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夏文聖 >第二百零六章:知聖,方知聖路難!大夏徵稅,江中郡納糧稅!
    大夏京都。

    隨着一道鐘聲響起,驚動一切。

    鐘聲來自文宮。

    京都上下都知道,自獲天地賜福後,顧錦年便潛入文宮內悟道。

    所有人都在期待,期待顧錦年悟道成功。

    一但成功的話,顧錦年極有可能踏入半聖境,而後藉助大道成聖圖,可在短暫時間內,成爲近幾百年來,第一位儒道聖人。

    雖不是天命聖人,但聖人二字,已經是超乎常人所能想之事了。

    如今文鐘響起聲音,自然引起一些注意。

    文宮內。

    顧錦年盤坐大殿。

    白玉碉樓細膩,宮殿內有兩個盤龍金桂樹,一個個蒲團落在地上,這是講道之地。

    而今。

    顧錦年在此悟道。

    這幾天來,顧錦年都在思考七個字。

    知行合一,致良知。

    這是王陽明的心學,也是顧錦年最崇敬的一位存在。

    王陽明在前世,稱爲半個聖人,之所以是半個聖人,不是因爲不夠格,而是時間問題。

    只需要再給一定的時間,王陽明必可成爲聖人。

    心學的影響,其他不說,前世有一個國家,依靠王陽明心學完成改革,從而跨越提升。

    所謂一生俯首拜陽明,這就是諸多人的觀點。

    知行合一,顧錦年自然懂得皮毛。

    而今他以心學爲主,去印證自己過往所做的每一件事情。

    知行合一,最大的問題便是,是先知還是先行?

    以及如何合一。

    知道了,纔去做。

    可不做又如何知道?

    若做了,萬一是錯?

    這又怎麼辦?

    畢竟最後三個字也很重要,致良知。

    陽明先生的意思,是希望心學之人,都能去做善事,而並非是說,我知道了某一件事情,我就要去做,無論對錯。

    致良知是最關鍵的地方,前者則是一種檢驗。

    “無善無噁心之體。”

    “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

    “爲善去惡是格物。”

    文宮內。

    顧錦年喃喃自語,想要真正達到知行合一,就必須要明白這四句話。

    也是四字教真言。

    好在的是,顧錦年曾經看過一個人的言論,這是一位國學大師,他說的觀點,顧錦年十分認可。

    你擁有一把菜刀,此乃【無善無噁心之體】

    因爲菜刀是死物,不去動他,無善無惡,只是有一個形體罷了。

    而菜刀可以切菜,也可以傷人,此乃【有善有惡意之動】

    明白菜刀的用途,並且根據一定的定律,譬如律法等等,亦或者大家所不喜之事,自然定律等等,從而結論出。

    傷人不對,切菜爲善。

    這就是【知善知惡是良知】

    最後的用菜刀切菜而不砍人,這便是【爲善去惡是格物】

    這只是一種比喻,真正的意思,更加高明,而且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想法。

    正是因爲如此,心學才被譽爲聖人之學。

    回首這一年來自己做的事情。

    以大事爲主,第一件事情便是江寧郡之難,洪災席捲千萬百姓。

    影響很大,但災難發生,這是無法阻止的事情,也是無法阻攔的事情,並非是我可以去解決的。

    雖然我知道這件事情,但我無能爲力,而且隨着那些商人胡作非爲時,災情越來越嚴重之時。

    我心中的良知喚醒。

    我知道,這件事情並非因我而起,但我有辦法去解決這件事情。

    所以當文景先生要讓我們出謀劃策時,我義無反顧的選擇站出來,雖然我知道暗中有人想要影響大夏王朝,牽扯到各大勢力。

    可在我知道,受苦的是百姓,我是讀書人,讀書人便是要爲萬世開太平。

    書,是爲天下蒼生而讀。

    知,百姓苦,亦知讀書風骨,更知心中良知。

    行,救蒼生,亦有阻礙,亦有危險。

    致良知,無懼種種困難,不畏任何勢力,爲江中郡千萬百姓,爲心中浩然正氣,爲讀書人之風骨,故而攜千里餓殍圖。

    知行合一,致良知。

    再看白鷺府之事,匈奴和親,議和之事,孔家,寧王,佛門,道門,大夏天災。

    這一件件事情,都在顧錦年腦海當中劃過,他自己開始印證,也開始思考。

    是否有私心過。

    是否沒有做好過。

    當所有事情在腦海當中一一印證過後,顧錦年確實發現了自己有幾點不對。

    那就是情緒問題。

    有時候自己的情緒會主導自己,就好比孔家前來拜訪自己,自己晾對方三天,雖然說孔家無禮在前,但身爲讀書人,不應當如此。

    此非君子也。

    雖然自己明知道對方帶有目的性,可既來之,則安之,自己故意拖延,惹來是非,最終鬧的不可開交。

    這的確是因爲情緒問題。

    “若是站在自我角度,可以解釋爲,我還年輕,有少年之熱血,所以做事衝動。”

    “但站在良知的角度,我就是做錯了,少年熱血並非是我的藉口。”

    “倘若那天,我早點到來,雖然孔家必會咄咄逼人,但我方方面面沒有做錯,孔家即便是想要借題發揮,也不是他說了算。”

    “這便是意動。”

    “很多事情,等過去之後,會發現沒有必要,但在當時,情緒上來,處於憤怒階段,意將主導一切,良知會被壓制。”

    “情緒,並非單隻憤怒,善念也好,惡念也罷,都是意。”

    “有善有惡意之動。”

    顧錦年心中不斷的印證,也在不斷的思索很多事情。

    而這樣複雜的思考,並沒有讓顧錦年感到壓力很大,相反他很喜悅。

    因爲今日的思考,可以讓明日的自己變得更好。

    “若我想要成聖,就必須要壓制意之動。”

    “這個意,纔是最關鍵的地方。”

    “爲聖者,應當有無限的胸懷,包容萬象。”

    顧錦年緩緩自語。

    只是很快,他又搖了搖頭,嘆了口氣道。

    “可若是壓制了意,那我還是我嗎?”

    “不與人爭鬥,處處溫和,即便是以天下蒼生爲主,去做一些好事,又能如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