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醉 雞 旅 行 記(附錄《章經》第十二舉難勸修)
    醉雞旅行記

    醉雞。

    不是酒喝醉了的雞。

    只是一瓶酒浸的雞肉而已。瓶是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玻璃罐頭瓶。

    那一年重陽發福利,葉也分到一瓶。

    葉與妻經過一番精打細算,決定暫不喫,待到過年好送禮用。

    於是,經過一番必要的故事情節,那瓶醉雞到了葉的大姨家。

    大姨是山裏人,見葉送來的醉雞,心想在大城市裏工作,這醉雞一定值不少錢!

    大姨丈是個撥美食家斳,見肉不要命,一見醉雞,大喜,操刀欲開,卻被一雙大手擋住,回頭,卻見大姨笑嘻嘻。

    大姨附在他耳邊言語了幾句,大姨丈扔下刀,嘆了一口氣,走到醃豬肉缸邊,操刀便狠砍。

    又過了一年。

    葉到二姨家拜年,二姨家住在海邊,海風颳得冷了個嚇人。

    二姨叫葉自去衣櫃裏翻衣裳穿。

    一打開,大驚,衣櫃裏好端端地放着一瓶醉雞!

    正是葉送給大姨的那瓶!

    因爲瓶上有葉廠裏打的撥禮品斳二字紅印。

    第二天,葉便啓程回家,二姨強留,葉說天太冷了,還是回去吧!

    又過了一年。

    三姨派兒子來拜年,送了一大包禮品。

    拆封。

    天!

    其中又好端端地擺着一瓶醉雞。

    正是那年廠裏發下的那瓶,也正是葉送給大姨而又在二姨家衣櫃裏看見的那瓶!

    妻一看保質期,說分不清是撥3斳字還是撥8斳字,還是吃了吧!

    於是開瓶食之,其味道美異常。

    葉問同廠的陳,那年廠裏發下的醉雞味如何?

    陳說,還藏着呢!不是說保質期撥8斳年嗎?

    葉長嘆說,喫得太早了,真可惜!

    我是這麼理解儒、釋、道的:簡單來說,儒釋道三家(不應該將它們簡單分類爲宗教或是學說)從本源上來看,其實都有一個共同的源頭,那就是對於宇宙5

    或世界真相的表述,這是它們的共同點,而它們的區別則在於面對這個真相時的態度之不同——道家,以老子爲代表,隱晦地表達及描述了世界的真相,但他並不做直接揭示,同時,老子又是富於同情心的,所以他的假設讀者爲社會的最高統治者,也就是說,《道德經》其實是君王之書(黃老之學),老子在書中對君王循循善誘、尊尊教誨:治大國若烹小鮮、無爲而治云云,總之,統治者越少動作越好。老子的最高理想是將社會組織結構重新回覆到原始氏族時代:統治者無爲而治,每個氏族成員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因此,老子學說被世人認爲是遁世的、消極的,甚至,這造成了後人不斷對其進行刻意曲解,爲聖人諱嘛。儒家,以孔子爲代表,則完全迴避對於世界真相的表達,甚至連一絲隱晦的表達都沒有。同樣,孔子是富於愛心的,在經歷了十三年的周遊列國之後,孔子顯然是對統治者普遍失望的,於是,他所設定的讀者是當時的士大夫階層,儒家之學自然也就成爲了影響後世的君子(致仕)之學,孔子希望士大夫們能夠加強自身修養,善待百姓、愛惜民生,其最後的受益者當然還是百姓。孔子的最高理想是將社會的組織結構重新回到分封制下的國家初期:制禮做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此,孔子之學被後世認爲是積極的、入世的,但或許只有孔子自己最清楚,那個看門人的那句“知其不可而爲之”(《論語·憲問》),纔是對他最準確與中肯的評價。釋家(佛教),以佛祖釋迦摩尼爲代表,通過弟子阿難的記錄,留下了大量的經文,幾乎完整而詳實地描述了世界與宇宙的真相,但非常遺憾的是,他畢竟來自於梵語的翻譯,是被經過了二度創作後的產物,經中的許多文字應該都偏離了佛祖的本義(這也是佛祖拈花示衆的緣故),因此,我們所能看到的佛經都成爲了類似《智商測試考卷》的東西,只有極少數的人才能參悟出正確答案,這也是後世“禪宗”出現的根本原因。釋迦摩尼當然是佛光普照,怹不僅完整描述了宇宙與世界的真相,也同時爲世人留下了自救的方法,怹始終關注的是十方世界的芸芸衆生,因此,佛教是唯一被社會底層廣泛接受後才爲統治階層所認同的,怹首先代表的是佔絕大多數人口的社會底層的利益,是直接面向社會底層進行宣教的思想體系。佛教的理想當然是普渡衆生,用地藏王菩薩的大願最能說明:“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正菩提”。這其實與孔子的“知其不可而爲之”6

    是異曲同工的,如此大願,非佛菩薩與聖人不可爲也!

    附錄:《四十二章經》(第十二章、舉難勸修)

    本章主要講述了

    人生的各種艱難

    如

    除滅我慢難

    不輕未學難

    心行平等難

    ……

    常人都認爲

    這些困難是修道的障礙

    卻不知道

    正因爲人生的這很多艱難

    成爲我們修道的助緣

    有艱難而不修道

    則艱難更難去除

    佛陀爲讓弟子培養

    “難行能行,難忍能忍”的修道信念

    故舉出人有二十難事

    以此勸誡弟子

    迎難而進,精進修道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