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求生記 >第三百八十章 佔領東勝衛
    想不到這樣快就收復了東勝城,韃靼人已經改名爲妥妥城,只因守城將領戰死,城主阿速已經出逃,加上韃靼羣龍無首,不會守城,剩下的敗兵一鬨而散,章子俊下令不用追擊,也不要殺戮放下武器的韃靼人。

    東勝城北城門、西城門都有甕城,只因此地沒有石料可採,城牆都是夯土而築,雖然只是土城可是城門口全是包磚砌成。收復東勝衛最主要原因是這裏有大量煤可採,另有一樣很重要的東西,芒硝及天然鹼。

    章子俊太需要芒硝了,因爲芒硝可以很簡單地不需要複雜工藝就能提煉出硫酸銨、硫酸鈉、硫酸及硫化鈉等化工原料,而硫酸能製造蓄電池及炸藥,此時的明朝人,把芒硝只是當成一味藥。芒硝用途實在是太廣了,在民生上還能用於製革、制玻璃、制鹼工業等。

    以前爲了獲得芒硝只能當成藥材大量進貨,加上明朝的運輸實在不敢恭維,人拉馬馱地,想要大量生產硫酸的話,是不可能的。現在好了,有了好幾個礦。

    天然鹼,天然鹼是一種蒸發鹽礦物,爲水合碳酸氫鈉。可製成燒鹼也就是氫氧化鈉,氫氧化鈉可用於造紙,把黃紙變成白紙,還能清潔油污製成肥皂,最重要的是,能生成甘油,甘油是什麼,就是爆炸物。還能作爲一種助劑,製取硼砂、鉻鹽、錳酸鹽、磷酸鹽等。

    另外就是石灰石礦及石膏礦,還有一樣原料就是石英石、白英巖,這些是製造玻璃的原料,還有大量的建築用沙,白英巖、長石就是製造水泥的原料。實在是太豐富了。

    石膏在此時也是作爲一味藥材使用,石膏礦也是製造硫酸的必備品,還有鑄造業的模具、廣泛用於肥料、農藥、油漆、紡織、食品、醫藥、建築、日用化工等。

    章子俊佔領東勝衛最大好處就是此地是邊關前沿,還是韃靼人的地盤,開礦採礦不受朝廷約束。等把連接神木的鐵路修通,大明朝的工業革命將來一個飛躍式發展。

    明朝稱蒙古爲韃靼,韃靼小王子只是此時期對蒙古汗的一個統稱,達延汗是蒙古族中興英主。也可以說達延汗就是此時的小王子。達延汗只是一個稱號,其真實名爲孛兒只斤·巴圖孟克,在成化十五年時滿都魯可汗卒,無子嗣,他遂成爲汗位的合法繼承人,被滿都魯的遺妻滿都海哈屯接納。十六年,與滿都海哈屯成婚,在其扶助下,繼承汗位,稱大元可汗,異譯作達延汗、大衍汗、歹顏汗、答言罕等。因年幼,被明人稱爲小王子。

    這一次韃靼小王子攻掠大同、宣府。分兵七萬鐵騎沿黃河南下又攻略偏關、河曲,其目的就是把明軍勢力趕出河套地區。

    正當韃靼七萬鐵騎在谷府跟褚茂林隔着孤山川對持時,韃靼軍接到東勝城軍情,說是明軍大部主力已在攻取妥妥城,讓小王子分兵側擊明軍主力,小王子大喜派出滿官嗔部三萬鐵騎馳援妥妥城。卻不知此時的妥妥城頭已經插上了大明的旗幟。

    京城,鴻臚寺禮賓院,達延汗貢使阿噶爾思詔見鴻臚寺卿,要求明廷說明爲何進兵妥妥城。

    自達延汗繼位之後,羣雄環伺,虎視眈眈。他打算先與“政敵”亦思馬因太師緩和關係,連兵對明朝大同等地展開報復性的入侵,但最終未能實現。後面的數年,達延汗把主要精力都放到了“安內”上面。在剷除亦思馬因的當年,即1483  年(成化十九年)七月,他對於明朝襲擊威寧海子營地的行爲,進行了報復。對於達延汗而言,這一仗可謂“出了一口惡氣”,給了明朝上下巨大的震動。即便過了十多年,明朝官員還在心有餘悸地議論道:  “成化十九年,小王子復仇,大同官軍大遭摧衄。”

    自此之後,蒙古成規模地入犯明邊的頻次明顯增多,而明朝守軍也多有乘虛出邊“燒荒”、“趕馬”、“搗巢”行動,雙方你來我往,以牙還牙,冤冤相報。

    到了弘治年朱佑樘繼位後,雙方的關係帶來了機遇。自弘治五年(1492)以後,達延汗致力於解決蒙古內部的問題,與在甘涼邊外的乜克力部以及更遠的瓦剌等部展開爭奪。此後的幾年,達延汗既未朝貢,也很少犯邊,雙方進入了穩定的“和平期”。

