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八十一、藏經洞
    八十一、藏經洞

    新白浪處理完老師白幸去的後事之後,首先清理了庫房,在娟子的經濟資助下,很快完成了整本石刻大藏經的雕刻工作。

    於是新白浪在《海州佛教》雜誌上發一文《數千年不滅的功德大海---石刻大藏經》:

    大藏經,是將一切佛教典籍彙集起來編成的一部全集。起初叫作“一切經”,後來定名爲“大藏經”。藏文大藏經全藏分爲《甘珠爾(佛語部)》和《丹珠爾(論疏部)》兩部分。《甘珠兒》也稱“正藏”,是釋迦牟尼本人語錄的譯文,是佛教的原始經典,具有指導無量法界衆生走向解脫的無上智慧。

    華智仁波切對石刻佛經曾這樣開示:“建造此等能依,能利益無邊衆生,土堆與泥像容易被水侵壞,金銀鑄成的有被盜之險,壁畫與唐卡也難擋違緣,若建造經堂,則難以找尋如法供養和管理者,語能依經典書函也易散難持,而只要瑪尼石堆建造以後,夏日無需修頂防漏,冬日不用掃雪禦寒,也不必提防鳥巢鼠害,更不要管家像燈師。所以,別人的能依建造如同只抓樹枝,而我乃如同抓住樹根看到了重點,即便是惡敵強盜漫山遍野,也無需擔心被人偷盜而可長存於很多世代。”

    自古以來,漢藏兩地的歷代高僧大德爲了利益無量衆生而想盡辦法保存佛經,以續佛慧命,讓佛法的明燈流傳不滅,都不約而同的選擇了石刻大藏經的方式。

    石刻大藏經的功德利益:參與捐資刻石刻大藏經者,發清淨心以三殊勝攝持,將獲得所有捐刻石刻大藏經的功德,同時還獲得所有轉繞大藏經瑪尼石堆者的轉繞功德,成爲往生西方極樂淨土的殊勝緣起與福德資糧。

    大藏經瑪尼石能夠保存的非常長久,千年也不會腐爛,即使石頭腐爛了,石刻大藏經功德也不會消失。凡參與隨喜捐刻者,在石頭未損壞前,以後無論轉生到那一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都將持續的獲得加持。而刻經的功德,乃至成佛前都不會耗盡!

    風吹到大藏經瑪尼石上再接觸到的衆生,都將因大藏經瑪尼石而受益。病中之人,清靜心瞻仰、供奉、轉繞石經,將逐漸痊癒。善緣發心增刻者,將種下廣大善因,現世平安健康吉祥,增上福報,功德累世不失。

    佛陀在經中親口講過:“末世五百年,我現文字相,作意彼爲我,爾時當恭敬。”《大般若經》中也說:“法是佛身,若供養法即供養佛。”

    還有《大方便佛報恩經》說:“佛以法爲師,佛從法生,法是佛母。”

    《歷代三寶紀》亦云:“法是佛母,佛從法生,三世如來皆供養法。”

    其實經函等文字就是佛法,能夠出生三世一切佛。

    漢藏兩地的石刻大藏經:漢地的石刻大藏經以房山石刻最爲着名,自魏武周武先後滅法,釋門弟子感書籍之易毀,相率鑿石磨崖,刻鐫經典,以圖永久。如泰山石經峪之金剛經,武安縣響堂山之北齊唐邑刻經,山西太原西南風峪石經,河南寶山靈泉寺靈裕刻經等是也。而碑石之多,歷時之久,當以房山石經爲最。石經凡有九室,開者有一,名曰華嚴堂,又稱雷音洞,經石嵌於四壁,可得而睹,皆最初琬公所刻也。其餘八室,石戶封錮,不可得啓,於石戶格子間約略窺其中,大小經石雜亂充滿,近前一二石可見其經名,皆遼金續刻者也。

    鐫刻石經不易,房山石刻肇始於隋大業,繼成於金天眷,其間諸多高僧大德,居士,信衆,乃至皇室皆鼎力相助,衆志成誠,嘔心瀝血,前後歷經七百餘年,爲保存經典,利益後人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刻經之始,因役匠衆多,道俗往來,欲於巖前造木佛堂莊食堂寢室,而憂愁木頭瓦片難以湊齊,又恐分費經物,故未能起作。忽然一夜暴雨,雷電震山,明旦既晴,乃見山下有松柏數千株,爲水所漂,流積道次,山東少林木,松柏大稀,道俗驚駭,不知來處,推尋蹤跡,遠自西山,崩岸倒木,漂送來此,於是遠近歎服,謂爲神助。苑乃使匠擇取其木,餘皆分與邑里,邑里喜悅,而共助造堂宇,頃之畢成。感嘆佛法威力之廣大,加持之迅速不可思議。

    藏地石刻多以觀音心咒六字真言爲主,稱爲瑪尼堆,嘛呢是梵文佛經《六字真言經》的簡稱,瑪尼石堆則是由刻有六字真言的瑪尼石堆砌而成。“瑪尼石”名稱的由來,是取六字真言中第二、第三兩字而來。藏傳佛教把這六字真言看作了佛教經典的根源。六字真言又稱“六字大明”,在漢文中譯音就是有名的“嗡嘛呢叭咪吽”,是佛教的“根本真言”。

    而石刻佛經則和瑪尼堆相近,是用金屬等工具將大藏經鐫刻在石頭上的一種特殊的經書形式,又稱石頭書。在藏族地區,人們又形象地稱其爲“多卡“或“多讓”,意爲“石經牆”。這是因爲大小不等、形狀各異的石板兩面鐫刻經書後,按一定規則或順序重疊而成,遠處望去,猶如一堵城牆,故名之。在藏族人的傳統思想觀念中,石頭是世界上唯一不浸溼、不生鏽、不腐爛、摧不破、搗不毀,並象徵永存的堅硬物質,把佛經鐫刻在石頭之上,佛法將會同大自然一起永久留存,併爲世間一切有情衆生帶來和平、安寧和福祉。只要此佛經存在,佛法慧命就能相續不斷,衆生就有解脫成就的希望!

    今有白幸去老居士發心再次用石頭雕刻整本大藏經,歷數十年乃成,功德無量。

    如今老居士往生,以此文念之!

    娟子讀完此文,大哭不已:一定要完成老師遺願,找到一個合適的洞穴做藏經洞。

    纜鎮鐵山菩提精舍秋師父推薦了他老家隔壁源山村有一個廢棄的採石洞,衆人去考察了一下,很滿意。

    於是,新白浪攜重禮去拜見源山村書記周仙筏,被周仙筏罵了出來。

    原來,周仙筏家的祖墳就在採石洞邊上,開發採石洞是壞了他家風水。

    有心人指點說:此事可以找源山村主任周神笛解決!

    於是,新白浪又通過關係,私下約源山村主任周神笛在永安縣城一個小茶館密談,整整談了五個小時。

    三個月後,源山村書記周仙筏高升至纜鎮一個小部門任職。

    源山村主任周神笛順利接班當了書記。

    娟子投巨資開發源山村旅遊資源,與源山村合資成立永安源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

    三個月後,永安源娟旅遊開發有限公司與纜鎮奇石工藝品加工廠簽訂合同,共同開發採石洞。

    五年後,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廢棄的採石洞華麗轉身變成莊嚴的藏經洞,成爲永安佛教界一景。

    <!--17K::-->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