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姑蘇金陵走(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44))
    姑蘇金陵走

    對於要去姑蘇,是隆厚歸夫妻提議的。

    隆厚歸對周浩然說:他請了年休假,在五一前去旅遊可以避開人擠人的窘境!

    周浩然徵求了老婆肖雅文的同意後,同意了隆厚歸的提議!

    隆厚歸老婆叫齊愛潔,也是個醫生,不過是個西醫。

    四個人都有駕照,開了一輛越野車去,空間很大,出門比較方便。

    早上六點從纜鎮出發,上午十點半就到了姑蘇城外寒山寺門口。

    我們下車之後,就隨着熙熙攘攘的人羣,沐着悠遠的鐘聲,穿過一座宏偉的三門黃色牌樓,牌樓正中匾額石雕貼金“寒拾遺蹤”四字,它是寒山寺深厚歷史文化的標誌之一,“寒拾遺蹤”爲明朝翰林學士姚希孟所題,落款爲崇禎癸酉冬章美書住持明五立。

    據史料記載,寒山,拾得是唐代天台山國清寺的兩位高僧,也是佛教史上著名的詩僧,他們的行跡怪誕,言語非常,相傳是文殊菩薩與普賢菩薩的化身。

    寒山居浙江天台寒巖,喜歡吟詩唱偈,與國清寺僧拾得結爲友好。

    拾得本爲孤兒,因豐幹禪師領入天台國清寺爲僧,故名拾得。

    唐貞觀年間寒山和拾得來到了蘇州城西楓橋鎮上的“妙利普明寺”住持,“妙利普明寺”遂改名爲“寒山寺”。

    牌樓內是一溜的黃牆碧瓦,圍牆內就是名聞天下的寒山寺了。

    千年古剎寒山寺,隨處可見古蹟遺蹤,還未進入寺廟的大門,已在門外看見了和合泉,和合泉旁還有一塊刻有“和”、“合”兩字的太湖石。

    “和”、“合”二字均見於甲骨文和金文。

    和合,就詞義本身而言,“和”,指和諧、和平、祥和;“合”是結合、合作、融合。

    “和合”是實現“和諧”的途徑,“和諧”是“和合”的理想實現,也是人類古往今來孜孜以求的自然、社會、人際、身心、文明中諸多元素之間的理想關係狀態。

    中國傳統文化中貴和持中的和諧意識,表現於兩個方面:一是“天人合一”,指人與自然關係的和諧;二是“中庸”,指人際關係,即人與人、人與社會關係的和諧。

    清朝雍正年間,寒山、拾得被追封爲“和合二聖”。

    我們繼續朝着寒山寺山門的方向行走,寺院山門的前面的石拱圈古橋就是江村橋,就是張繼在此觸景生情寫詩的地方了。

    大唐天寶年間爆發了安史之亂後,唐玄宗與楊貴妃倉皇的逃亡四川,此時江南的時局尚且比較安定,所以不少文人士子紛紛逃到今江蘇、浙江一帶躲避戰亂,這其中就包括張繼。在一個深秋的夜晚,張繼途經寒山寺,夜泊於楓橋附近的客船中,夜裏難以成眠,聽到寒山寺傳來的鐘聲,江南水鄉的秋夜勾起了這位客子的憂愁,面對月落、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城外、古寺、客船、鐘聲等朦朧的憂愁意境,於是有感而發,一首流傳千古的名句噴涌而出。

    然而令張繼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這首詩,在此後的一千多年裏,掀起了多麼大的波瀾。

    中國有數千年的悠久歷史,名山大川,處處都有著名的寺廟禪院。

    寒山寺規模不大,名氣不響。《楓橋夜泊》的出現,讓寒山寺名聲遠播,成爲與少林寺、靈隱寺、大相國寺、法門寺、白馬寺等相提並論的中國十大名寺之一。

    在江村橋與寒山寺山門之間,寒山寺照牆像一道屏障聳立山門之前,朝西臨河而立,莊嚴厚重,黃牆黛瓦,上置脊檐,飾有游龍,氣勢非凡。

    黃牆上鑲嵌有三方古樸蒼勁的綠色青石,上面刻着“寒山寺”三個大字,鐵劃銀鉤,筆力雄峻,是由浙江東湖名土陶浚宣所寫,給歷經千年風霜的古剎寺廟增添了莊重感。

    山門兩旁是兩棵古樟,黃牆內古典樓閣飛檐翹角,右爲楓江樓,左爲霜鐘樓,都源於楓橋夜泊詩。

    走進山門,山門佛龕背後站着一尊威風凜凜的將軍像,面朝裏,對着大雄寶殿,手拿金剛杵,也叫降魔杵,那是韋馱,位居四大天王手下的三十二神將之首。

    寒山寺的大雄寶殿面寬五間,進深總共有四間房,房高12.5米。單檐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

    露臺中央設有爐臺銅鼎,鼎的正面鑄着“一本正經”,背面有“百鍊成鋼”字樣。

    這裏包含着一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

    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

    爲頌讚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着趙樸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莊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

    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

    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神態安詳。

    大雄寶殿內兩側壁內鑲嵌的是36首寒山的詩碑,兩側靠牆供奉着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臺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的是一幅唐代僧人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其他寺院供奉的南海觀音菩薩。

    畫像據說是出自“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卻又不失眉目傳神。

    畫像中寒山右手指地,笑容可掬,談笑風生,而身旁的拾得更是袒胸露腹,歡愉靜聽。

    寒山與拾得兩人之間的問答名句在佛教界和民間廣爲流傳,影響甚廣,寒山問拾得曰:“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惡我、騙我、如何處治乎”?拾得曰:“只是忍他、讓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幾年,你且看他”。

    他們的對話中,話語不多,世俗之人如能參透,一定是醍醐灌頂,當頭棒喝,減少無數煩惱事,增加生活幸福感。

    從大雄寶殿出來,正前方的兩層屋宇是藏經樓,面闊3間,寬9.8米;進深9.2米。遠望屋頂,樓的屋脊上雕飾着《西遊記》人物故事,可見唐僧、孫悟空等西天取經塑像羣,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這一組塑像羣的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吻合。

    藏經樓在二樓,裏面祕藏了大量珍貴的佛經。

    一樓是“寒拾殿”,這也是寒山寺裏的一大特色,殿的正中供奉着寒山、拾得兩位高僧的泥塑金身像,拾得舉持荷花,寒山捧託食盒,這便是“和合二仙”的由來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