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纜鎮語錄 >累與不累(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93))
    累與不累

    烈日。

    一隊士兵在訓練。

    一個3000米長跑下來之後,教官問大汗淋漓的士兵:撥累不累?斳

    撥累!斳士兵們異口同聲。

    撥累!好,再來3000米!斳

    老二天。

    也是一個3000米下來之後,教官又問:撥你們累累?斳

    撥不累!斳士兵們幾乎是不約而同。

    撥好吧!不累嘛再來3000米!斳

    第三天。

    又到了問累不累的時候,衆人一齊閉口,不知怎麼回答好。

    教官大怒:撥怎麼不回答?斳

    班長出列:撥叫我們怎麼回答好,說累是3000米,不累也是3000米?斳

    教官一個立正:撥應該說累,但我不怕累!斳

    該如何正確理解中醫?

    關於這個問題,我相信幾乎所有的人都會回答,中醫嘛,就是中華醫學的簡稱。這樣的回答,當然不能說是錯誤,但是我以爲,它並不完全準確。中華醫學應該是包括了苗醫、藏醫、回醫、蒙醫等其他少數民族的醫學體系吧,事實上,我們必須清楚的是,這幾種醫學在理論體系以及治療手法等等方面迥然不同,你是很難將其強行放進一個籮筐裏的。日本、韓國將我們的中醫稱爲“漢醫”、我們的經方爲“漢方”,或許這也是原因之一吧。

    我個人認爲,依據地域或者國別,來對一種理論體系進行定義與命名,是不夠嚴謹的,而應該依據這種理論體系的底層邏輯或者最大特點纔是正道。站在這個理解的角度,我覺得對於中醫其實還有一種更爲精確的定義,那就是“中介醫學”。

    那麼,什麼叫“中介醫學”呢?

    這個問題,這裏簡單做一點解說。

    首先是中介,中介是指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對象之間,起到溝通聯絡的作用。那麼,在人體上有哪兩個對象的存在呢?我認爲至少有三個層面的,一是藏象,二是形神,三是寄宿。

    藏象學說是中醫理論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簡單說即“藏”是指藏在身體內部的藏腑系統,而“象”則是指顯露在體外或體表的表象,比方說你兩眼之間的鼻根處出現了一道橫紋,那麼有經驗的中醫就會告訴你,你可能心臟出現問題了。這裏,這道橫紋就是“象”,而心臟就是“藏”,人體藏腑系統出現任何問題,都會在特定位置出現相應的表象。而中醫的作用就在於通過這些表象去判斷是哪個藏腑出現了問題,出現的是什麼樣的問題,該如何去進行治療調理等,反過來,中醫通過對藏腑系統的全面調理,在藏腑系統恢復了正常狀態後,那些表象也就隨之消失了。

    我們再舉一個例子,比如癌症。西醫認識的癌症是因爲癌細胞的大量增加,吞噬了正常細胞,並造成人體器官的損傷或衰竭,從而導致了死亡,基於這種理解,那麼,殺滅或清除癌細胞是當然的選擇,於是,手術切除、各種化療、放療就大行其道了。而在中醫的理解裏,癌細胞大量增加並不是導致所謂癌症的原因,它和癌症的其他症狀一樣,也只是一個“象”而已,它指向的是該病患的體內陰陽已嚴重失衡,已成“陰實”之症,並造成了某處藏器或經絡系統的淤堵,整個體內藏器之間的循環因此受阻(這就是“藏”),從而導致藏器功能衰竭並最終走向死亡。而基於這種理解,中醫的治療則是打通淤阻,調理陰陽平衡,恢復藏器之間的循環,做到這些之後,癌細胞就會自然降到一個正常值內,而所謂的癌症症狀亦會消失。

    看到了沒有,這就是“藏”和“象”的關係,而中醫,就是它們二者之間的中介者。是不是類似於推理小說中的偵探,追尋着案發現場的蛛絲馬跡,抽絲剝繭般直達案件的真相,併成功地破獲案件、捕捉罪犯,使深受其苦的地方上重新恢復祥和與平靜。

    這就是我所理解的“中介醫學”,亦即中醫的更準確之定義!

