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生,按你的計劃,公司上市起碼也要在三年之後了,這時間,會不會太長了點?”

    老實說,牧喬準備將氨綸公司上市的目的,就是爲了圈錢。

    但他圈錢並不是爲了自己花天酒地享受,而是爲自己的芯片和手機研發作資金儲備。

    畢竟這兩個行業都是需要砸錢的,手上沒錢,再好的計劃都無法實現。

    但他知道,公司要想上市,最基本的條件就是提供三個會計年度的利潤報表。

    所以他才老老實實地走開公司、然後重組上市的路子。

    這個過程最快也要三年時間。

    但聽梁伯濤的意思,似乎三年還太慢了點?

    牧喬略一沉吟,便明白了他的想法。

    “梁總,你的意思,是買殼?”

    牧喬猜到這個辦法,梁伯濤並不意外。

    畢竟港交所的規定是硬性的,除了借殼上市,沒有其它方式能夠縮短公司上市的時間。

    “香江證監會對申請人的審覈雖然比較寬鬆,但這一過程仍然要耗費大量的時間成本,有了這三年時間,都夠公司的股價翻上幾倍了。”

    牧喬微微點頭,問道:

    “梁總,那你覺得要怎麼操作?”

    “啤殼上市呢也有幾種方式。”梁伯濤輕聲笑道,“通常是通過股份轉讓、增發、收購等方法獲得殼公司的控制權。

    然後在梳理控制權後再以殼公司作爲資產重組主體,進行資產的置入或置出。

    一般來說,通過現金直接收購的方式可以節約大量的時間。

    而現金收購也有兩種,一是直接收購已經上市的殼公司,二是收購有資格上市的企業,重組之後進行上市。”

    牧喬問道:“這兩種方式哪種更好一點?”

    “要看你怎麼衡量和選擇,從時間上來看,收購已經上市的殼公司是最快的,但它也有極大的弊端。

    在具體操作中不僅要支付各種費用,在惡性的股價大戰中更要消耗鉅額資金,而且,還要承擔資產整合風險。

    成功的借殼上市只是借殼企業走向成功的第一步,成功的企業重組,使殼企業實現價值的突變與上升纔是借殼上市的終極目標。

    交易雙方原爲兩家不同的企業,技術、風格以及理念等方面必然存在很多的不同,

    如果併購之後的重組進行得不順利,“殼”公司經營狀況沒有產生實質性的改變,這樣的借殼上市不僅不能爲借殼公司帶來任何收益,反而是花錢買了個包袱。”

    “另外,收購已經上市的殼公司,還要考慮重組後的持股比例,對買方來說,持股比例關係到注入資產被別人分享的問題。”

    對於“借殼上市”,牧喬上一世只是聽人說起過,根本不知道具體要怎麼操作,更不知道這其中的各種利弊。

    所以梁伯濤這一番話,牧喬過了好一會才把它完全喫透。

    歸納起來,主要是三個問題。

    一:成本高。

    二:重組難。

    三:注入資產利潤會被別人分享。

    “那梁總的建議是?”牧喬擡起頭來,向梁伯濤問道。

    梁伯濤鄭重地說道:“我的建議是收購有資格但還沒上市的公司。”

    這時,章松橋也在旁邊說道:“喬哥,梁總是這方面的專家,他說的很有道理。”

    牧喬點了點頭,笑道:“對了阿春,你那個公司上市又是怎麼運作的?”

    章松橋一聽,連忙說道:

    “也是借的殼,不過殼公司是我前幾年開的,這幾年造殼、養殼下來,總算是勉強達到了上市要求。”

    作爲亞洲地區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在蓬勃的香江股市之下,長期都存在着一個介於政策黑白之間的產業鏈。

    那就是殼公司。

    從創立公司造殼到養殼、炒殼、賣殼,整個過程莊家都有嚴格細緻的規劃。

    公司如何養,何時上市,交給哪個券商負責,何時推高股價,幾時出貨等等都要提前佈局。

    通常殼股上市後暴漲,都是莊家自己炒高,製造流通量吸引散戶注意,直至有足夠的散戶入場,莊家就開始大舉出貨獲利了結。

    莊家出貨必然會導致股價暴跌,但這個時候,莊家已經撈到了第一筆錢,手上持有的股票成本已經可以忽略不計。

    等到一年“控股權不可轉移”的限制結束,又可再與潛在買家協商“賣殼”,並從中套現賺取第二輪收益。

    整個流程涉及投行、券商、會計師、律師等多個環節,不是三兩個人就能夠搞定的。

    像章松橋這樣,兩個公司都是自己的,相當於左手倒右手,雖然花的時間比較長,但確實能省不少錢。

    不過,牧喬沒打算自己“造殼”,梁伯濤也不推薦他這麼做。

    “造殼時間長,買殼耗資大,最好的辦法是買公司。

    買一家符合上市條件的公司,把它原來的業務返售給原股東,或者將它剝離出來,留下的公司就成了一家淨殼公司。

    然後,我們再將氨綸廠的資產注入到淨殼裏面,就可以申請上市了。”

    這個辦法確實是最快的,但牧喬還有一個疑問:

    “既然符合上市條件,人家爲什麼不自己上市,哪怕是賣殼也能賺更多錢,反而要低價出售?”

    “牧生,你誤會了。”

    梁伯濤擺了擺手,“不願意上市的公司也有很多,有的是不願意分開財務情況,曝光資產,比如霍家名下的企業就沒有一家上市的。

    還有一種是悶聲發財,哪怕少賺一點,也不願意公司上市將利潤分給股民,比如何家的香江菸草公司,嘉道理家族的香江電力公司等等,都是如此。”

    梁伯濤所說的理由牧喬完全理解,他自己的華騰公司不願意上市,不也正是這兩個原因?

    可不願意上市的公司,多半的盈利都不錯,有很多還是壟斷性的企業,人家爲什麼要將下金蛋的母雞拿出來賣?

    就算賣,也肯定不會便宜,那還不如去買一個殼公司呢。

    “牧生你還沒明白我的意思啊,咱們溢價買公司,然後把原有的業務再賣給他們,只留下一個空殼用於重組上市。”

    “現在的殼公司最便宜的也要4、5000萬港幣,咱們買沒上市的公司,經過拆分重組上市,至少也能省2000萬。”

    “而對方換個公司名稱仍然能夠繼續經營原來的業務,不花錢不費米就能賺上一大筆。”

    “雙方都有有利可圖的生意,何樂而不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