    1495年(弘治九年)春,達延汗再次入貢明朝。不過令明朝始料未及的是,這蒙古方面“以賞薄生怨”,改變了此前的態度,不到一年進而開啓了連年大規模進犯明朝的帷幕。這一次控兵十萬,七萬南下兵鋒河套,三萬危大同,現在反過來質問大明,爲何兵出東勝衛,實屬可笑。

    《大明科技報》刊登一枝花的文章《蒙古本是中華一族》文中說道:“中原和蒙古本是一家,韃靼作爲我華夏一個民族,尊我大明爲主,我大明朝有五十六個民族,就像是五十六朵花,子曰:“故聖人乃以天下爲一家,以中國爲一人者,非意之也。”而不是殺光、搶光、拿光的強盜行徑。中原和蒙古在同一片藍天下,同住在一片土地上,本可以各自相安,不必動刀槍,百姓安定,生活幸福纔是天下人所要追求的,不是爲了殺戮,掠奪。故而在此疾呼,蒙古達延汗收起一人之野望,併入到中華一家中。”

    這篇檄文不像檄文,戰書不像戰書的文章,就是爲這一次攻打東勝衛的辨文,咱們把話已經說的很明白了,如果你們韃靼接下去再來侵擾大明,那就不要責怪下一輪進攻土默特部(包頭)。

    還有讓大家看到。對付北方韃靼也好、女真也罷這些民族都是我華夏一員,相互殺戮只會增加仇恨,那麼咱們因該先唱個高調,把大義抓在自己手裏,如果韃靼還行強盜行徑,那麼就別怪大明下死手了。

    這麼一片文章很幼稚,幼稚到令人捧腹,爲什麼?因爲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匈奴人多次騷擾北方纔建起了長城起,中原對付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辦法很有限,就說爲了阻止匈奴的侵擾,中原王朝採取了不同的對策。和親和賂款,即通過娶匈奴公主爲妻或者給匈奴送去財物來換取和平。但是這種方法並不有效,匈奴往往會趁機提高條件或者毀約再次進攻。有的王朝選擇了遠征和屯田,即通過派遣大軍進攻匈奴或者在邊境上開墾土地來增加實力。但是這種方法也有很大的風險和代價,遠征往往會遭到匈奴的反擊或者陷入困境,屯田往往會引起民衆的不滿和反抗。

    那麼修建長城就成了一種更爲重要和有效的方法,就這樣千百年來,爲中原各個王朝抵禦外族的入侵,保衛中原王朝的和平與繁華,除了戰略意義之外,長城還是古代重要的貿易道路。

    所以說《大明科技報》的這一篇文章《蒙古本是中華一族》就顯得很幼稚,千百年來的教訓就是外族不可信,其心必異,元朝時期,不也鼓吹“一家論”嗎?可結果呢?能是一家嗎?這簡直就是在放屁。

    而要把周邊外族成爲“一家”,那麼大明就要有足夠的實力及戰力,提高這些就要相對應的科技發展,在農業、商業、貿易、軍事上都要來一個極大地提升,特別是在軍事上,要有對付蒙古騎兵的利器,所以說在沒有進化到熱兵  器時代,騎兵就是向外擴張最好的利器。

    可是千百年來,爲了對付騎兵研製出了許多的戰爭武器,無外乎是一些裝甲類,車架類,重弩類,宋朝時大量的牀弩、搖車等。在火器方面也是琳琅滿目,可結果要麼太笨重,要麼不可靠,成爲了雞肋。

    此時的章子俊想的可不一樣,因爲在對外戰爭方面必定是發展熱兵  器,隨着這年來對火炮、火槍不斷地改良,突破只是一瞬間,因爲章子俊很明白研製的方向,該怎麼去做。不似古人看着製造出來的火槍威力不如弓箭,就放棄掉了,關於怎麼去改良提高因爲心裏沒有底,就會懷疑火槍能不能替代弓箭。

    目前發展火器最大的攔路虎就是生產雷酸汞,看起來很簡單點火藥、底火、傳火管的一整套機構稱爲“點火元件”。這個點火元件利用產生的火藥燃氣來點燃具有更高爆溫、更低活性的發射  藥,進而推動彈丸加速,實現發射。

    而以上這一切就要牽涉到一個重要部件底火,而這個底火裏面有一種化學物質就是雷酸汞,雷酸汞簡單製法是將汞溶於硝酸中,再與乙醇混合,發生反應而生成雷酸汞。這裏又要牽涉到三種化學物質汞、硝酸及乙醇,目前就是在怎樣製備硝酸碰到了許許多多的難題。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