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驚浮生(重生) >第12章 第十二章
    三人兩把傘,頂着烈日回了太守府。

    在太守府正廳分離之際,容柔嘉沒好氣的喊住蕭明赫。

    “即便太守身子骨好,也不能如此折騰自己。太守身上的傷雖不多,卻深的很,且夏日炎熱,不利於傷口恢復。還望太守自己心裏有個數。”

    蕭明赫頷首微笑,她雖心裏氣極,卻也不介意再次叮囑他。他若是再把她的話裝作耳旁風,只怕是日後容柔嘉都不想再見到他了。

    “謹遵公主教誨。”

    銀畫在一旁聽着,心裏覺得好笑。

    蕭明赫是天啓的攝政王,何須對人如此言聽計從。沒人脅迫他,只有他自己心甘情願。

    容柔嘉還在氣頭上,並不是很想理他,話畢便轉身離開了大廳。

    銀畫做了禮也就跟上容柔嘉的腳步。

    蕭明赫低眉淺笑,也只有她敢這般甩他面子了。在天啓誰不是見了他得恭恭敬敬的說話,甚至都不敢正眼去看他。

    可他並不覺得心裏有何怒氣,甚至覺得這般敢嗔敢怒纔是真正的容柔嘉。

    朝堂之人慣會裝模作樣,都想摸透彼此的意圖,摸着摸着就把朝堂整的烏煙瘴氣。

    太守府裏有座藏書樓,名爲廣書閣。上以黑色琉璃瓦封頂,下以漢白玉鋪底,奢靡至極。

    閣樓裏的書不少,不過都是周格修築來裝裝樣子,他忙着怎樣搜刮百姓的錢財,哪來的時間去看這些書。

    周格剛到任之際,一身硃紅雲鷹朝服,仙風道骨,不少百姓受他迷惑,深以爲清廉勤政。

    太守府常人是進不得的,自然無法瞧見廣書閣的真正模樣。若是瞧見了,又怎麼會以爲他厲精求治,一心爲民。

    問過張思,廣書閣如今任何人皆可入內。

    蕭明赫生來愛書,閒暇之時喜歡收集一些名家大作。是以,他準備進去取幾本書來看看,畢竟他現在需要靜養,不可亂動。

    容柔嘉的話,他可還記得。

    廣書閣裏多的是本朝的正史,也有不少的野史和名書。

    蕭明赫是天啓人,雖從不少路子聽過大周各朝各代的名事,卻也只是旁門左道。

    蕭明赫從書架上取了幾本野史下來,正史總是無趣,皆是由翰林院組織修撰,一是一,二是二,比不得野史耐人尋味。

    蕭明赫一排掃去,忽然目光停留在一本名叫大虞記。大虞記不似其他書籍排列整齊,位置有些突兀,讓人很難不注意到它,就像是等着蕭明赫的到來。

    據蕭明赫所知,大虞最後一任皇帝荒淫無度,寵信小人,殘害良臣,國運衰弱,最後被周國景慈帝所滅。

    大虞記很新,看起來就像是隨便買來濫竽充數的,被隨意丟棄在這裏。

    翻開書面,並沒有看到署名,正史書一般都是由朝廷的印書局刻印,這種沒有署名的正史書還是第一次見。

    蕭明赫不以爲然,取了書就回了洛水院。

    如今蕭明赫身子尚未恢復完全,若是看書時間久了,不僅傷了眼睛,還傷了身子。

    蕭明赫回到洛水院,距離牀榻不遠處的貴妃椅似乎還留存着少女的餘溫。

    他彷彿能想象這幾日容柔嘉在此處歇息的模樣,她本不用躬體力行,讓張思來照顧他即可。

    少女酣睡醒來,睡眼朦朧之際還得強撐着去查看他的情況,見他安穩,又轉身回去休息。若是碰上他發起高熱,她還拿起木架上的臉巾爲他拭汗。

    他將容柔嘉護在懷裏是下意識的動作,他並不求容柔嘉對他報恩。若說是報恩,他該對她報恩纔是。

    費盡心思爲他取得解藥,已經能夠抵消他的恩情了。這幾日不辭辛勞的照顧他,他不知該以何報答她。

    今早他睜眼時,分明看清了容柔嘉眼底的青色。

    蕭明赫抱着書走向書案。

    書案上的筆墨紙硯還未換新,仍是容柔嘉這幾日用的那套。

    少女低眉思慮問題,不解之時會微微蹙眉。恍然大悟之時,少女會微微勾起嘴角,眉眼彎彎,眼裏是星辰漫池。

    或許少女還會說:“果真如此。”

    蕭明赫失笑,心道若是當時能在場就好了,他便能瞧見她的一顰一笑,一怒一嗔。

    蕭明赫將手中的書放在書案的角落,翻開書本仔細看了起來。

    他手中拿的是大虞記,翻開書頁,筆記嶄新,未曾被人翻看過。

    他是第一人。

    “虞年共三百七十三,朝迭八十又二代,始祖孝武帝陸璟,亡君孝恭帝。”

