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求生記 >第二百四十四章 河灣保衛戰(上)
    戰前的消息錯綜複雜,亦卜剌因王原本就是見風使舵的人,就跟三國裏面的袁紹似的,主意一會一個搖擺不定,有密探報說當前榆林空虛,大王可以進兵佔據榆林,這樣比之襲擊河灣效果還要好,等於是把這股前出烏梁素海的明軍斷了後路,隨後再進兵攻佔神木,把河灣的明軍補給切斷,這樣一來大王可以不戰自勝。

    而目前在這裏根本就沒有路能到達河灣,最好的辦法就是從榆林繞道去往河灣,那邊有路可行......。

    亦卜剌因王剛下定決心前往榆林時,又有探子前來報說:大王千萬別去攻打榆林,明軍有京城調大軍防守榆林,大王前去怕是討不得好,想想前幾年五個臺吉帶領五千精兵攻打榆林堡,結果死傷慘重,連一個小堡也沒有攻下,敗退而歸......。

    戰機就在亦卜剌因王的眼前慢慢喪失,章子俊差顧麟說動周石帶兵駐防榆林,原本也不想真能守得住,也就是讓這一股韃靼知道榆林有一萬的守軍罷了,萬一榆林失守,在魚河堡加強了工事,又建造了許多的拋石機,等到萬不得已時,把大量火油彈拋出去,就不信燒不死這些韃靼騎兵。當然榆林堡上也增強了這些“重武器”。對章子俊來說,魚河堡就是最後的防線,如果被突破,自己的小命玩完,連帶着目前的妻兒全部不保。

    正當章子俊整日提心吊膽地忙碌着守衛時,這位見風倒的亦卜剌因王又一次改變主意,一根筋地往前去攻打河灣,原因是據細作報告,河灣沒有城防,就是一個開放的大集市,有數不清的財富糧食,還別說,經過這一年多來的建設,當前的河灣已經收穫了一季的秋糧,從米脂、平安鎮、榆林前來經商的商人無數,去年被趕到這裏的三萬多饑民總算是緩過來了,大多分到了土地,雖然這些土地旱澇不均,種下去的玉米、高粱、紅薯、土豆、小米還是產出了不少,對於土地的播種,要經過好幾年的試種,才能知道什麼樣的土地種那一種糧食最適合,可是在當前,種下去的種子,只要能發芽結果就成。有了糧食,接下去就是建造住所,起窯燒磚打土坯,有點手藝的饑民成爲了河灣第一批手工業者,所有小商小販受到巡撫大人的保護,可謂是蒸蒸日上。原本人心浮動的饑民也安心地駐紮下來,能喫飽飯,還有土地耕作,最過一年就能分配到住房,誰還想離開此地,人這一生不就是爲了一口喫的嗎?對這些饑民來說,河灣就是自己的夢想樂園啊。用顧麟的話說,這些人就是老實巴交的農民,沒有文化,大字不識一個,日出而作,日落而棲,他們自給自作,只要一個安定的環境,滿足生活的最低要求就是他們的必生所求。

    聽說有一股韃靼打來了,要把剛得到的美好再一次奪取,不用官府廢話,全都自願要求從軍參戰,家中的青壯年在一些白髮父母的帶領下,圍在了河灣中心廣場上,這裏是目前河灣的一個市場管理所,也是唯一在河灣朝廷設置的維護所,這些老百姓可不管你是作什麼,既然是管理就是衙門,代表着朝廷,其實跟朝廷沒一毛錢關係,是林熙林主簿設在河灣內的一個稅收點,平時維持一下秩序,盤查一些可疑人物。

