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稱霸三國從出走江東開始 >第二百四十章 忠勇無雙趙子龍
    建安十二年的冬天,神州大地一片安寧,但有志於天下的梟雄們都知道,這只不過是暴風雨前的寧靜罷了。

    建安十三年春,冰雪消融,駐守宛城的夏侯惇便再一次點燃了戰火。

    對孫紹來說,前兩年如同脫軌了的歷史,在這一年開春的時候便似乎回到了熟悉的軌道上。

    夏侯惇是曹操南下的先遣隊,然而面對初出茅廬的諸葛亮,夏侯惇大意之下中了諸葛亮誘敵深入之計,在新野以北博望坡被一把火燒的丟盔棄甲,大敗而逃。

    五月大敗而歸的夏侯惇回到許昌,曹操決定親自南征,自從去年平了遼東烏桓之亂,曹操麾下文武皆知道這一天遲早要來,但曹操如此性急修養不過一年就要南征,還是出乎了荀彧等人的意料。

    太中大夫孔融力諫,曹操不聽,並下令再諫者斬,孔融回府後依舊議論此事被人告發,曹操大怒之下將其斬殺。

    孔融乃是孔子後人,自小以孝聞名鄉里,被舉爲孝廉。黃巾之亂時孔融居北海,在對抗黃巾的戰鬥中也立下功勳,憑藉其祖上之名和其孝義之舉,孔融名聲越來越大,官位也一路扶搖直上,官至太中大夫。

    曹操爲了堵住羣臣勸諫之路,不惜殺了天下聞名的大儒孔文舉,也讓還想要再勸諫的官員們不敢再有任何反對之言。

    曹操麾下智謀之士,賈詡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程昱一心想要輔佐曹操成就不世偉業,是曹操今年南征的推動者之一。

    荀彧、荀攸叔侄私下商議後,雖然覺得此時南征爲時尚早,但南北兵力懸殊,曹操亦非庸主,麾下文武更是人才濟濟,綜合實力超出南方劉備、孫權太多,只要穩紮穩打,應是勝券在握,於是也不再犯言直諫。

    曹操此次南征盡舉北方雄兵,全軍五十萬人,號稱八十萬,定於七月出師。

    許都的細作們將曹操南征的消息傳回各自領地,諸侯們有喜有憂,心情各不相同。

    蔡瑁、蒯良等降曹派自然是大喜過望,孫紹、孫權卻是心情複雜,他們早知道有這一天,爲這一天籌謀許久,既擔心又期待這一天的到來。

    曹操兵鋒首當其衝的新野劉備軍,面對着五十萬的懸殊兵力,即便文武諸將都是見慣大場面的人物,也被這個數字壓得喘不過氣來。

    初出茅廬便大敗夏侯惇的諸葛亮也憑藉此戰贏得了劉備軍上下的信任,諸葛亮此時當仁不讓分析局勢,認爲新野已不可守,必須要往南去尋一座堅城以作根基,同時要立刻與江東取得聯繫,聯合起來對抗曹操。

    南方的堅城自然是早就布好暗棋的江夏,劉琦雖然是個無勇無謀的庸才,然而劉備早已經派了關羽混入了支持劉琦的劉表舊部中,暗中在江夏積蓄了不小的力量。

    劉備全盤接受了諸葛亮的建議,一面派人密令關羽伺機發動,奪取江夏,一面派出簡雍出使江東,試探江東聯合抗曹的意願。

    原本諸葛亮是要自己去江東的,不過劉備認爲江東態度未明,讓諸葛亮去太過冒險,並且新野需要諸葛亮從中統籌調度。

    簡雍此前已經去過江東一次,於是毛遂自薦再往江東,諸葛亮於是同意留在新野。

    劉備的命令傳到江夏暗中潛伏的關羽處,關羽想要發動,但蒯越防範甚嚴,關羽急切間竟然難以覓得一擊即中的機會。

    這時候彷彿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蒯良竟然在此時病死江陵,蒯良之死讓蒯越悲痛欲絕,一時間六神無主,他匆匆將江夏之事託付兒子蒯斌與諸將,自己則趕往江陵主持大局。

