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隨筆書仙 >第二十八章 修行路上
    斷鴻一界自有記載以來,仙人傳說不算太多,傳承下來的少之又少,便說是斷絕了也不爲過。至少在明面上,如今沒有一個修行中人自稱傳承於哪個上古門派。

    而現今存世的修行法門與道法神通皆來自於北方仙國一脈,據說當時最先北遷的那批流民也只是在那處古仙遺蹟的外圍偶然覓得仙緣,可僅僅是外圍所存的功法祕術便輕易讓那些具備修行資質的流民踏入修行一途,而後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起來。直至修行到了瓶頸再也無法寸進,這纔想着是否是功法品級不夠的緣故。

    而後便召集了當中修爲最高的一小撮人繼續向遺蹟深處探索,結果這一去,回來的人十不存一,不僅對遺蹟深處所發生的事情隻字不提,還明令禁止其餘修士前往其內。只言其中兇險便是再修煉個千百年也未必能夠從容應對,若不是運氣好只怕此番就要全軍覆沒。

    只是修行瓶頸一事始終壓在他們心頭,一番研討之後又有了新的辦法。既然無法深入遺蹟,那便是實力不夠。實力不夠的原因無非就三個,其一術法不夠純屬,需要時日積累。其二修行資質上的差異導致同時修行之人修爲上有高低之分,那便尋覓資質更好的人傳授術法提高攻伐實力。其三,實力不夠人手來湊,既然三五個人沒法解決的事情,那就多找些人幫忙。

    自那之後,以修爲最高的八人爲首,領着無法修行的數十萬流民在遺蹟邊上修建城池,而後昭告天下成立仙國。並廣納慕名前來尋覓仙緣之人,但凡身具修行資質之人,無論資質好壞盡皆收取。

    與此同時,爲了更好更快地將修行法門傳授與後來之人,仙國首腦耗費了無數心神,結合遺蹟外圍的粗淺功法,共同創建出一套簡單明瞭的修行體系。

    首先便是修行功法,詳細講述了人體筋脈穴竅與靈氣上的關係。以筋脈爲徑,以穴竅作容器,將天地靈氣引導入體,儲存在周身三百六十二個穴竅之中。其中穴竅的大小決定了修行資質的高低,而術法施展的天分便由筋脈的寬廣程度來決定。通俗來說池子越大能夠容納的水就越多,而水管越粗,運水能力便越強。理解了這點之後,修行之人便可在修行途中有意去拓展筋脈穴竅,從而讓自己的修行資質與日俱增。

    其次便是修行術法,仙國首腦作爲修行路上的先驅者,將由古仙遺蹟外圍所得爲數不多的術法融會貫通,而後稍作修改將術法分爲三個大類。

    其一,控物術法。

    顧名思義,以靈力爲引,輔以術法口訣,隔空控制物件移動。所謂御劍飛行、馭刀殺人便屬此列。

    其二,無中生有。

    天地萬物無不在五行之中,金木水火土,但凡世間有的,捻指掐訣輔以靈力催生,便可化無形爲有形。

    其三,輔助術法。

    包括隱匿蹤跡、藏虛納實、畫符煉藥、清污避塵、變化物體形態等方面,雖不具備直接的殺伐效果,卻效用繁雜,在修行路上亦是不可或缺。

    紀源聽了執禮這番話語,略微思考便大多明瞭。功法修行就相當於爲體內靈力打基礎,能量多了施展神通時便更加自如,這不僅取決於自身資質還與所修行的功法優劣有關,相輔相成穩步提升。只是對於術法分類略有懷疑,畢竟就他所知,世上術法萬千,怎麼在執禮口中就變得如此簡單,當即開口詢問。

    而執禮好似早知紀源的疑問,繼續說道,仙國之所以將術法分類得如此簡單明瞭,一方面是降低入門難度,方便修行者於其中找尋自己合適的修行方向。另一方面則是把它當做對修行者悟性的考驗,若在萬千大道中始終無法走出屬於自己的那條路,便是資質再好也於事無補。修行大道千萬條,不論如何選擇,最終皆能返璞歸真,舉手投足之間皆是道法。

    紀源恍然大悟,這不就是高中讀九科之後大學選科目麼。

    道理是明白了,但如何開始修煉還是最根本的問題。

    執禮只道,以仙國所制定的修習方法來走即可。接着便出手於紀源眉心一點,紀源只覺得其人指尖與自己額頭想觸的地方有一股暖意源源不斷地涌入腦中,隨後化作無數關於修行的知識,事無鉅細極爲齊全,即便是當初在城隍廟與城隍蘇詩明有過一番相關的交談,對於如今執禮所授亦是九牛一毛。

