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滿月酒和欠條(附錄:《四十八願》19)
    小豬的滿月酒和紅包裏的欠條

    >

    >小山村。

    >相互送禮之風甚盛。

    >紅白婚喪自然不用說。甚至還有生小孩的“落地酒”,到了週歲又有“生日酒”。

    >不送又不好意思。日子久了,人人都深以爲患,卻又無可奈何。

    >身在社會,心不由已!

    >且說小山村有個老漢,名喚張老三,這此年的確送了不少禮。

    >而眼下,女兒全已嫁出,兒子也已成家,實在無藉口把送出的“份子錢”撈回來。

    >於是,張老三夫妻倆很是煩惱,而眼下又急着要錢去應付必要的開支。

    >恰巧,張家的老母豬很是爭氣,一口氣下了十隻小豬,而且只只健康。

    >張老三看着將近滿月的小豬,一拍大腦,靈機一動,大叫:“有了!”

    >說完對老伴耳語了起來。老伴一聽大驚:“行嗎?給小豬過滿月酒,村子裏可是頭一遭。”

    >不行也得行,豁出去了!

    >張老三命三個兒子全部出動,遍告回鄰小舍,當然是送了份子錢的。三天後,到張家喫小豬的滿月酒。

    >聽到這個消息,舉村譁然。

    >只有收了張老三份子錢的人心知肚明:不管小豬還是小孩的滿月酒,收了錢的該送回去了。

    >三天後,張家張燈結綵,大擺酒席。無一例外,到場的賓客都在入席前交上了應交的用紅紙包的份子錢,而且都滿臉堆笑,齊祝張家十隻小豬健康成長,賣個好價錢。

    >入夜。

    >張老三清點紅包,滿心歡喜,昔日一次一次送出的份子錢一日之間全收回,讓人心花怒放。

    >當拆開最後一個紅包時,張老三呆住了:裏面竟有一張欠條和一封信。

    >欠條雲:茲有李大欠張老三份子錢100元。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信是這樣寫的:

    >“張三叔:對不起!因實在無錢,只好先送上100元,另外100元打了欠條,秋後賣了糧再補上。這個月,我一共要付出十個份子錢,總計1600元,再加上小兒學費500元,實在是窮於應付。只好出此下策,請張三叔原諒!”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張老三讀罷長嘆:“也真難爲了李大這孩子!這該死的份子錢!”

    >說完把李大的欠條撕了個粉碎,扔進了竈間。

    >老伴大叫:“你瘋了,撕了欠條,100元問誰要?”

    >張老三擺了擺手:“算了!算了!這該死的份子錢!”

    附錄:《佛說無量壽經·四十八願》講記19

    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當下而言,我們應該怎麼做?

    極樂淨土是每一位唸佛人孜孜以求的理想和目標,就當下而言,我們應該怎麼做呢?

    要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人間也成爲一片淨土。《維摩詰經》提出有十七種淨土之行,結合這十七條,實現人間淨土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一、發心

    成就人間淨土,是菩薩爲了“上求佛道、下化衆生”而生起的願心。當代佛教徒,在復興佛教、普濟羣生的前提下,應該以觀音菩薩的慈悲,給衆生方便,爲衆生服務;以文殊菩薩的智慧,引導衆生走出迷途,獲得光明;以地藏菩薩的願力,使佛法進入每一個家庭,傳遍世界每一個角落;以普賢菩薩的功行,契理契機,隨順衆生,行難行能行之事。而四大菩薩中,大都是以在家菩薩的形相示現,只有地藏菩薩是出家的僧相。看起來,當代佛教的振興,在家信徒的力量至關重要,以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建設現代佛教會比較容易些。

    不能代勞的五件事

    道謙禪師與好友宗圓結伴參訪行腳,途中宗圓因不堪跋山涉水的疲睏,三番兩次鬧着要回去。

    道謙就安慰他說:“我們已經發心出來參學,而且也走了這麼遠的路,現在半途放棄回去,實在可惜。這樣吧,從現在起,一路上如果你有什麼需要,我一定爲你代勞,但只有五件事我幫不上忙。”宗圓就問是哪五件事。

    道謙非常自然地回答:“穿衣、喫飯、屙屎、撒尿、走路。”宗圓終於言下大悟,從此再也不說辛苦了。

    圖片

    世間本沒有不勞而獲的成就,萬丈高樓平地起,萬里路程一步始。生死煩惱,別人不能代替分毫,一切都要靠自己﹗往生淨土要有信、願、行三資糧才能達到。所以,勤奮的願力,加上虔誠的信仰與實踐,必定能實現我們的淨土。

    二、佈施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能夠在中國開花結果,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佛教能夠注重資生的貢獻,利衆的事業,幫忙解決民生問題。南北朝時,佛教設有“僧祇戶”、“僧祇粟”,在荒年賑放穀物救濟災民。寺院內還附設“寺庫”、“長生庫”等金融機構,資貸財物,供人民週轉之需。因此,只要能對國計民生、對社會大衆、經濟利益、幸福快樂生活有所增加的事業,佛教徒都應該積極去做,這叫做普濟羣生。現代佛教所倡導的,必定要合乎現代大衆所需要;現代大衆所不需要的,應該是現代佛教所不提倡的。建設人間淨土,要求佛弟子能夠做種種利生事業,促進社會的進步與改善。

    圖片

    三、忍辱

    成就人間淨土,這是一種菩薩道的行爲,也是一條艱難、痛苦的道路,需要一種忍辱負重的精神。有一首偈語說:“手把青秧插滿田,低頭便見水中天;六根清淨方爲道,退步原來是向前。”低了頭,就能看見水中天;退了步,就能把秧插滿田,這實在是耐人尋味的話。

    白隱禪師的忍辱

    日本有位白隱禪師,因爲德行高潔,擁有很多信徒。在他住錫的寺院不遠,有位布店老闆,全家都是白隱禪師的信徒。可是,他的女兒卻私下與一個年輕人未婚先孕,做父親的一再逼問女兒,到底是和誰造的孽?女兒深怕一講出來,男方會被父親打死,禁不住一再被逼問,她念頭一動,謊稱孩子是白隱禪師的。她知道父親非常敬重白隱禪師,估計不會對禪師怎麼樣。父親一聽到這個名字,立刻怒氣衝衝地拿着木棒找到白隱禪師,不由分說地把他痛打了一頓。被打得莫名其妙的白隱禪師問:“什麼事啊?什麼事啊?”

    “你這個壞傢伙,你和我女兒乾的醜事,還裝作不知道嗎?”

    “我和你的女兒有什麼事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