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國風守藝人從木偶戲開始 >第二百九十章 較量開始,林牧領先
    熟能生巧!

    林牧昨天已經制作過一次倒裝壺了,已經將記憶中的製作方法融會貫通了!

    昨天的那把壺,只是林牧的試驗品,所以,並沒有用心去做,只是熟悉了一下步驟而已!

    但是,今天,林牧就不打算隱藏自己的實力了。

    壺身雛形很快就捏成了,林牧將兩根導管小心翼翼的插入到壺中,然後封上壺身。

    一邊製作,林牧一邊給直播間的水友們講解着倒裝壺的原理!

    聽着林牧的講解,再看着林牧手中倒裝壺的成型過程,頓時讓不少人都覺得恍然大悟!

    “作爲一個高中生,當年老師講這個連通器原理的時候,我死活都聽不懂,沒想到牧神這麼一解釋,我就明白了,謝謝牧神!”

    “牧神真厲害啊,講解的如此詳細,聲情並茂的!”

    “這就是我喜歡牧神的原因,博學多才,不但能夠看到精彩的對決,還能夠學到不少知識!”

    “作爲一名初中的物理老師,我非常佩服牧神的學識,我打算用牧神你的視頻來幫助我的學生們瞭解連通器原理,想必他們能很快的學會這個知識點的!”

    ……

    林牧不經意的掃了一下彈幕,看到了這位初中物理老師的留言,頓時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雖然我們古代的匠人們根本不知道物理是什麼,但是他們通過了無數次的試驗和經驗,生生的打造出了這麼驚人的作品,這就是我們祖先的智慧結晶!”

    “千萬不要小瞧了古人,他們只不過是沒有我們如今這麼廣博的知識面,但是他們的智慧絲毫不弱於今人。”

    “甚至說,古人中的那些奇才,要比我們今人聰明的太多了!”

    林牧的一番感慨,讓大家都是深以爲然!

    這一點,沒有人可以去反駁!

    不少人,總覺得古人肯定沒有今人聰明,是因爲他站在歷史的制高點去看待古人。

    其實,古人的智慧絲毫不弱於今人,甚至要高與今人!

    簡單來說,我們今人的哲學理論,跟兩千年前春秋戰國時期相比,簡直連皮毛都不如!

    還有,古代的很多先進的技術,今人連原理都搞不清楚,更別談去複製了!

    就像上世紀出土的越王勾踐劍。

    這把劍經歷了兩千四百年的時光,但是被挖掘出來的時候,一出鞘,仍然寒光閃閃,耀人眼目。

    這把越王勾踐劍能夠輕易的刺破16張白紙,可見其鋒利的程度!

    這是現代製作的刀劍,根本無法做到的!

    而通過用3000倍的放大顯微鏡觀察,從百分之一毫米厚度的金屬表層發現了化學處理痕跡。

    春秋時期,就擁有如此高明的化學技術,真的是讓人非常的震驚!

    ……

    林牧在封好壺身之後,就拿出來了自己的昆吾刀,開始認真的在壺身上進行雕紋。

    從底座開始向上,一朵朵蓮花瓣,纖毫畢現,林牧的雙手非常的穩定,幾乎是一氣呵成!

    雕紋完畢之後,大家都以爲林牧的這把壺算是製作完成了!

    沒想到林牧將倒裝壺捧在手裏,用昆吾刀竟然開始在壺身上繼續雕刻了起來!

    胡小麗趕緊讓鏡頭拉近,直播間的水友們驚訝的發現,林牧竟然在上面用昆吾刀在刻字!

    行雲流水的顏體字,隨着昆吾刀的移動,一個個的顯現在了壺身上!

    周圍的人也不好靠近,只能伸長了脖子遠遠的去看,但是根本看不清楚刻得什麼字!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直播間的水友們自然是看的清清楚楚,原來是唐代著名詩人王昌齡寫的那首《芙蓉樓送辛漸》。

    這首詩最著名的就是最後兩句了!

    看着林牧那鐵畫銀鉤一般的顏體字,看的是讓人賞心悅目!

    刻完這些字之後,林牧將這把壺放到了自己的面前,看了一眼壺身差不多製作完畢的沈浩文,衝着鏡頭笑呵呵的說道,“估計沈老師那邊還需要一些時間,不如咱們就聊一聊這倒裝壺的來歷吧!”

    聽到林牧又要開始講故事了,於是直播間裏的水友們都是眼前一亮,就連現場的衆人都是豎起了耳朵,做起了洗耳恭聽狀!

    “倒裝壺在我們國家,已經有了很長的一段歷史,但是具體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如今並沒有定論!”

    “不過,宋代的時候,由於制瓷業非常的發達,當時窯口林立,瓷器的種類繁多!”

    “北方定窯的白瓷,耀州窯的刻花青瓷,磁州窯的白釉黑花瓷,鈞窯的窯變瓷等,以其豐富的裝飾技法構成了北方瓷器的獨特風格。”

    “如今,陝省博物館裏收藏着一款耀州窯青釉倒裝壺,說起這個壺的來歷,還是有着幾分神奇的色彩!”

    “1981年的秋天,當時在西北大學工作的高力勳回到賓縣老家,在姐姐家的桌子上,發現了一件造型十分奇特的青色壺狀瓷器,跟我現在製作這款並不一樣。”

    隨即,直播團隊很快就找到了這塊耀州窯青釉倒裝壺的圖片,貼到了直播間裏!

    “這個壺,以鳳凰做壺把,以獅子之口作爲壺嘴,花中之王牡丹纏繞壺身,壺身呈圓形,蓋、梁、身連爲一體,讓身爲考古工作者的高力勳非常的驚奇!”

    “因爲他從來都沒有見到過這樣的瓷器,經過詢問,姐夫告訴他,這把壺已經在家裏放了十多年了,1968年的一天,他在東城牆的縣城廢墟那裏取土的時候,發現了這把壺,看着像是個茶壺,於是就順手拿了回來!”

    “清洗了之後,發現,這壺蓋是黏死的,也不知道應該怎麼注水,但是看着挺好看的,於是就放在家裏當了個擺設!”

    “有一次,他聽說縣城有人收古董,於是讓自己的女兒拿着這個青瓷壺去讓古董販子看看,那古董販子看了之後,說這就是一個普通的瓷器,只願意出三十塊錢,女兒覺得價格太低,於是就又拿了回來!”

    “高力勳聽了之後,認真的對姐夫說,這把壺,有可能很珍貴,不能就這麼擺在桌子上,萬一摔了就太可惜了!”

    “隨後,他說通了姐夫,拿着這把壺要到陝省進行鑑定,姐夫表示,這就是個泥壺壺,要真能賣點錢的話,就給家裏的老人賣點好喫的!”

    “於是,高力勳將這把‘泥壺壺’帶到了陝省,經過反覆的觀察和對比,初步斷定,這是一款宋代耀州窯出產的青瓷壺,但是,讓他意外的是,他並沒有從任何相關的瓷器圖錄中找到跟這把壺造型和結構一樣的器物!”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