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在這本《重生射鵰之劍歸何處》剛剛完本的時候,徒己就想着該寫點兒什麼。

    當時爲了讓前後兩本書能夠無縫銜接,忙着開第二本《修仙大唐之問鼎滄溟》,就很無奈地給耽擱了。

    前兩天,突然接到責編的消息,說2月7日00:00,打算在平臺上對這本《重生射鵰之劍歸何處》進行完本推,又有一些一路陪伴着走來的書友,也曾私信要求再寫點兒什麼。

    於是,就有了這麼一篇東西的產生。

    至於叫什麼呢?

    直到打開文檔,開始敲擊鍵盤的時候,徒己依然沒有想好。

    索性就沿用了三十多年前,上中學時候的習慣,直接命之爲“無題”。

    雖然題目沒有,內容上還是打算說幾件事情的。

    一、《重生射鵰之劍歸何處》這本書產生的起因和最初的掙扎

    首先,想寫一本一直是徒己的一個夢想和願望。

    早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的時候,徒己就曾經着手寫過一部純粹的武俠,你個年代沒有電腦,就是用最老式的紅色橫條的“稿紙”在手寫。

    100頁一本的稿紙,整整寫了一本半,最終故事也沒寫完,一準備中考給耽擱了,就再也沒撿起來。

    其次,徒己是一個非常喜歡看書的人。

    跟那個年代的大多數人一樣,徒己也是從典型的“蘇紅”文學入手的。

    可惜,牀頭和書架上,擺放更多的卻是武俠。

    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臥龍生、李涼、蕭逸、上官鼎、黃鷹、陳青雲、柳殘陽、獨孤紅、諸葛青雲、雲中嶽、上官飛……

    一長串的名字,徒己也不知道,自己到底看過了多少本紙質的武俠書。

    只知道高中校門口,那兩家一毛錢能借一本書的書店,一家叫做“子曰”,一家叫做“天天”。

    高中還沒畢業,他們兩家書店裏,已經找不到沒看過的武俠書了。

    上大學的時候,倒是容易統計一些,因爲每借一本書,自己的借書卡里都是有紀錄的。

    可惜,那時候大學的圖書館有規定,像這些“文學類”的書籍,一個人一次只能借一本。

    於是乎,經常借用同寢室兄弟的借書卡,就爲了一次能夠把一套書三本或四本都借齊了,省得看完一冊總找不到下一冊在哪裏。

    這樣一來,就又記不得準確的數字了。

    大學畢業前後,纔開始看電子書的吧?

    不過,那時候的手機流量實在是太不頂用了,再回想直板諾基亞那麼小的黑白屏幕看書,都不知道當年是怎麼熬過來的?

    穿越、重生、修仙、體育、架空、歷史、軍事……

    能看的電子書太多,徒己也就沒什麼偏愛了,反倒是武俠類的看得有些少了。

    後來,智能手機的普及,徒己看書的速度倒是提了上來。

    週末的時候,恨不得能夠連續二十多個小時不眠不休,就爲了一口氣幹完一部兩三百萬字的書。

    再次,徒己也算是一個“有情懷”的人。

    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恰逢疫情被風控在家,原來做的一個項目也擱淺了,難得有了一個相對空閒的時間。

    坦白來講,最開始寫的時候,只是想着懷念一下兩位老先生。

    一位是金庸先生,一位是單田芳先生,他們兩位算是從徒己六七歲開始,就“陪伴”着一路成長的人,一位用聲音、一位用文字。

    這本書,剛開始並不是在起點平臺發佈的,一直都知道起點的要求相對嚴格一些,而且競爭也相對慘烈一些。

    可惜,徒己選擇的卻偏偏是金庸先生的同人題材,連換了兩家平臺,他們都沒有發佈這個板塊的資質和權限。

    最終,才投到了起點中文網,也許,兜兜轉轉都是緣分吧。

    二、說說這本書吧。

    關於穿越或重生到金庸武俠中的網絡,十幾年來,徒己看過的至少也不會低於三百部吧?大多集中在天龍、雙鵰、倚天和笑傲。

    這本書的主角,一開始就想着不採用書中原有的人物,而是選擇跟原有的主角伴生的關係。

    因此,在第一卷“大漠風情”裏,算是向金庸老先生致敬,也是向心目中的郭大俠致敬,自己設定的主角反而戲份少了一些。

    卻也因此受到很多書友的指責或抨擊,從一開始就讓很多書友失去了看下去的興趣。

    這是徒己第一本書,前一個月的內容,的確顯得稚嫩了一些,這個是毋庸置疑的。

    真正完全獨立劇情發展,是從第三卷“攜侶江湖”開始的。

    這個時候,其實已經不純粹是“射鵰”的元素在主宰這個劇情。

    很多人寫金庸武俠的穿越,喜歡在諸多個平行世界裏穿梭,而徒己的思路初衷,就是完全立足於“射鵰”,其他或前或後的元素,可以有機地結合進這本書裏來。

    在這本書的寫作中,徒己認爲出現過一個巨大的分歧和轉折,使得後半部書被很多書友不接受,從而棄書而走。

    那就是主角身份的設定,徒己將他設定成了宋寧宗趙擴的親子,從而加重了朝堂、軍旅的戲份和色彩。

    實話來講,的確因此損失了很多的數據和書友,但是,如果讓徒己再重新選擇一次的話,徒己依然會做這樣的設定。

    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那麼,什麼人可以算是江湖中人呢?

    販夫走卒?和尚道士?白髮垂髫?將軍書生?還是皇帝乞丐?

    再問,什麼事可以算是江湖中事呢?

    爭風喫醋?打打殺殺?口誅筆伐?快意恩仇?還是家國私慾?

    單老師常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shaishai)”。

    每個人筆下有不同的定義,每個人眼中有不同的江湖。

    無論寫成什麼樣的,都會留有遺憾,也都會有它存在的道理。

    徒己願意用自己的思路,跟衆書友分享一個,在腦海中縈繞了很久的江湖故事。

    這個江湖故事寫完了,也許就再也不寫武俠了。

    三、曾經勾勒過,卻不曾在書中寫出來的人物發展或去向。

    第一個,入汴梁滅金時,屠戮完顏氏皇族。

    如果主角單單的就是趙宋的子孫,有此想法或行爲都是完全能夠理解的。

    畢竟當年的“靖康恥”,可不僅僅是三個字這麼簡單,那也是一副殘忍的殺戮圖,也一段不堪回首的血淚史。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