    關羽豈會錯過如此天賜良機,蒯越還未到江陵,關羽便發動兵變,以劉琦之名佔據了江夏,蒯斌及蒯越家眷家將俱被一網打盡。

    蒯越謀觀天下,謹慎一世,幾十年從未犯下如此大錯,在兄長過世以及江夏失守,親人俱生死不知的情況下,蒯越也再難保持心境平穩,一時間竟然不知道是應該繼續爲兄長舉行葬禮還是該發兵奪回江夏。

    就在蒯越彷徨失措之時,忽然收到了長沙孫紹的來信,蒯越拆開信,是孫紹的親筆書信,前半篇是悼念蒯良的話,真正重點是俱言今年風雲變幻,讓蒯越節哀順變,不要被悲傷擾亂了心智。

    孫紹在信中表示,如果曹操南下蒯越宣佈歸順,他也會理解蒯越的決定,但他還是建議蒯越即便是宣佈歸順,也不要急着交出權力。他斷言曹操與劉備、孫權必有一戰,讓蒯越視此戰結果再叫出不遲。

    最後孫紹認爲劉備、孫權必將合兵一處共抗曹操,新野不可久守,劉備必然會在南方尋找一座城牆堅固並且與江東毗鄰的城池作爲安身之所,而江夏正是最合適的城池。

    孫紹建議蒯越放棄江夏,一是因爲蒯良去世,蒯氏經營的江陵江夏兩座重鎮相隔太遠,蒯越一人難以兼顧。二是爲了保存實力,否則一旦遭遇劉備、孫權兩面夾擊,即便是守住了江夏,蒯氏也將元氣大傷。

    孫紹的信讓蒯越冷靜下來,江夏失守讓他再次驚歎於孫紹超強的預見性,另一方面也不得不權衡利弊,考慮江夏的得失。

    蒯越思慮再三,覺得孫紹言之有理,在曹操即將傾力南下的當口上,與亡命之徒劉備火併絕不是一個好的選擇,如今保存實力方爲第一要務。

    蒯越強壓下心中的憤怒,寫了一封信給劉琦,信中先講了劉琦受困襄陽之時是蒯良救他於水火之中,質問劉琦爲何行此不義之事。

    其次說蒯氏念及與劉表的數十年交情,早有將江夏歸還劉琦的意思,否則也不會任由劉琦招攬舊部,如今劉琦自己取了江夏,蒯氏就不再討要了。

    信中最後,蒯越提出條件,劉琦必須將蒯越家眷不傷分毫的歸還,還有忠於蒯氏的家將門客要離開江夏,劉琦不得阻攔。

    劉琦收到蒯越的信,大感羞愧,關羽權衡利弊也認爲劉備所需的不過是江夏城池而已,沒必要跟蒯越結下死仇,並且蒯越並沒有討要錢糧器械,已經算是極爲剋制了,也同意按照蒯越信中提的條件去辦。

    劉琦悲哀的發現,名義上他是江夏之主,但事實上關羽卻掌控着一切,他根本沒有半點權力。

    劉琦對此憤怒不已,但關羽對他也算禮敬有加,想到在襄陽惶惶不可終日的時候,劉琦也接受了身爲傀儡的命運,只是縱情享樂,不肯再虧待自己。

    劉備收到了關羽已經佔據江夏的好消息,但關羽在信中也提到江夏如今不僅錢糧沒有想象的豐厚,就連人口也十分匱乏。

    原來蒯越知道江夏爲兵家必爭之地,在江東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蒯越也沒有必勝的把握,因此並不曾在江夏大肆囤積糧草器械,反正從江陵發運物資,有長江之便一日可達,沒必要在江夏城中囤積糧草器械,以免萬一之後資助了敵人。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