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工 資(附錄:《寶積經》3)
    工資

    窮山溝裏有個富煤礦,礦上全是清一色的男子漢。下了班,四處遊蕩無場所,昏睡太沒勁,打架沒觀衆,玩牌沒刺激。

    於是,把眼睛盯向礦邊的鄰村,鄰村裏缺錢花的女人。每到發工資的日子,礦上照例放假兩天,光棍們便涌向鄰村,各找相好,揮灑一個月的血汗錢!

    鄰村委實太窮了,男人們只好全部出門打工。女人們雙手在地裏也刨不出幾個錢來,另外又沒啥子營生,便把眼睛盯往礦工的錢包。

    鄰村管叫這種事兒爲撥打黑斳,因礦工個個黑頭黑腦,不叫撥打黑斳叫啥?

    開始時做撥打黑斳生意的全是那些寡婦,寡婦無依無靠,無人指責,礦工也樂意爲她們幹這幹那,挑水種地,並度過二個不眠之夜,再灑下幾塊血汗錢!

    寡婦們也一舉數得,樂而忘疲!

    然而,寡婦畢竟太少了,而礦工太多了,求大於供,時有爭執發生,以致打架頭破血流。

    於是,有人把目標推向那些活寡婦,男人全出了遠門的女人。礦工們以幫助幹活爲名,上門來了。

    當然,更多的人只求能看見女人的笑,或溫柔的動作,聽見女人的軟語,聞那股如蘭的香。因爲礦井太那個了!

    近來,竟有人把觸角伸向了黃花閨女,大多是年輕的礦工,他們不屑於那些已結過婚的女人,同時也恥笑那些老礦工,他們要在鄰村娶到一個黃花閨女。

    然而鄰村這地方,娶一個女人,是要花很多錢的!礦工們的幾百元工資,看來一輩子也甭想!

    可是偏有人癡心妄想,礦工阿貴便是一個野心勃勃者,他早探好了目標:鄰村的阿香。

    阿香可不簡單,是鄰村的村花,公認的妖精。阿香父母又是出了名的摳錢主兒。因此一般人可是望妞興嘆的。

    阿貴偏偏不信邪!

    阿貴走的是麴錢追妞。阿先花一筆錢進了老妖精的家,這老妖精對全村女人的情況都一清二楚,這是她的老本行。

    意外得知:阿香有狐臭!

    阿貴計上心頭,花大錢到外面購到一瓶除臭靈!

    然後,暗中在鄰村散佈消息:阿香有狐臭,是個騷貨!

    狐臭在鄰村可是一種見不得人的病,而且也是令人退避三舍。一霎時,阿香在鄰村成了衆之矢的,村花變成了村垃圾!

    阿香父母大驚,驚悸之餘口出大言:有年輕人能治好阿香之病,不要一份彩禮娶走阿香!

    耽於村花的美貌驚人,衆人蠢蠢欲動,結果也無計可施!

    阿貴見時機已熟,當下徑入阿香家,取出除臭靈,並贈上500元彩禮!

    除臭靈真靈,一除就靈,阿香重新香了起來!

    阿香見阿貴也不是個無賴,也乖,便認了這筆親事!也就成了!

    而礦工與鄰村皆笑兩個大活鬼,不成器!

    阿香與阿貴自個兒過上神仙日子,讓人家去說了!

    撥打黑斳人其實也私下羨慕他們,只是捨不得手中那幾元工資,而只好其次了.

    附錄:《寶積經》3

    第三期序分

    一般來說,佛經往往由三部分構成,就像我們寫作文一樣,有開頭、有正文、有結尾,佛經當中把這三部分叫作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一般交待一下這部經是在什麼時間、什麼地點、由什麼人向哪些對象宣說的;

    正宗分,說明在這場法會上所說的內容,也就是完整的故事情節;

    流通分,是交待這部經典說完後,大衆的反應以及本經的意義,同時囑咐大衆將經典的意義積極傳播、利益更多人。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部經的序分:

    【寶積經|經文】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王舍城耆闍崛山中,與大比丘衆八千人俱;菩薩摩訶薩萬六千人,皆是阿惟越致,從諸佛土而來集會,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

    ■如是我聞

    “如是我聞”,意思是正如我所聽到的那樣。這裏的“我”,是指佛陀的侍者——阿難。大家可能注意到幾乎每部佛經的開頭都用“如是我聞”四個字,這是因爲,在佛陀入滅之前,阿難前去向佛請教了四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佛住世時,佛所說的言教人們可以相信,佛滅度後佛所說過的經教怎樣才能讓人生信呢?答:以“如是我聞”作爲經首會使人起信的。