    要想理解中醫,必須先牢記兩個概念,一是“系統”,二是“平衡”。人體首先是一個大系統,這個大系統下還分爲藏腑系統、經絡系統等,藏腑系統下又分五臟、六腑系統,五臟又分肝、心、脾、肺、腎各個系統。明白了嗎,人體是由一個個小系統逐次組成的一個大系統,這些小系統各自聯絡、相互作用,從而促成大系統的正常運作,這就是“系統觀”;而要維護大系統的健康,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持各個小系統之間的相互平衡,各個小系統之間是一種五行、陰陽的關係,平衡是這種關係的最佳狀態,處於這種狀態之下的人是健康的。反之,若體內陰陽、五行失衡,則人必處於病中。因此,治病的根本就在於重新恢復這種平衡,這就是中醫的“平衡觀”。

    同時,大家必須清楚的是,人是一個系統,而天地、宇宙是更大的系統,人存在於宇宙天地之間,也要努力平衡自己與宇宙天地之間的關係(中華哲學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就是中醫所提倡的循道而活,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天睡我睡、天醒我醒”、“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這應該是我們每一個人都要遵循的天道。

    從以上中醫的“系統觀”與“平衡觀”不難看出,中醫對於人體生理以及病理的研究,是一種偏向於宏觀的、形而上的方向,因此,真正的中醫基本都是全科,而不會如西醫般分出數十種分科來。因爲,中醫並不糾結於表面的症狀,而是通過這些特徵判斷出藏腑或經絡的問題,從而直抵病根,從根本上去解決疾病。也就是說,一個真正的好中醫,原則上大多數的疾病都有能力去治癒,當然,限於某些條件,還是會有擅長或不太擅長的區別,比方說:兒科、產科、外科等,基本上還是會由一些特定的中醫所從事的。

    中醫當然也有其微觀的地方,中醫將每一個人都視爲獨立的個體,而不是將統一的表面症狀視爲同一種病,因此,就會出現“同病異治”與“異病同治”的有趣現象。什麼意思呢?比方說兩個被西醫診斷爲糖尿病的患者,到中醫處治療,或許有一個病人會接受主要針對腎臟的治療,而另一個則針對其肝臟,這就是“同病異治”;另有兩個病人,一個被西醫診斷爲白癜風,另一個則是蕁麻疹,而在中醫處接受治療,可能會主要針對其肺部施治,這就是“異病同治”。也就是說,同樣是某一個藏器系統出現了問題,但針對不同的人的個體,其所表現出來的症狀可能是完全不同的,這就需要中醫辨證施治,絕不是同一種症狀就採取同樣的治療方案那麼簡單。而這,就是中醫體現出的微觀性了。

    中醫目前所處的處境異常艱難,一方面,無論是政府層面還是科研機構、主流媒體等,不僅根本上不真正重視中醫,且四處打壓中醫,另一方面,民間莫名其妙地卻掀起了所謂的“中醫熱”,各種僞中醫、中醫騙子充斥其間,進一步模糊甚至減低了人們對於中醫的理解與信任。所以,現在談什麼振興中醫根本就不合時宜,我們想做的只是:不斷學習、完善自己的醫術,並努力將古法中醫的火種傳承下去,因爲我們相信,中醫終會爲世界所認可,並造福整個人類!

    而這,也是我們現在所做的事情之最終目的——保存它,並傳播它!

    附錄:漫談中藥保健(193)

    驚蟄四招教你防“春困”

    驚蟄時節,天氣繼續回暖,春雷始鳴,驚醒了蟄伏於地下冬眠的動物和昆蟲,萬物復甦。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治未病中心副主任醫師孫其偉分析,此時,人體的肝陽之氣逐漸生髮,陰血相對不足,人體容易感到睏倦乏力,從而產生“春困”現象。

    孫其偉表示,雖然“春困秋乏”是人們在氣候變化時出現的一種生理現象,“春困”不是病態,但不利於人的身體及精神狀態健康協調,有的人會出現頭昏、提不起精神、情緒低落、食慾不振等症狀,還有的人會出現視物模糊、雙眼乾澀等症狀,這是肝血不能滋養雙目所致。

    那麼,應該如何預防“春困”呢?孫其偉建議:一是提倡適當晚睡早起。加強戶外鍛鍊,呼吸新鮮空氣,舒展身體,活動筋骨,使自己的身體與大自然相適應,力求身心和諧,保持愉快的心情,心胸寬闊,精力充沛。

    二是飲食上宜清淡。避免食用過於油膩食物,油膩食物作爲“春困”的誘因之一,會使人產生飽脹感,妨礙營養攝入,飯後使人出現疲勞、嗜睡、工作效率下降等,要科學合理地搭配好膳食,提倡多樣化,避免單調。

    三是進行穴位按摩。按壓風池、大椎、合谷、足三裏等穴位,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3~5分鐘,多做梳頭動作,調暢氣血,宣發陽氣。

    四是適量飲用薄荷茉莉花茶。薄荷葉3克、茉莉花10克,衝入沸水,悶泡10分鐘即可。薄荷葉能提神醒腦、緩解疲勞,茉莉花茶屬於溫性茶,是春季飲茶之上品,有“祛寒邪,助理鬱”的功效。此外,可以外敷,將藥材撈出來裝入乾淨的紗布袋,用藥袋溫敷眼部,每天兩次,每次二十分鐘,可以緩解眼部疲勞,改善眼睛乾澀症狀。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