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求生記 >第三百七十六章 進兵東勝衛(中)
    目前大明人都認爲平安伯私募鄉勇,出動的幾萬兵力根本不是韃靼人對手,這是雞蛋碰石頭,明知不可戰,卻偏偏勇往直前,就衝着這份膽氣,不失大明男兒本色,有同情也有看好戲,還有落井下石的,朝堂上已吵了三天,以兵部尚書馬文升主張邊關各總兵作好防備,邊關三大營分兵攻擊韃靼右側,分散其兵力,準備援救。

    可是大部分朝臣只是說,靜觀其變爲上,朝廷經不起一場大仗,別忘了平安伯曾經守衛榆林,擊敗過韃靼五萬之衆。說這些話的人,就想看平安伯笑話。可是也有許多正直的官員要求朝廷調動整個延綏衛三萬兵馬,前出榆林駐守。防止韃靼進攻榆林衛,起碼能保障平安伯的退路不被切斷。

    不管怎麼樣,就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讓朝廷跟平安伯聯合出兵,讓平安伯配合朝廷一起進攻來犯之敵。或是下文書讓平安伯固守榆林衛什麼的。更多的人站出來說道,沒有朝廷授權,私自出兵那是大罪。平安伯哪裏來的三萬兵馬,這不是想造反嗎?

    這樣的議論佔了朝堂一大半,可也有爲平安伯說話的,說道:“自古出兵,師出有名,看看平安伯,《驅逐韃靼,保家衛國》,難道還有比這個理由更大,去阻止他出兵嗎?文中不是說了嗎?人家外族一路燒殺搶掠而來,不光田地沒了,家也沒了,人也沒了,這些外族不事生產,只知掠奪,難道朝廷還要對自願自費保家衛國的邊民鄉勇問罪嗎?”

    話是如此,可是平安伯私自募兵出兵是事實,不合所有規制,擁兵三萬餘更是僭越。這不嚇人嗎?今日你說是保家衛國,明日你割據一地咋辦?這不是擁兵自重嗎?自成祖起連藩王都不得擁兵,一個伯爵卻私自擁兵三萬,不管在哪朝那代都是反賊。

    章子俊在武器改良方面,一直是祕密進行的,因爲不想讓朝廷插手,再派宦官來平安鎮攪事,所以朝廷不知道章子俊到底有多少的火器,蒸汽機鐵路的建造,搶了所有人的風光,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火車上,而真正成果是武器的裝備得到了極大發展,現如今化學制備氯酸鉀正在全力製備中,因爲從食鹽中製取氯酸鈉已經成功,距離製取氯酸鉀已經不遠了,有了氯酸鉀就可以把所有的火器升級,不管是炮彈、火槍、手榴彈等,都能來一個飛躍。因爲這是所有火器發火的必備,哪怕用的還是黑火藥,火器的性能將極大地提高一個臺階。

    古人的智慧讓章子俊不得不佩服的五體投地,章子俊只不過用穿越時車上的那個電瓶,作爲樣板,拆解後講解給科技學堂的學生看,經過這些年來的研究,目前在平安鎮無定河對岸的三皇廟以西的化學實驗院中,一隻仿製電瓶大小的陶土容器製成,裏面裝有鉛鋅極板,自有了硫酸後,製造電瓶成爲了可能,章子俊要求把陶器容器做大,這樣就能產生容量更多更大的電流,這種不能移動的電瓶,爲製備氯酸鉀,採用電解法提供了成敗關鍵的一步。往後要用到電解制備的各種化學物多如牛毛,所以在此時能製造出電瓶,絕對是一大科技的進步。當章子俊手中拿着一隻車前燈,接通電瓶發出耀眼的燈光時,所有在場的明朝人,無不震驚的說不出話來。爲此章子俊重獎了所有參與研製的學生及工匠,給房、給車、給老婆,外加百兩代銀券。除了往後製作輕便的電瓶,尋找適用的材料外,並許下進一步的課題,研製能發光的燈泡,把自己所瞭解的製造燈泡的原理詳細地被記錄下來,用作研究的方向。

    又拆解了那輛車上的發電機,講解其原理,讓科技學堂的學生去仿製裏面的各種製件,其核心部件電磁鐵及絕緣銅絲的製作及應用,現今沒有辦法制造出來,不代表永遠不能製造。許多的發明就差一個提示,顯然在這裏不需要去重新發明,只要按着提示去做就行,還有實物作爲參考,就不需要去考慮會不會方向錯了的問題。

