王兒子,就可以理解了。

    只要他兒子別犯傻,整天搞那些自取滅亡的事情,平安當一輩子君王應該沒有問題。

    岳飛評估了神農的這個發現,認爲雖然沒有解決問題,至少找到了問題的原因。

    這個原因告訴那些和裸民國人打交道的人,至少不會再以傷風敗俗爲理由剿殺他們了。

    至於針對那個原因找到解決辦法,實際上是在神農的發現基礎上繼續努力,如果最終問題得到解決,神農的努力和發現依然是功不可沒。

    岳飛不管別人,他自己一定要公正,天生我材必有用,不能別人實際有了大用,卻被自己忽略。

    這個原則,岳飛認爲,不僅僅只評價眼前的有用,而且包括過去以往所有的有用。

    有無腸國,無腸國是什麼東西?岳飛自己有疑問,一讀殷受的筆記體自傳,才發現原來神農、大禹、殷受都有這樣的問題。

    無腸國在深目國之東,那裏的人都是身材高大,但是卻肚腹空空,沒有肚腸,所以被稱爲無腸國,又稱作無腹國,因爲肚子之所以被稱爲肚子,就是因爲裏面有肚腸,如果沒有腸子,肚子的稱謂從何而來?

    這個無腸國也被視爲海外國之一,該國的民衆稱作無腸民,都說其人腹內無腸,喫什麼東西不經過消化這個環節,都是喫完以後直接就跑了出去,一絲一毫的打盹都沒有,所以那些食物即使喫得再多,也沒有什麼作用,純粹是浪費糧食。

    但是,這個無腸國的人,卻也是黃帝的後裔之一,許多那個時候的人都有一個共同的說法,說那些人都是有腹,卻無五臟,有腸,直而不旋,食物徑過,直接跑掉,被那個時候的人視爲最大的浪費,他們的人也被當作負面樣板,教育自己的孩子,讓他們不要成爲無腸人那樣的廢物。

    關於無腸人的來歷,說他們是黃帝的後裔,凡黃帝之子,共有二十五宗,但是不是人人都有姓氏,因爲姓氏是重要的人或者立下大功的人才可能獲得恩賜。黃帝的二十五個兒子中,只有十四人獲得姓氏,其中有四個人是二人一個姓,分別是: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依。其中的姬姓最大,比如西周的姬昌、姬發,就是他們的後裔。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