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紅樓從遼東開始 >第四百五十五章 長公子安危
    金州。

    謝友成收到了陶傑的緊急書信,看完後不敢怠慢,連忙去請見了將軍。

    見到唐清安,第一句話就是。

    “是否派人去接長公子先回金州一趟?”一邊把陶傑的急信,告知了將軍。

    平安道形勢一觸即發,已經壓制不住,連陶傑也無法預料,甚至說可能睡一覺,平安道就變天了。

    關於是否接回長公子,已經不是第一回商議。

    但是唐清安無法派人接回兒子。

    不光是平安道的地方勳臣在串聯,李適暗中練兵的事情,也幫助矇蔽了漢城。

    其實。

    金江鎮也在悄悄協助李適。

    否則的話,李適不一定敢如歷史上一樣,起兵攻入漢城,任誰也不敢輕視鴨綠江一側的鎮江城。

    可以說,李適今日的時機,是金江鎮和平安道的勳臣,不約而同的出手造成的。

    “不到時機。”

    唐清安雖然內心憂慮,但還是狠心拒絕了謝友成的提議。

    接回兒子容易,但是必定會引起朝鮮國主的警惕,從而引起未知的風險。

    會不會讓朝鮮國主發現危機,提前出手對付還未成勢的李適,把叛亂的危機在源頭上根除。

    不但李適攻入漢城的計劃破敗,最後讓金江鎮錯失收復咸鏡道和平安道的時機。

    所以唐清安不願意這個時候接回兒子。

    比起金江鎮獲得的利益,讓兒子承擔未知的風險,是作爲平遼侯兒子應該承擔的責任。

    謝友成見將軍主意堅定,心中感到爲難。

    他們對朝鮮的形勢知根知底,上一回朝鮮政變後,西人黨獲得了全勝。

    原來當政的東黨北派,殘餘勢力逃入了地方。

    西人黨獲勝了,也因爲利益分配不均,發生了分裂,形成了功西黨和清西黨。

    平安道的李適,就是西人黨分裂出來的,對功西黨不滿的人。

    地方上小北派,骨北派,肉北派,中北派,乃至南派……,同樣對漢城的功西黨不滿。

    合縱聯盟。

    沈器遠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抵達了全羅道,獲得了地方派系的支持,實力急速的擴充。

    總之。

    無論最後的勝利者是誰,李氏朝鮮的分裂已經形成了必然的態勢,哪怕是金江鎮,也無力壓服。

    “收復咸鏡道和平安道很重要,但是長公子的安危也很很重要,如果長公子有個好歹,恐怕。”

    謝友成不得不勸。

    因爲秦夫人。

    誰都知道秦夫人愛子心切,誰也承擔不了秦夫人未來的嫉恨。

    秦夫人雖然目前不大出面,但是她在金州多年的恩德,無人敢忽視。

    哪怕是謝友成,也不敢承擔長公子有個萬一的責任,他不怕現在,但是不得不顧慮日後。

    “此事我意已定。”

    唐清安肯定的說道,他知道謝友成他們的顧慮,所以他把責任攬在自己的身上。

    “讓朱文徵募遼河套的騎士們,並告知章毅,兩千新合軍隨時等待調令。”

    既然平安道的形勢已經壓抑不住,那麼金江鎮就不在攔了。

    八千草原騎手,兩千新合軍,隨時整裝待發,收復咸鏡道和平安道。

    開原一帶有兩萬兵,遼陽一帶有一萬兵。

    兩位總兵。

    足夠維持遼東北疆的安危。

    “告訴陶傑,只要豪格接受我們的條件,我們可以放寬對他的要求,也是我給他的最後一次機會。”

    謝友成領命而去。

    軍司衙門很快就動了起來,所有人都忙碌的腳步停地,行軍的路線,沿途的補給,作戰的先後。

    按照將軍的要求。

    遼河套響應號召供應了三千騎兵,其中把他伴就達到兩千名,與瀋陽的兩千新合軍,合計五千騎南下。

    謝友成親自到鎮江。

    包括謝友成在內,知情人大多納悶,將軍爲何這般急躁,就算李適起兵,也需要時間攻入漢城。

    現在風未起,金江鎮就開始調動,是否浪費糧資。

    唐清安沒有解釋。

    整個東北大地,包括朝鮮半島。

    從天空中俯瞰,無數的人們都在涌動,猶如黑壓壓的烏雲,讓地面上充滿了肅殺之氣。

    李適的兒子李栴,去了安州。

    拜見安州牧使兼防禦鄭忠信,試探他的態度。

    鄭忠信此人。

    和旁人不同,與李適兩人私交甚密,又和寧變成一江之隔,兩地相距不到百里。

    按照舊有的觀點,此人應該是支持李適的,但是他從來沒有正面的迴應。

    面對李適的招兵買馬充耳不聞,面對李適的拉攏,他也全盤接納。

    但是。

    就是沒有答應,隨李適共同起兵。

    不過他也沒有擴充兵力,應對李適的危機,也沒有向漢城通風報信。

    目前的形勢,就算他反對,也沒有實力威脅李適,所以很多人認爲他是支持李適的。

    李栴見了鄭忠信。

    不提父親將要起兵的事,而是觀望了安州城內的動靜,和原來一樣沒有變化。

    所以他自信的離開了安州,回去了寧邊。

    和他同時回到寧邊的,還有韓明璉的子侄韓潤和韓義。

    龜城和寧邊,一北一南,鉗制整個平安道的要道,有了這兩地,李適在寧邊起事,就不用擔憂受到後方的攻擊。

    韓潤和韓義,興高采烈的告訴李適。

    已經拉攏了秦川,雲山,宜川三地,只要李帥起兵,唾手可得五城。

    形勢一片大好。

    李栴一臉的激動,看向父親,自信的說道:“安州沒有多少兵,就算鄭忠信反悔,也無濟於事。”

    李守白,奇益等親信,人人都等着李適下定決心,期盼的看着他。

    整個平安道,對他們最大的威脅,也不過是都元帥張晚,對方不但老邁重病臥牀,手裏也只有三千兵。

    而李適手中,直系兵馬就高達一萬兩千兵,還不提其餘幾城。

    怎麼看,李適已經勝券在握,整個平安道唾手可得。

    “李帥心中還有顧慮嗎?”

    衆人都在等李適的回覆,而李適卻皺着眉頭,讓有的人按捺不住,開始催問起來。

    只看兵力,朝鮮目前無人可擋李適,他手裏的是一萬兩千軍可不是衛所兵。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