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帝出自西北,這明顯是偏心西北啊!憑什麼只有泰安一帶有朝廷收糧,別的地方都是糧商收糧?

    糧商一天一個價,哪有賣給朝廷穩當!

    本來夏糧少,百姓是不樂意賣的,可這秋糧一收,糧稅低,還沒士族大戶剝削,這糧食都快滿糧倉了。

    全鎮最高壽八十八的白老太君都說,活這麼久,糧食多的裝滿倉,還是頭一回呢!

    糧食多了心裏自然歡喜,只是這人一喫飽飯,就會尋思別的東西。

    孩子婆娘得扯布裁衣裳了吧?賣點糧食攢點銀子,能把兒子送去啓蒙了。

    宅子得修一修,不然寒冬將至,會漏水。

    過冬的柴也要備足了,那煤爐子煤球可是好東西,一入冬就很難買到,得提前買了……

    算下來啥都要錢,自然希望糧食能賣出高價。

    一聽說泰安一帶朝廷收糧,百姓皆富起來,別的州城百姓豈會沒意見?

    沈沫雪看完奏摺聽完戶部的彙報,叫來楊芳華,好笑地道:“之前是擔憂百姓不肯賣糧,纔在泰安收糧。

    沒想到見到泰安百姓因賣糧富起來,這天下百姓都有意見了。”

    楊芳華笑道:“陛下別看現在他們想賣糧,當初若真的第一站收糧是在江南或是蜀中,還是收不上來。

    也就現在看到朝廷是真給錢,不是變相多要稅,泰安百姓是實打實地得了好處,這別的州城才急了。

    陛下以爲爲什麼會傳的這麼快?朝廷百官也看着呢!

    之前他們不出聲,是怕有問題被百姓埋怨,現在見有好處,自然想攬政績,才這麼積級上奏。”

    沈沫雪點頭道:“這些人,個個都是老油子!等春闈之後,朕最少換下一半官員!”

    現在朝廷官員除了武將,文官跟死水一樣,實在不利於她推行政策。

    “既然百姓想賣糧,那朝廷就收!”

    楊芳華輕嘆:“可朝廷沒這麼多錢啊!就泰安一帶收土豆,還是有個土豆粉撐着。”

    沈沫雪一手託着下巴,一手輕點桌面,沉思片刻道:“朝廷沒收糧之前,百姓的糧都是賣給糧商的。

    這樣好了,擬旨,由各州城官府擬定糧食價格,從一等精糧到三等粗糧,各是什麼價。

    由監察院各州考覈之後,統一糧價,糧商收糧與官府同一個價!”

    很快早朝時沈沫雪就當衆下旨,百官對此倒是挺支持的,因爲在他們看來,這是從商人手中奪利,而不是從百姓手中奪利。

    此旨一下,算是暫時解決了朝廷缺糧的問題。

    沈沫雪正式開始遷都,不過她要做的就是帶百官舉行一場盛大的祭祀,別的事自然有百官來忙。

    九月初六這一天,正式走出宮門,天子儀仗往北而去。

    滿城百姓夾道相送,沈沫雪沒坐轎,而是騎着白鹿。

    頭戴荊棘皇冠,身穿大紅朝服,腰掛天子之劍,不斷朝兩邊百姓揮手。

    竹光和若宇辰留守舊城都,以後這裏會變成經濟和教育的中心,不再是一國之都城。

    小林濤陪着爺爺奶奶,不讓沈沫雪操一點心。

    一行車馬行人浩浩蕩蕩近百里,百官與家眷,軍隊和宮人,足有數萬人。

    不過出了舊城都,百官的馬車會快一步先到燕京。

    沈沫雪則慢慢地沿途看看各州城,只要在新年來臨之前到達燕京就行了。

    她是個最嫌累贅麻煩的,之前穿繁瑣的朝服是爲了給百姓看的,這一出城,她就換上普通衣裳。

    不想坐在那豪華的八匹馬車中,而是騎着白鹿與程錦並駕。

    自從登基爲帝之後,她已經很久沒這樣騎白鹿了,白鹿也在皇家園林中養胖養懶了。

    開始的時候竟然跟不過程錦,沈沫雪氣道:“你再偷懶我可騎馬了去啊!”

    白鹿這才恢復之前的敏捷,程錦不禁笑道:“因爲你的白鹿,士族之中就興起了養鹿。

    不過他們養的鹿別說是虎,就是看到馬也受驚。想像白鹿這樣載人奔馳怕是不行。”

    沈沫雪驕傲地道:“哪是!我的白鹿天下就這一隻!”

    白鹿同樣驕傲地呦呦而鳴,跑的更快了。

    莫魚帶着親衛不遠不近地跟着他倆,見沈沫雪跑的這麼開心,他也笑了。

    從舊城都到燕京,沿途各州城自然早就準備好接駕,本來要建行宮的,被沈沫雪禁止了。

    只有大州城她纔會進城休整,小縣城她就不進去,因爲進去只會給當地增加負擔。

    她就是去睡一晚上,喫一頓早飯,估計縣太爺都要急白頭髮。

    江南一帶還好,城郊很少有荒地,總能看到耕作的農人,他們看到女王的車駕,遠遠就會跪下行禮。

    沈沫雪就騎着白鹿過去瞧瞧,用的農具?多少錢買的還是租的?今年收成怎麼樣?糧食的價格如何?

    比起百官的彙報,她更信服百姓親口說的。

    每當這個時候,那些百姓就會自發地讓老人出來答話,絮絮叨叨地說着:

    “今年收成好啊!開荒田不收稅,老朽家裏開了幾畝田,收的糧賣的錢才置辦了這鐵犁,之前都是跟村裏人合用的。”

    “現在的天子好啊,當官的來了,也不喫我們的,也不喝我們的,不像之前的官,來一趟半個家當都沒了。”

    “今年老朽做壽,家裏還吃了幾頓精糧呢!雪一樣的面煮的長壽麪,以前見也見不着的好東西啊!

    就是這布不好買,要是以前一家子共穿一條褲子也成,現在冬天兒子媳婦還想去工坊打短工,這冬衣不備齊可不成。”

    ……

    一路聽過來,百姓都是讚的,特別是對糧稅,朝廷糧稅收的少,還管控商人不許低價收糧。

    他們的糧食都能好好賣出去,換了錢買農具、蓋房子、買牲口。

    還有那些工坊,越來越多,小縣城都有幾家,青壯冬天也不用閒在家裏了,打短工能掙不少錢呢!

    唯一不少百姓唸叨的就是,布不好買!特別是過冬的棉衣皮衣,價格高還常常斷貨。

    獵戶進山打獵,肉賣不出高價,皮子都很值錢。

    楊芳華與沈沫雪道:“以前普通百姓之家,過冬的衣裳就備一身,誰出門誰穿。

    平常都在家裏不動彈,一天兩頓稀粥喝着,省糧食又不需要太多出門的衣裳。

    現在不同了,青壯要出門幹活,老人孩子要出門喂牲口,衣裳的需要大大增加。”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