    大虞國運三百七十三年,孝武帝原是鎮北將軍,手握重兵,遭到前朝順光帝忌憚,欲奪起兵權。鎮北將軍在北疆黃袍加身,臣下擁立其爲大虞開國皇帝。鎮北軍一路南下,直搗黃龍,直取順光帝人頭。從此吞併整個北陳,所有疆域皆歸於大虞。

    蕭明赫自知時勢造英雄,若孝武帝不遭到忌憚,他便不會起兵反叛,百年曆史將被更迭。孝武帝若是不起兵反叛,那麼死的可不止他一人,還有他身後千萬的鎮北軍。

    一支強勁的軍隊,向來只聽令於將領,那是他們唯一的將領。孝武帝若是交出兵權,他就必須死,鎮北軍即便不被坑殺,日後只怕是再無用武之地。

    蕭明赫的晉北軍便是隻聽命於蕭明赫一人,就算是其他人拿着虎符來號令他們,他們決計是不會聽從。

    晉北軍隨着蕭明赫出生入死,浴血沙場,是他的親軍。晉北軍裏大多都是平民百姓,少有富家子弟,他們驍勇善戰,曾經蕭明赫僅帶領三千精兵,便能火燒匈奴糧草。

    晉北軍又多次出征平叛,皆是大勝歸來,爲蕭明赫在朝堂上站位腳跟添了幾分助力。

    蕭明赫弱冠之年攝政,其餘幾王皆是心不甘情不願,明裏暗裏反叛多次。蕭明赫的晉北軍便爲整個天啓平定了數次叛亂,幾位王爺屆無敵抵抗晉北軍的驍勇,只好臣服於皇室,臣服於蕭明赫。

    蕭明赫低眸,他不是孝武帝,不會起兵反叛。但若是有人敢拿劍直指他心口,他只好像孝武帝那樣,文人法子解決不了,那隻能用武力來解決這一切禍端。

    戰火綿延,民不聊生,不是他所期待的場面。

    他要的是,天啓國祚綿長,萬載千秋。

    蕭明赫翻開新的一頁,那是他之前所調查的賀將軍。書頁上還繪着清霜的模樣,只是在紙上,卻能讓人覺得此劍凜凜發威,如同他曾經的主人賀將軍。

    窗外的日頭不再高高懸掛,蟬鳴聲卻不曾消退。

    蕭明赫看書極快,一本書即將看完。

    已經到了大虞最後的一個皇帝孝恭帝,還有一個他從未聽說過的侯爺。

    孝恭帝陸奕啓,年二十三繼位,在位僅七年便亡了國。

    孝恭帝還是王爺之時,與靖安侯世子乃是縞紵之交。靖安侯世子襲爵,陸奕啓稱帝,兩人互爲助力。

    靖安侯驍勇善戰,清廉正直,是大虞的常勝將軍,是孝恭帝的左膀右臂。

    昌安二年九月,孝恭帝立英國公嫡女高蓁爲後,靖安侯迎娶商賈之女。

    昌安四年六月,靖安侯起兵意圖反叛,於青州就地誅殺。

    昌安四年八月,孝恭帝性情大變,不理朝政。寵信小人,殘殺忠臣。

    昌安七年六月,戰火四起,諸王叛亂。

    昌安七年十月,中都失守,孝恭帝自戕於太阿殿。

    蕭明赫劍眉微蹙,爲何此書中人人皆有有名有姓,唯獨靖安侯與其妻無名無姓。

    不該是撰書之人遺漏,倒像是他刻意爲之。

    蕭明赫盡力回想,他的腦海裏不曾有過任何關於靖安侯的事蹟,更別提靖安侯夫人。

    書上所寫的靖安侯賢良方正,卻不想落得如此下場。

    蕭明赫卻覺得,起兵反叛不會是那位靖安侯會做的事。他與孝恭帝情同手足,只怕是靖安侯手裏的兵權遭來孝恭帝的忌憚,恐其擁兵自固,如同開國皇帝那般黃袍加身,危其皇權。

    蕭明赫眼前彷彿涌現那硝煙四起的戰場,少年將軍身穿銀色鎧甲披風被戰場上的風吹的獵獵作響,他的身後是萬千雄兵。戰鼓鳴,烽煙起,羣雄爭,將士們浴血奮戰。

    他本該功勳加身,享舉國尊崇,可兄弟情終究比不過皇權的誘惑。

    伴君如伴虎,靖安侯該是知道的。

    身前的將軍反叛,牽連身後數個家族,上百的百姓。靖安侯所庇護的人,只怕落的個滿門抄斬的下場。

    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若是不除去將軍的那些家人以及跟隨者,誰又能知道他們何時又捧出這麼個將軍呢?

    歷代君王絕不會容忍有人危及到自己的江山。一朝將軍聲望越高,招來的忌憚和嫉妒只會是越來越多。直至臨點,一朝爆發,羣臣便會揪着將軍的錯處,除之而後快。不僅皇帝能從將軍手中奪回兵權,羣臣也能分食將軍手中的權利。

    可靖安侯死後兩月,孝恭帝性情大變,朝野上下人人自危。

    一切不由得知,史書皆是由後人撰寫,蕭明赫無法得知著書之人爲何不講靖安侯之名記下。

    寥寥幾筆,寫盡一個朝代的更迭,更是寫盡了一代人的生死歸屬。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