    其中涵蓋了一篇名爲《蘊靈決》的練氣功法,紀源對此自是有印象的,在先前城隍蘇詩明所給的那些書裏,其中有一本名爲《野路子雜記》的山水遊記中便提到過此書。除此之外又有包括《御物》、《控火》、《生木》、《覆水》、《鍊金》、《震地》等數十本實用術法亦滿滿當當塞入紀源腦中。

    按照執禮所言,修行路上時間便是最爲寶貴的資源,只要天資不是過於愚笨,若想在有限的修行歲月中將所有術法學會並精通是萬不可能的。因此,紀源只需在其中每項挑選一門,經過一段時間摸索,找出適合自己的術法,再着重研修便可事半功倍。當即,爲紀源選擇了四本書籍,分別是《蘊靈決》、《御物》、《五行生長》與《變化萬千》。

    《蘊靈決》作爲練氣修行的根本功法,需要每日修行,以打坐感應並吸收天地靈氣居多,無時無地不可進行。只是所處時間與地點對於修行效果會有明顯差距。若是在夜間天地寂靜靈氣下沉凝聚之時最佳,而相較於普通居所,深山大澤靈氣又充沛許多,因此隱士大能通常會選擇在那些地方結茅修行。

    《御物》術法最基本的表現手法便是隔空取物,以靈力爲引,延伸出去隔空操控物品,有些類似用筷子夾取食物,只是筷子換成了無形的靈氣而已。說來簡單,但若想用得純熟需要常年堅持練習。修行初淺之時,隔個三五丈遠,提起四五兩石塊是不難,可要若傳說中的上古仙人移山倒海一般,那是不知要多少歲月才能達到的境界。

    《五行生長》則屬於無中生有一類術法,催動靈力捻指掐訣,想心中所想,以無形化有形。如若與人捉對廝殺,火攻、水淹等法層出不窮,便可在戰力之上提高檔次,比上提到肉搏強上不止一星半點。

    最後一本《變化萬千》則是實打實的輔助術法,其中涵蓋了變化物體外形、大小等功能,若是用法得當亦能建奇功。

    至此,紀源的修行方向纔算清晰起來。而後又多問了幾個問題後便送執禮離開,畢竟執禮作爲一方陰神且高居城隍司丞一職,不方便在紀源這邊逗留太長時間。

    臨行前又將一枚樣式極爲精美的玉牌交與紀源,只說是一枚臨時傳訊令,若今後對於修行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通過此令聯繫他,只不過這枚玉牌只能用三次,囑咐紀源酌情使用。

    紀源恭敬拜謝後才接過玉牌,而後躬身一拜送別執禮。

    在這之後,紀源經過細細權衡,將自己能用的時間與需要修習的術法做了一番梳理。最終決定除進食如廁外,每日以《蘊靈決》打坐練氣六個時辰,而後其餘的時間皆用來修行《五行生長》中的火球術與遁地術。三者一根基、一攻、一保命,缺一不可。至於御物術法,暫時有開天筆的幫助倒是不着急,而輔助術法因爲時間有限也只能往後拖一拖。

    古語有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通俗來說就是心在周身器官之中的職能相當於至高無上的君主。一方面控制着周身血脈的走向,另一方面又掌管着精神意識和思維活動。與此同時,心在五行之中對應的又是火,所謂心火一詞便由此而來。這也是紀源選擇火球術作爲自己第一個攻擊術法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而在五行相生相剋之中,火能生土。既然紀源需要一攻一守兩門術法,那在修行了火球術之後最佳的自保術法便是遁地術無疑,恰好,遁地術便是土屬的入門術法。

    此時此刻,紀源看着自己指尖那團僅有豆粒大小的火珠,心中想的卻是要是現在兜裏有一包煙就好了,不用華子,也不需要黃鶴樓,但凡是一支快要燒到菸蒂的劣質香菸也成。只可惜,可望而不可求。

    隨後心神內斂,繼續催動體內靈氣向指尖灌輸,在青色靈韻的催動下,火珠瞬間由豆粒之狀長到拳頭大小。

    見此,紀源面上忍不住泛起笑意。據《五行生長》中所言,雖說每個人生來便是五行齊全,但是基於對於五行個屬的先天感知有所不同,對相關術法的修行快慢與施放威力也會有明顯的差別。

    就拿紀源當前對於火球術的修習來說,僅是兩個時辰便能有如此效果,毫不誇張地都說,可以用天賦異稟來形容。要知道,有些修行者終其一生也就能將此術修煉到這個程度,究其原因便是先天水運過盛,對於所修的火屬術法壓勝太大。可這也不能全然作爲評價此人修行資質優劣的標準,畢竟火屬感知有多弱,水運之盛便有多高。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