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楊梅季紅(附錄:漫談中藥保健(41))
    楊梅季紅

    今年楊梅季大豐收,周浩然被上級派到老家楊梅基地土豆村支農。

    工作之餘,周浩然和父母親一起上山採摘楊梅。

    廉子和的自媒體發表了一篇好文章《仙居如何迎來“楊梅吐氣”的高光時刻?》:

    6月17日,繼“遠嫁”西川、奔赴火箭發射基地、出征太空後,永安楊梅再一次走出去,亮相滬市。雖然這回的目標是爲楊梅漲熱度、拓銷路,但更多的人卻因這顆小小的果子而記住了產地永安。

    這座北緯28度的小城,羣山環繞間氤氳的水汽、酸鹼適中的土壤,造就了永安楊梅生長的獨特“小氣候”。

    經過30多年的發展,永安楊梅已經成爲全國種植面積、產量、產值和品牌價值、產後商品化處理能力的“五冠王”,不僅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誌,永安楊梅栽培系統還被列入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

    在土豆村楊梅基地就立了一塊農業遺產碑,上面有詳細的介紹。

    毫無疑問,永安正迎來“楊梅吐氣”的高光時刻。

    而這背後,除了環境,更有着人的因素。

    永安楊梅種植歷史,可追溯到上千年前,千年古楊梅林在永安就有好幾處。

    但擁有知名度不過這幾十年間。

    用老百姓的話來說,“以前楊梅推着車送上門也沒人買,現在火的很,差的就是一個口感。”如今永安楊梅叫好又叫座,口感是關鍵。

    酸中帶甜,只一口炸開的果汁就盈滿了整個口腔,這樣的楊梅很難讓人不愛。

    最先改善口感,永安靠的是“外援”。

    永安從白石引進東魁品種試種,引苗、育種、嫁接……在農技專家和梅農的共同努力下,東魁品種在永安安家,茁壯成長。

    好品種是關鍵,但能否喫上這一口最佳風味,還要“看天喫飯”。

    花期遇低溫,雌雄兩花撞不上花期,授粉時間短,影響坐果;生長期趕上溫度過高,疏果不及時,果子長不大;成熟期遇上梅雨季,果子易出水發黴,影響口感……嬌弱的楊梅在生長的每一個階段,都受天氣影響。

    去年就是老天不照顧,全國歉收!

    這一回與天氣抗衡,永安憑的是科技的力量。

    在永安黑石山間,最亮眼的莫過於一座座閃着淡藍色光芒的“暖房”,裏頭掛着是已成熟的東魁楊梅。“棚子裏楊梅上市早、品質高,相比露天楊梅,售價高出不少,一斤能賣到上百元。”大多數梅農還在準備荸薺種楊梅上市,黑石山楊梅專業合作社負責人古明琴已爲自家東魁楊梅的採摘、發貨忙得團團轉。

    古明琴介紹,“暖房”中可控水、控溫、控溼,相比平均22克左右的東魁楊梅,“暖房”楊梅可達28克,甚至30克以上,“最關鍵能在楊梅成熟期避開梅雨季,品質絕對有保障”。

    從引進新品種,到引進新技術,爲了這一味“最佳口感”,永安用歲歲年年的時間,釀成一方佳果。

    永安楊梅出圈着天時地利的加持,更有着全民爲“梅”的人和之勢。

    在永安,“人們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着楊梅”成了一句口頭禪。

    永安這麼說,也這麼做。

    3月保花,5月疏果,7月養護……而後,枝條修剪、土壤管理,樣樣有門道;營養供給、病蟲防治,事事需工夫。

    梅農日復一日的照顧,是對楊梅樹的極致愛護。

    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綠色栽培寫入村規民約、楊梅護安隊巡邏……即便不是梅農,也在濃厚的氛圍中,將“護梅”二字化爲心理座標和情感共識。

    “別看我們老一輩梅農文化程度不高,但天天打交道的都是農技高材生。他們有知識,我們有經驗,只盼着楊梅一年好過一年。”梅農周大生幾乎天天往楊梅山上跑,通過政府部門牽線搭橋,時不時帶着實地考察的博士、院士在梅林間研究,找到了不少適合防凍、防蟲害的好辦法。

    爲了更好地幫助梅農解決農技難題,永安特意爲楊梅產業定製了“親農在線”應用場景。大數據從“雲端”進入“山頭”,產區、天氣、水肥、銷售等等信息,讓每一棵楊梅樹都擁有獨一無二的“身份信息”,也讓梅農在山間就能與專家連線問診、把脈開方。

    楊梅越紅火,永安看待楊梅發展變得越多面。“目前全縣種植面積在5畝以下的小戶,佔整體梅農的72%”,存在抗風險能力弱等問題。”永安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爲了楊梅產業要做大做強,永安發佈《楊梅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十條》,將對引進新技術、規模化種植等情況給予支持,讓梅農真正得實惠。

    在歷屆黨委政府、全縣農技人員、萬千永安梅農的共同努力、共同呵護下,小小楊梅果終成大產業。

    六月的永安,火熱程度堪比春節。

    座無虛席的餐飲食舍、一房難求的旅店住宿、川流不息的大街小巷,來自天南地北的遊客因楊梅,融入了六月的小城。

    1998年,永安縣委縣政府舉辦了縣級首屆楊梅節。

    此後,永安的楊梅節一屆接着一屆,一辦就是近30年,從未間斷。“沒規定,但大傢伙像是年年約好似的,一到六月楊梅節前後,村子彷彿如炸開的蜂窩,買楊梅、賣雜貨的、遊玩的人們從各個角落冒了出來。”感受人來人往,永安縣腳道鄉東竈村黨支部書記、主任周和合直言,“楊梅節宣傳楊梅,有大貢獻”。

    作爲一種季節性水果,楊梅果期並不長。

    但永安就是有辦法,將這一季節性水果,延長爲全年性產業。

    19家楊梅深加工企業以楊梅爲原料,推出一支楊梅棒冰、楊梅原汁、楊梅酥等等產品,打造了全產業鏈產值超過35億元的楊梅產業。

    未中斷的楊梅節,火熱程度一年勝一年;獨特的永安楊梅栽培系統,越過千年,入選中國重要農業文化遺產;“中國楊梅60元一顆出口迪拜”“凌晨3點的楊梅山全亮了”等話題,引起了超7億網友的情緒共鳴……“永安楊梅”已不僅僅是字面含義,而是有着24.98億元的區域公共品牌,更是獨屬於永安的大IP。

    四時輪轉,在堅守與創新間,永安用三十多年時間,迎來“楊梅吐氣”的高光時刻,也見證了楊梅的無數種“可能”。

    文章是平面的,周浩然看到的卻是立體的畫面。

    在周浩然老家土豆村,更多的村民還是收成看老天銷售靠楊梅市場擺攤。

    經過土豆村的高速公路,有一段高架橋,橋下便成了天然的楊梅市場。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