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影視世界從做廚師開始 >第六百七十八章 只有三百萬戶的大唐
    這日。賕

    蘇明哲在太極宮含元殿召集百官,開大朝會,準備把自己思考的幾個國策推行下去。

    唐朝的大朝會,一個月一次,要麼在月初,要麼在月中。

    這一次的大朝會在三月十五召開。

    衆人上朝後,紛紛把分屬各自部門的事務,向皇帝稟報。

    蘇明哲並不輕易發表意見,只是推給朝中三公九卿商議處理,表示了自己垂拱而治的態度。

    古往今來,朝廷大臣們,就喜歡皇帝垂拱而治。

    只有皇帝垂拱而治,這才代表國家進入了昌盛時代,也代表了朝政清明。賕

    大臣們開口講的事情,還都挺繁雜。

    比如說魏徵,一會說御史大夫的工作,一會稟報太子東宮的事情,一會又彙報少府的數據。

    魏徵作爲當朝丞相,竟然負責這麼多事,也是因爲貞觀初年的一個奇葩現狀導致的。

    貞觀初年,李世民命令房玄齡省並冗員,全國在冊官員只有六百多人,這就導致,很多官員都是身兼數職。

    而地方政務基本上都交給當地門閥掌管了。

    這裏面要說明兩件事。

    首先,房玄齡省並冗員,全國在冊官員只有六百多人,不是說,這六百多官員就能把國家治好,而是因爲能用的可靠官員就這麼多。賕

    第二點,一個國家只有六百多官員,由此可以想象一下,大唐雖然號稱一統天下,實際上皇帝的話,在離開長安城以後,就需要門閥勢力來配合才能執行下去。

    而之所以,在貞觀年間出現這些事情,主要還是因爲中原動亂四百年,全國總人口也就是三百萬戶,一千多萬人罷了。

    人口就這麼一點,還遍佈全國。

    地廣人稀,就是目前大唐最大的特點。

    想要治理地方,朝堂也只能依靠地方的門閥望族來完成。

    爲此,楊廣推行了科舉制,想要收繳寒門子弟爲自己所用。

    結果,這些寒門子弟自己不爭氣,稍微有些才能的,就紛紛投靠本地望族門閥。賕

    而那些有大才能的,又對朝廷缺乏敬畏之心。

    最終結果,就是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科舉取士,竟然只收到了二百零五人。

    簡直成了笑話。

    要知道,在明清時期,一次科舉,最低取士數量都是三百人。

    換句話說,唐太宗在朝二十三年裏,取士的總數量還不如明清時期一次科舉取士的數量多。

    在這種情況下,蘇明哲治理國政,也就沒想着要和那些門閥勢力對着幹。

    等到衆位大臣議論完事情。賕

    蘇明哲這纔開口道:

    “太子丰姿峻嶷、仁孝純深,孔穎達、顏師古、于志寧、杜正倫、魏徵等東宮署官,功不可沒。朕欲擴充國子監,收攏天下幼子授之以學,廣開民智,讓我大唐子民,人人如龍……”

    國子監內,又分成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律學、書學、算學六門。

    這幾者差別,與學生的父輩、祖輩官爵身份有關。

    其中國子學、太學、四門學,分別面向三品、五品、七品以上官僚子弟,主要學習儒家經典。

    律學、書學、算學,則面向八品以下子弟及庶人,主要學習專門技術。

    其中,國子學生員三百人,太學五百人,四門學一千三百人,律學五十人,書學、算學三十人。賕

    看看國子監各個層次學生的數量,就知道這大唐被誰把控住了。

    蘇明哲如今一開口,要擴充國子監,在場大臣們全都眨了眨眼,紛紛上奏,請皇帝三思。

    “朕意已定。”

    蘇明哲不給大家拒絕的機會,還直接下了明旨:

    “孔穎達,當年宣父(孔子)‘有教無類’、‘因材施教’,收弟子三千,賢者七十二,你身爲國子監祭酒,當學習宣父,不可固守五經常義,有門閥望族、寒門貧賤之分,以後律學、書學、算學三門擴充一事,就交由你負責,魏徵、司馬才章輔佐之。國子學、太學、四門學轉交由顏師古負責,于志寧、杜正倫輔佐之。”

    諸位大臣聽到皇帝這麼下令,頓時都知道,這件事是皇帝深思熟慮的結果。

    不少人都把眼神瞄向了孔穎達和顏師古兩人。賕

    孔穎達,是一個敦厚長者,爲了學問,不惜得罪皇帝,看到太子李承乾出錯,還能耿着脖子,拉住李承乾讓他認錯改正。

    如今,蘇明哲把孔子都搬出來了,孔穎達如果還想認祖歸宗,就必須捏着鼻子,領下這個命令,去教授寒門子弟。

    魏徵、司馬才章,也都是好面子的人。

    在蘇明哲搬出孔子這個招牌以後,如果不想死後得到惡諡,肯定也要盡心盡力輔佐孔穎達把這事辦好的。

    而顏師古是堅定的九品中正制支持者,特別厭惡寒門子弟。

    他曾經因爲厭惡寒門子弟被貶官,卻依舊死性不改。

    蘇明哲也不奢望,自己一個命令就讓顏師古改正過來,乾脆讓他繼續發揮餘熱,去教授官宦子弟。賕

    又讓于志寧、杜正倫這兩個讀書讀傻了,好名務虛的書呆子輔佐他。

    朝中的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蘇明哲這是想做什麼。

    左丞相,也就是尚書左僕射房玄齡,心知事關重大,連忙出席,拜首道:

    “陛下愛民之心,天下共鑑。只是,如今春耕在即,這國子監擴充一事,還請緩些時候再議。”

    房玄齡沒說支持不支持,只說,現在是春耕時期,不能發動百姓服役。

    在古代,春耕時期,就是農忙時節。

    在農忙的時候,國家不打仗,也不能發動勞役,否則就是不體恤民時。賕

    這是常識。

    其他大臣聽了房玄齡給的理由,紛紛跟着附議。

    蘇明哲見先開口抵制自己的人,竟然是百官之首房玄齡,雖然心有疑惑,作爲自己的心腹大臣,爲什麼也不支持自己。

    但是,眼看所有人都附議了,蘇明哲只能皺着眉點頭道:

    “擴充一事,可以暫緩到農閒時分。但是,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言前定則不跲,事前定則不困,行前定則不疚,道前定則不窮。諸位卿家回去以後,要好好思考一下此事的利與弊。”

    眼看着衆人抵制,蘇明哲也沒心情說其他事了。

    罷了朝會,蘇明哲叫了聽政的太子李承乾,準備去東宮看看孫子。賕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