    一般的老百姓只知道打仗出人即可,可是一個戰兵所花的裝備需要一筆不菲的銀子,起碼得有一把戰刀或是長茅,加上衣着防護軟甲,人多了還要提供喫食等物資都是一大難題,所以章子俊的思路是,把進入河灣界內的所有通道堵死,讓這些百姓去挖壕溝,引水擋道,在一些硬地上挖陷馬坑,大大小小的坑洞,最小的坑洞剛好能把馬腳陷進去,這種陷馬腳的洞對馬的殺傷特別大,因爲小不易發現,只要馬踏入,就會把馬腳扭斷,又在周圍修了幾排錯落的擋土牆,七繞八拐地,從爾林兔調來三百火槍兵和三百擲彈兵,專門蹬守在這些擋土牆後面,河灣外面能通過的地方就這麼幾條道,外面就是大片沼澤水潭子,這一片土地水草豐滿,要是不打仗,只要稍微改變一下水流方向就能種稙水稻。

    目前在這裏大趨勢沒有穩定下來,只能是東刨一塊地,西刨一塊地,所以這一仗對河灣來說能不能站穩腳跟很重要,從側面來說,就是遊牧跟農耕的兩個交匯點碰撞。

    韃靼人打仗自有一套方法,看上去二萬大軍,在進攻時會分散開來,其中五千精銳護衛着中軍,餘下全部可爲遊騎,多則千人,少則幾十人,這就是爲什麼明軍結集大軍後,往往找不到韃靼主力的原因,上萬人的軍隊,就像是撒豆子似的遊走在方圓百里內。機動性相當大,明軍固守一地時,突然會在背後冒出許多韃靼騎兵不戰自亂,兵敗麥城的原因。

    章子俊用很少兵力能抵擋住這些騎兵的進攻,一大半藉着地形優勢,爾林兔只有前後兩條道,後路就是河灣,而河灣有三條道,前路通往爾林兔,後路通往神木,向東南通往榆林,別的地方都不適合大軍通過,可韃靼人從小就生活茫茫戈壁草原,有着豐富的地理經驗,行軍慢點無所謂,只要能夠前行,無孔不入,在一些無人防備的村鎮中大肆搶掠,這就是邊患不斷的原因。

    這一次韃靼兵散出去了,不管怎麼個散發,想要進攻河灣也就這麼幾條道,所以這些韃靼兵散出去的範圍很大,多路遊騎散到了馬合、大保當、神木這邊來了。駐紮在榆林的守衛季琮手中沒多少兵,所以就想讓侍郎周石出兵,去防守大保當、神木兩地,把這些韃靼遊騎各個剿滅,可要調動周石的京兵根本調不動,哪怕是延綏巡撫章子俊也不行,得有兵部得行文,當初在綏德駐防了二月,後被章子俊許與好處才勉強來到了榆林,剛安頓好說什麼也不想動了。

    作爲延綏巡撫的章子俊,其實早就很明白朝廷交給周石的用意,只要防守住榆林即可,不要主動出擊,怕損兵損將。所以一開始就沒有指望駐防榆林的這些守軍,而是在平安鎮又組建一支軍隊,人員三百人,其中火槍隊二百人,又拼湊出了五門新式火炮,這五門火炮改進了發射方式,採用了開花彈,開花彈的製作還是很原始的一種,就是在一個鐵皮球內灌滿了黑火藥,混入了許多鐵屑鐵釘,引爆的引線在一個木托里面,就像是一圏蚊香那樣盤着,一頭連着起爆藥,也就是木託彈底的做法,這個做法跟目前用拋石機的火油彈差不多,所不同的是一個用瓦罐,一個用空心鐵球裝藥,當火炮點火後,引燃底火藥包,木託在炮管內受到衝擊擠壓後,會自動封緊炮管內的縫隙,達到推力更大,把前部的鐵球炸彈往炮口方向推出去,在這個過程中,藏在木托里面的引信被底火引燃後一併連着鐵球被推出炮口,達到開花彈的效果。這樣做射程反而更遠了,能打到四公里處,只要計算好藏在木托里面的引信長度就能做到落地開花的效果,殺傷力大大增強不說,還很唬人,起到震攝效果。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