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大明:讓你勵精圖治,你去養生? >第一百八十六章:航海時代開啓!
    登基大典結束之後。

    作爲朝廷近期最重要的事情,建造海船的事項也是被朝廷和朱瞻基當作了現如今的頭等大事。

    除了朝廷內部集中全力開始對海船進行營造的同時。

    朱瞻基還同樣發佈了一條他登基之後,宣德年間的第一條政令。

    鼓勵民間開設船廠。

    三年之內,船廠免除所有賦稅,包括船廠內部人員的稅收。

    同時,在大明朝幾個大型的出海港口開設港司衙門。

    所有出海的船隊,都需要在這裏通過註冊身份後,才能離開港口到各地通商。

    並且要求新開通的港司衙門開設招商引資的項目。

    對外宣傳有關於朝廷對開通民間海路的優惠政策。

    並且承諾會在這些港口開通大明朝內部的直道。

    這些直道,會連接到周圍各個大型的城池。

    幫助從海上運回的貨物在最快時間內分發到各地。

    總之,朱瞻基根據實際的情況,幾乎爲那些民間從事海路貿易的商人想到了所有需要考慮的實際問題。

    並且根據這些實際的問題,集中朝廷的力量,爲他們去解決。

    當然,如果僅僅只是這些,那對於朝廷想要振興海上貿易,強化國內造船產業來說還是有些不夠的。

    畢竟,不管是作爲商人還是承辦廠辦的人而言,他們最重要的是看到利潤。

    海上貿易對於他們而言,甚至於對這個時代而言,都還是一種比較新奇的買賣。

    這中間有多少的利潤,有多少的賺頭,又有哪些風險,他們壓根不清楚。

    畢竟,不是所有人都有那馬寶的經驗和見識。

    所以,若單單只是這些優惠,便註定了朱瞻基的期待是不可能被滿足的。

    畢竟,朱瞻基想要的可不僅僅只是一個花架子。

    按照他的想法,海上貿易及相關的產業,是要辦成像後世房地產一樣的脊樑產業。

    是要被朝廷傾注無數財力物力的產業,是接下來十年,甚至於二十年內,成爲大明朝經濟上蓄水池作用的產業。

    單單這些,是絕對不足以達成這個目的的。

    所以,在這些政令之外,朱瞻基還有着一張王牌沒有打出。

    那就是允許日後那些民間船隊在外開設礦產!

    就好像東瀛石見這個地方的銀礦,一旦朝廷真的允諾了這樣的條件,那麼,大明朝內部的那些私人民間船隊商會,就可以通過組織自己的船隊,在外開設銀礦,亦或者在那些土著的手中收購銀礦開採。

    這中間的利潤有多大?

    去的時候裝一船的空氣,回來後便是滿船的金銀。

    多的不用說,只一趟,就足夠無數人一輩子喫喝不愁。

    在這種情況下,海上貿易相關產業的發展,還需要朱瞻基去強求嗎?

    當大明朝屬於朝廷的船隊在回來之後,無數人看到那滿船的金銀後,他們會怎麼想?

    肯定是會眼紅的。

    在這樣一個時候,朱瞻基告訴他們,你們不用眼紅,有好事,咱們一起做。

    可朝廷是不可能給他們提供海船的。

    到那時,想要出海裝錢,你首先得有工具。

    不能說撿錢的事情還得朝廷給你準備好了裝錢的麻袋吧?

    其實又何止是那些大明朝內部的權貴們。

    就是平民百姓,也可以做。

    這一點,朱瞻基也是想到了。

    有這好事,朱瞻基這種人又怎麼會甘心讓那些既得利益階層的權貴們全部佔了。

    當然,權貴本身也沒有錯。

    讓他們佔便宜也是肯定的。

    只要朝廷將這個條件放寬,那權貴肯定是第一批喫蟹的。

    但權貴階層在喫肉的同時,朱瞻基也不會就這麼看着他們坐大。

    甚至於形成前幾朝所存在的士族世家。

    這種級別的存在,幾乎就等同於後世的資本了。

    雖然出現資本是這條路上必然會出現的。

    畢竟想要發展,想要快速發展,利益就不能握在伱一個人的手中。

    利益一分攤,類似於資本性質的存在必然會出現。

    但還是那句話,有所賞,必有所制。

    如果朱瞻基沒有想好如何對待和制約他們的辦法,他就絕對不會將這個潘多拉魔盒給打開。

    而給予尋常百姓,給予真正民間利益,便是他對策中的一條。

    通過朝廷所設立的錢莊,放貸給民間那些沒有前期銀錢儲備的商會。

    然後幫助他們形成一支支滿足出海條件的船隊。

    當然,利用民間資本的崛起,給民間尋常百姓以階級晉升通道,來對抗現有權貴,維持雙方平衡,只是其中一條。

    之後朱瞻基還會利用關稅等等手段來制約。

    最終達到的目的是,產業發展了,大頭的利益依舊在朝廷的手中。

    畢竟關稅這個東西,要看你怎麼定。

    而在想清楚接下來一切情況的朱瞻基,自然也裝作無意之間的舉動,將自己想要將海上貿易的條件放寬,給予民間機會的想法,‘不經意’的透露給了朝廷的官員們。

    伴隨着朱瞻基的‘無心之失’,整個京城內部,瞬間出現了一場有關於海上貿易以及開設銀礦的輿論風暴。

    幾乎所有人都在討論着這件事。

    畢竟這背後的利益太大了。

    大到任何一個家族都不能視若無睹。

    早在朱瞻基還是太孫的時候,他在改制了有關於稅收的制度後,農耕,收購土地,已經無法再讓那些既得利益者,也就是大明朝的權貴階層們躺着賺錢了。

    他們想要賺錢的慾望,幾乎已經爆棚了。

    如今,終於是讓他們看到了一條全新的道路。

    也是朱瞻基引導他們看到的道路。

    所以,在得到了確切的消息後。

    已經有無數人開始籌備這件事了。

    首先第一件事就是去哪裏搞船隻。

    朝廷的船隻不用想,民間也沒有自己建造船隻的船廠。

    那怎麼辦?

    只能是自家幹。

    並且,在所有人都想要出海的情況下,自己搞一個船廠,那不也是躺着賺錢嗎?

    船廠的大批出現,帶動了無數尋常百姓的就業機會。

    百姓們有錢了,周圍的經濟就會好。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