    第二個問題:佛住世時諸多比丘依佛而住,佛滅度後依何而住?答:依四念處安住(觀身不淨,觀受是苦,觀心無常,觀法無我)。

    第三個問題:佛住世時以佛爲師,佛滅度後以何爲師?答:以波羅提木叉爲師(以戒爲師)。

    第四個問題:佛住世時惡性比丘由佛來調伏,佛滅度後怎樣調伏?答:以默擯而調伏之(默,就是不和他講話,不理睬他,不和他共事,擯就是離開他,不跟他接近)。

    佛滅之後,五百大阿羅漢強結集佛經,阿難登座重宣經藏,首先說出“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標明瞭阿難下面所要誦出的經文都是阿難親耳聽佛所說的,是佛親自宣講的。

    在佛陀在世的時候,阿難是佛的侍者,也是佛陀的堂弟。一直到佛陀入滅,阿難隨侍在佛的身邊。而且阿難是諸大弟子中是多聞第一,過耳不忘。另外,在阿難出家之前,沒有聽到的經教,佛陀又重新爲阿難宣講了一遍。所以阿難開口“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一出,底下的人就相信了。這確實是佛曾經說過的,不是阿難自已所說的;

    又因爲阿難是佛陀的堂弟,相貌與佛陀非常相似。當阿難登座之後,許多人懷疑佛陀沒有入滅,所以當阿難“如是我聞”四個字一出口,大家都知道了,在法座上的是阿難誦說佛所講的經教,而不是佛陀再現。

    另外,“如是我聞”這四個字放在經首,還可以與外道的典藉分開來。大家一看到“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就知道,這是佛陀當年所宣說的經教,不是外道的典籍。

    只有佛教的經典纔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在佛經的開首,都有“如是我聞”這四個字,主要就是起了一個證信(證明是佛所說,使學佛的人信服能依教奉行)的作用。所以註釋家們都將這幾個字稱之爲“證信序”(證明讓人信服是佛經的序言)。

    ■王舍城

    王舍城,是古印度摩揭陀國的國都,位於比哈爾邦的巴特那地區,據巴特那102千米、菩提伽耶65千米,分爲舊城和新城兩部分。舊城四周是巖山圍繞的堅固盆地。城壁像中國的萬里長城,外壁厚約5米,總長40千米,是印度現存最古老的石造城壁。新城距離舊城約4千米,全盛時有32個大門和64個望樓。

    王舍城不僅是佛教聖地,也是耆那教聖地。王舍城有個竹林精舍,是釋迦牟尼佛曾經居住修行的地方。

    ■耆闍崛山

    耆闍崛山,位於王舍城東北部,也就是我們在佛經經常看到的佛說法的“靈鷲山”,簡稱“靈山”。之所以稱靈鷲山,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爲山頂的形狀像是一隻鷲鳥;另一種說法是因爲山上長期棲息着衆多鷲鳥。

    梵語耆闍崛,本意是“貪食者”,後來專指兀鷲;禿鷲羽翼略黑,頭部灰白少毛,棲息于山林荒野,喜歡喫死去動物的屍體。

    ■皆是阿惟越致

    “皆是阿惟越致”,指出了與會各位菩薩的修行階位。阿惟越致,是阿毗跋致的舊譯,意譯爲不退轉,是指修行開悟後,不退墮於二乘、凡夫、惡趣,也不退失所證得之果位、觀念、行法的菩薩修行的階位。

    分爲四類不退:一、信不退,在十信的第六心,對於大菩提的深信不疑,不會再退失了。二、位不退,在十住的第六住,不再會退證小乘的果證了。三、證不退,在十地的初地,證得甚深法性,一得永得,不會退失。四、行不退,在八地以上,清淨心的德行進修,念念不斷的向上,不再會退起染心,或停滯不進了。以本經的菩薩摩訶薩來說,應該是屬於行不退的一類。

    ■無上正真大道

    出席法會的這些大菩薩,“悉皆一生當成無上正真大道”。

    無上正真大道,是梵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舊譯,新譯爲無上正等正覺。正覺,是聲聞乘的覺悟;正等覺,也叫普遍覺,是菩薩乘的覺悟。究竟圓滿的大覺,稱爲無上正等覺,是佛所圓證的大菩提。

    這些大菩薩,都是隻需經此一生,就要當來成佛,證得無上菩提的覺者,就像彌勒菩薩一樣,都是修證到了鄰近佛果的補處菩薩階段。

    整個序分部分的經文,意思是說:

    我阿難親聞佛陀這樣說過:某年某月,佛祖在王舍城附近的靈鷲山上。跟他在一起的還有八千位大比丘、六千位大菩薩。他們的道行都已經達到了不退轉的地步。他們來自於不同的佛國剎土。只須再有一生,他們就可以成就無上正等正覺的菩提大道了。

    接下來的較大篇幅是正宗分。本經的正宗分,重點講述菩薩道的修行,同時兼帶說明了聲聞道的行持,具有鮮明的中期佛教的特色,也就是以大乘爲主,大小乘並弘。菩薩道分爲修廣大正行、習甚深中觀、作教化事業三個階段,前兩個階段重在自利,屬於自我行持,後一個階段重在教化他人,屬於化他利人的事業。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