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第一百四十二章 這皇位不坐,也要打!
    除此外,整個大明朝內部,有不少地方也出現了起義造反的事情,只不過因爲規模還很小,所以朱瞻基也並沒有太過在意。

    他真正在意的是,這些國內起義的背後,是否有那些官紳士族在背後支持。

    只不過這件事還在調查當中。

    並沒有一個切實的結果。

    尚書房內。

    朝廷的所有重臣都齊聚於此,除了這些大臣們外,之前趕到京城內的那些藩王們,也都聚集在這裏。

    看到、聽着這些從大明朝各地傳來的消息時,所有人的臉上都寫滿了凝重之色。

    往日,這些事情隨便挑一件都是國家的首要大事。

    可如今,這些事情卻完全扎堆兒的聚集在了一起冒出來。

    即便這尚書房中匯聚了天下首屈一指的智庫們,但在短時間內也完全想不到一個什麼好的辦法。

    如果只是針對其中一兩件事,或許他們可以很輕鬆的解決,可如今,大有天下皆反的味道。

    南邊兒、北邊兒、東邊兒,西邊兒,全都是人,全都是麻煩,還都是大麻煩。

    東北有女真、西北有瓦剌、南邊的交趾有以黎利爲首的各路起義軍。

    東邊兒,還有倭寇偷雞摸狗。

    內部,還有各種起義。

    短短的時間內,原本看似鐵桶一般的大明朝,竟顯得千瘡百孔。

    如此多的問題勐地全部暴露出來,可偏偏朝廷內部最強大的五十萬大軍,卻還在那關外。

    朝廷手中的兵力有限,能力有限,又如何能面對這麼多的問題。

    就當所有人都因爲這樣的局面而焦頭爛額的想不到任何辦法時。

    那作爲兵部尚書的楊士奇,在仔細的琢磨了一下後,還是第一個站了出來。

    沒辦法,他是兵部尚書,又是如今朱瞻基在朝廷內勢力的代表人物,這個時候他不站出來說話,還等誰來?

    只見那楊士奇緩緩來到了羣臣之前,對着那穩穩坐在尚書房龍椅上的朱瞻基說道:“殿下。”

    “微臣有幾句話,雖不是什麼良策,但或許對殿下應對如今局面有些用處。”

    聞言,朱瞻基自然不會拒絕。

    如今別說是這些大臣們了,就是他朱瞻基自己,也是想不到什麼好的辦法。

    畢竟他也沒想到一下子會出現這麼多的問題。

    可就算問題再多,如果手底下有人,有軍隊,逐個解決就是了,可偏偏是沒有可用的兵力。

    朝廷其它的那些兵力都是鎮守一方,絕不可動的。

    一旦動了,那些地方也絕對會跟着起動亂。

    到那個時候,這窟窿可就堵不過來了。

    也在這時,那楊士奇在聽到朱瞻基的允諾後,便緩緩開口說道:“如今我大明朝內的局勢可以說到了十萬火急的地步,四面八方全部有外敵,在這種局面下,一招不慎,滿盤皆輸。”

    “並且,朝廷只有一次出手的機會,一旦選擇上出了問題,或者在戰場上被拖住,朝廷將無兵可用,無棋可走。”

    “打仗,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如今大明朝四周的那些外敵看似來勢洶洶,大有顛覆我朝的心思。但在微臣看來,他們不過就是狐假虎威,藉着我朝大軍叛亂,內部混亂的時機,想要趁機瓜分我大明朝疆土。”

    “若是五十萬大軍無恙,以這些人的實力,絕不敢造次。”

    “所以,微臣以爲,如今大明朝表面這些疑難雜症,歸根結底就是關外五十萬大軍引起,只要關外動亂平息,四面八方的動亂造反,頃刻間便會雲消雲散。”

    “可如今朝廷兵力有限,能夠做的事情實在有些,若再不將所有能力匯聚在一處,集中一點擊破,那真就是東補西漏,西補東漏。”

    “臣斗膽,請殿下暫時放棄邊疆諸事,即刻登基,以九五之尊的皇帝之令,昭告天下漢王與趙王的謀逆之舉,舉全國之力,討伐漢王趙王,配合明軍五十萬大軍內如英國公張輔、大將陳懋、御前營樊忠等忠心朝廷,卻被漢王趙王裹挾之人,一舉將漢王與趙王拿下。”

    “如此一來,山海關外大局一定,四面八方的危局定然可解,至於那些外敵賊寇們從我大明朝吞下的那些好處,到時候自可讓他們全部都再吐出來!”

    不得不說,這楊士奇是真厲害。

    縱然如今這局勢看似混亂不已,彷佛天下皆敵,可這楊士奇依舊還是從這紛亂的局勢當中看出了一條解決之道。

    尤其是其對這一次天下大亂的看法,切實的說中了其中關鍵。

    關外五十萬明軍的叛亂,是一切禍亂的根源。

    如果沒有這一檔子事,這些人絕不敢在這個時候聯合起來同時叛亂。

    哪怕就是皇上朱棣駕崩、太子身故,他們也絕對不敢!

    可沒有辦法,如今的局勢是,不僅老皇帝駕崩,太子也跟着身故。偏偏在這個時候,漢王和趙王還聯合起來,攜手中的五十萬大軍之威,在關外公然造反,時刻威脅着朝廷。

    要知道,如果他們還在應天府的南京城內,距離邊疆或許還安全一些。

    可如今,他們是在順天府的北京城內!

    山海關,距離京城不過區區三四日的腳程。

    如果是騎兵,很可能只需要一天多的時間便能直接打到北京城下。

    一旦被五十萬大軍圍在城中,大明朝的政權顛覆,便在朝夕之間了。

    所以,那些邊疆的外邦,那些原本在明朝統治下的異族之人,還有朝廷內各地的起義軍,正是看中了這一點,知道朝廷一定會先解決關外的五十萬大軍,而不會集中力量去對付他們,所以纔敢如此肆無忌憚的動手。

    讓明朝內部自己互相消耗去,他們趁機會能佔多少便宜佔多少。

    對於楊士奇的話,朱瞻基很認同,想要解決目前局面,首先必須要解決的就是關外的五十萬大軍禍患。

    解決了這一禍患,其它的那些問題都會迎刃而解。

    不僅是朱瞻基,一旁那些正在爲此事一同焦慮的大臣以及藩王們,也都是眼前一亮。

    不得不說,這辦法雖然沒有任何具體的實施策略,但卻讓在場的衆人撥開迷霧,看到了事情的本質。

    而如今的一切霍亂之源,便是那關外的五十萬大軍。

    一時間,這在場的不少人都如夢初醒,然後驚歎的說道:“楊大人一語驚醒夢中人啊.....”

    “楊閣老高見啊!”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