    比如當前大量生產的毛衣毛褲,大量的羊毛、兔毛、駝毛等清洗後被紡成線,又把線合股紡成毛繩,分發給所有家庭中,給閒散的婦女們,結成毛衣毛褲,這些婦人在家就能賺取一筆可觀的收入,最後用作將士們的保暖內衣。

    要知道在歷史中,毛線是從鴉片戰爭以後傳入中國,在冬天不是穿皮袍(裏子是各種皮子,外面是綢緞或布)就是穿面袍(裏外都是布中間絮棉花),肥肥大大,特別是小孩子,像一個個圓球。在中世紀,毛衣在歐洲、中亞和北非等地普及,變得更加普遍和認可。在冬季,毛衣常見於歐洲文物和現今現代高檔層面。在15,16世紀,毛衣成爲英格蘭猶太人的傳統服裝,當時的毛衣通常由英國駝毛編織而成。在17世紀早期,比利時和荷蘭的毛織布已經開始出現。18世紀,毛織衣物開始出現在英國家庭中,受到大衆的迅速擁護。最先編織織毛衣的,是來華的外國人,當時慢慢很多有錢的較時髦的女性也開始學習手工編織毛衣。

    章子俊只知道毛衣,小時候還跟村裏的姑姑嬸嬸們學過手工的結法,用兩根竹針就能結出一片,用三根竹針就能圍成圓,毛線在竹針上一括一挑間就完成了一個結法,有這樣好的辦法,章子俊當然是不能放過,大力推廣,爲此把制繩廠坊立馬擴建成毛紡廠。西北苦寒正好解決了士兵保暖的問題,這就是規模化,只要有無限量的各種毛線製造出來,就會帶動下游織造產業。

    《大明科學報》上刊登的徵集編織毛衣的各種針法及用不同毛線顏色的圖案,可獲得獎勵,極大帶動了明朝人織毛衣穿毛衣的風氣,這種毛線織物還能編織成護腿、護腰、護手,跟棉布縫在一起又柔軟又保暖,古代人的創造是無限的,有人已經用毛線上了織布機,編織出了厚厚的絨布,章子俊知道,這將會發展出一款全新的面料。一個全新的面料出現必將帶動整個產業鏈的形成,從收集各種毛絨開始,清洗、制絨、紡線、染色、到製成面料。

    自從平安伯發出《驅逐韃靼,保家衛國》後,朝堂上隔三差五就會對平安伯的出兵爭論一番,觀望是大多數朝臣的做法,最後朱佑樘聽取內閣的建議,派內官黎極、御史趙之牧前往榆林宣讀聖旨,旨意是申斥打個臉給顆甜棗,說是朝廷將派延綏衛,張安副將一萬軍隊共同阻擋韃靼來犯。可是沒有給章子俊什麼官職,意思就是說,章子俊的“民團”,要聽從副將張安的協調。朝廷是左右爲難。當前面對韃靼來勢洶洶叩邊無能爲力,只能消極防守,可有人不合法規突然跳出來,私募兵員主動去進攻韃靼,是配合鼓勵還是申斥這種不合大明規制的做法。着實讓一衆朝臣頭疼。在大義上平安伯似乎站在了高處,一旦朝廷做出反對,就成了南宋的宋高宗無疑。

    可是朝廷不知道的是,目前的延綏衛有一半的營堡,早就落入平安鎮的手中,實行了兵員改制,在成化七年餘子俊任兵部尚書時,主持修築清水營至馬花池的長城,並在內外險要之地修築城堡營三十四個,分別駐兵守禦,此時陳英爲延綏總兵,張安副之,吳江爲副將,這些人都成了掛羊頭賣狗肉的角色,這些年來從平安伯處及朝廷撈了不少好處,這叫做喫二頭。

    當張安接到兵部要求出兵一萬衛所兵時,張安哪裏還能調動一萬人,只帶了三百親兵乘座小火車,火急火燎地到榆林響水河邊上的劉家窯村面見章子俊,昔日的一個小村劉家窯已經成爲了一個大兵站,有一萬多軍隊已經前往爾林兔結集,再過十幾日,所有兵員裝備及糧草將會結集完成,全部去往爾林兔,將從烏蘭木倫一路攻擊前往東勝衛。

    等見到章子俊後,把朝廷的任命說了一遍,還沒等章子俊開口,卻被宦官趙牧攔住道:“想當初先帝曾拉過咱家的手,張大人只不過是副將,怎能聽從爾的調動,再說了張副將沒有一兵一卒,只帶了幾百親兵,也從沒有指揮過火器營,連團營的編制也不清楚,怎能打仗。”

    張安一看,原來是一位駐守太監在這裏,也不敢反駁,連聲應諾。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