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小豬滿月酒紅包裏欠條(附《圓覺經》概述)
    小豬的滿月酒和紅包裏的欠條

    >

    >小山村。

    >相互送禮之風甚盛。

    >紅白婚喪自然不用說。甚至還有生小孩的“落地酒”,到了週歲又有“生日酒”。

    >不送又不好意思。日子久了,人人都深以爲患,卻又無可奈何。

    >身在社會,心不由已!

    >且說小山村有個老漢,名喚張老三,這此年的確送了不少禮。

    >而眼下,女兒全已嫁出,兒子也已成家,實在無藉口把送出的“份子錢”撈回來。

    >於是,張老三夫妻倆很是煩惱,而眼下又急着要錢去應付必要的開支。

    >恰巧,張家的老母豬很是爭氣,一口氣下了十隻小豬,而且只只健康。

    >張老三看着將近滿月的小豬,一拍大腦,靈機一動,大叫:“有了!”

    >說完對老伴耳語了起來。老伴一聽大驚:“行嗎?給小豬過滿月酒,村子裏可是頭一遭。”

    >不行也得行,豁出去了!

    >張老三命三個兒子全部出動,遍告回鄰小舍,當然是送了份子錢的。三天後,到張家喫小豬的滿月酒。

    >聽到這個消息,舉村譁然。

    >只有收了張老三份子錢的人心知肚明:不管小豬還是小孩的滿月酒,收了錢的該送回去了。

    >三天後,張家張燈結綵,大擺酒席。無一例外,到場的賓客都在入席前交上了應交的用紅紙包的份子錢,而且都滿臉堆笑,齊祝張家十隻小豬健康成長,賣個好價錢。

    >入夜。

    >張老三清點紅包,滿心歡喜,昔日一次一次送出的份子錢一日之間全收回,讓人心花怒放。

    >當拆開最後一個紅包時,張老三呆住了:裏面竟有一張欠條和一封信。

    >欠條雲:茲有李大欠張老三份子錢100元。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信是這樣寫的:

    >“張三叔:對不起!因實在無錢,只好先送上100元,另外100元打了欠條,秋後賣了糧再補上。這個月,我一共要付出十個份子錢,總計1600元,再加上小兒學費500元,實在是窮於應付。只好出此下策,請張三叔原諒!”李大(指印)。X年X月X日。

    >張老三讀罷長嘆:“也真難爲了李大這孩子!這該死的份子錢!”

    >說完把李大的欠條撕了個粉碎,扔進了竈間。

    >老伴大叫:“你瘋了,撕了欠條,100元問誰要?”

    >張老三擺了擺手:“算了!算了!這該死的份子錢!”

    附錄:《圓覺經》概述

    1

    概述

    ■經文內容

    全經通過文殊師利、普賢、普眼、金剛藏、彌勒、清淨慧、威德自在、辯音、淨諸業障、普覺、圓覺、賢善首等十二位菩薩與佛陀的問答,闡明瞭“大圓覺”的殊勝妙理,爲不同根機的衆生開示了各種適宜的修行方法,期待衆生能夠因此得以隨順悟入圓覺境界。

    受持讀誦《圓覺經》具有無量功德,對待本經的態度應當如同敬佛一般。

    ■經文結構

    《圓覺經》一卷,按照佛經可分“三分”的方法分爲序分、正宗分、流通分。

    序分敘述佛陀說法的處所。正宗分由十二部分組成,分別是十二位菩薩所請的問題及佛陀的說法。最後“賢善首菩薩章”,末尾敘述金剛、天王、鬼王等誓願護佑持經人,則屬於流通分。

    2

    經題

    《圓覺經》,全稱叫《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何爲“大方廣”

    “大方廣”是說本經的屬性非常殊勝。至極無外稱爲“大”,理正無偏稱爲“方”,理包無限稱爲“廣”。

    《圓覺經》立足於圓滿覺性,講述一乘實相之理,具備“大”、“方”、“廣”三種屬性,因而在經名前冠以“大方廣”以顯示出該經的殊勝地位。

    ■何爲“圓覺”

    什麼是“圓覺”呢?圓覺,就是圓滿的覺性,是指佛在果位時所親證的理性,具足萬德,圓滿周備,靈明朗然。從本體來說,圓覺被稱爲“一心”;從因地來說,圓覺被稱爲“如來藏”;就性質而言,圓覺與真如、佛性、法界、涅槃、菩提等,畢竟同一。

    古來大德在詮釋“圓覺”的時候指出:“統衆德而大備,爍羣昏而獨照,稱爲圓覺,其實皆爲一心。背之則爲凡,順之則爲聖;迷之則有生死,悟之則息輪迴。親而求之,則止觀定慧;推而廣之,則六度萬行。引而爲智,然後爲正智,依而爲因,然後爲正因,其實皆爲一法”。

    說明“圓覺”其實就是我們的“心”,心迷則不見圓覺,心悟則圓覺朗照。終日圓覺而未嘗圓覺者爲凡夫;欲證圓覺而未極圓覺者爲菩薩;具足圓覺而住持圓覺者爲如來。

    ■何爲“修多羅”

    “修多羅”,是梵語,漢譯爲契經。契者,契合的意思,也就是上契諸佛之理,下契衆生之機。經者,軌範的意思,是指那些可作爲人生軌範的言辭。

    ■何爲“了義”

    “了義”,是說理非常透徹究竟的意思。凡直接、完全闡述佛法究竟義理的言教,稱爲“了義教”,而載明上述言教的經典,稱爲“了義經”。至於那些爲了順應衆生根機而方便宣說的教理則稱爲“不了義”。

    3

    譯者

    本經的翻譯者是佛陀多羅,中文意思:覺悟救世。

    佛陀多羅來自北印度罽賓(也就是現在的克什米爾)。據《佛祖統記》記載,公元655年,佛陀多羅帶着梵文佛經來到洛陽白馬寺,在那裏翻譯出了這部《圓覺經》。

    唐代太和年間,禪宗的圭峯宗密禪師對《圓覺經》進行整理註疏,並不遺餘力加以弘揚。到了宋代,東京汴梁、山西太原、四川巴蜀一帶,都盛行講《圓覺經》。

    一切法都是圓覺妙心的顯現

    每一法都周遍法界

    覺性同樣也是周遍法界

    無處不在,無時不有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