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八零裸婚日常 >第119章 第章 牛吹大了
    給合夥的西餐廳拉生意的最佳選擇當然是藉助電視臺或者報紙。

    如今在油城陳茶就是個行走的新聞。

    她跟程樘是全市第一對收入過十萬的農民夫婦。

    陳茶自己還是全鎮乃至全縣最年輕的唯一的女村長。

    不但是個女村長,還是遠近聞名最美最會賺錢的女村長。

    陳茶還是市裏點名表揚的見義勇爲好青年。

    她跟程樘協助公安部門端掉了一整個人販子窩點。

    因爲陳茶獲救的婦女兒童嬰兒多大幾十個。

    至今還有受害者家屬的感謝信從全國各地寄過來。

    別說本地的電視臺跟報社都想採訪她,就連省電視臺都邀請她到臺裏接受採訪。來回車票跟伙食費都報銷。

    但是都被陳茶婉拒了。

    一來她太忙抽不出空,二來就是爲了等到現在。

    電視臺和報紙需要她的新聞,她則需要電視臺或者報紙來跟全市的人說她開了一家餐廳。

    那會兒陳茶還不知道這種行爲叫廣告。

    只知道第一次在錢榆村接受採訪那次提完了他們家的華樘傢俱後,生意源源不斷的送上門。

    直覺告訴陳茶,在採訪的時候提西餐廳也可以。

    所以第一次跟莫莉談生意的時候她就想到這個事了。

    又過了兩天,等淤好的沙土地乾的差不多了。

    陳茶讓程樘帶着人把建材運到這片新整改好的土地上。

    程樘如今做裝修,對建材市場很熟,能拿到的價格很低。

    陳茶電話聯繫了上次來採訪她的女記者,以及縣電視臺和市裏其他幾家報社一起到錢榆村來。

    表示希望他們來幫忙宣傳一下蔬菜大棚的事。

    上次女記者報道的十萬元戶因舉報人販子被全村攻擊的新聞,引起了全市極大的反響跟關注。她本人還因此獲了好幾個大獎。

    這次陳茶一說還有續集可以採訪,女記者二話不說,推掉其他採訪先趕到了錢榆村。

    “你說你跟錢榆村的故事有續集?什麼續集?你這是又要進行什麼大動作?”女記者興沖沖地問。

    問這話是私人問題,並沒開始錄像。

    陳茶把所有的採訪記者都領到了錢榆村剛剛開始動工的溫室大棚前。

    她先回答了女記者的問題:“上次你來,我跟村民發生了分歧,鬧了些不愉快的事。如今他們接受到了各界的教育,思想上也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另外,上次的事情給我的感觸特別深。讓我明白,只有我自己進步不算進步。和大家一起進步纔是時代的需要。所以我自告奮勇毛遂自薦當了錢榆村的村長。”

    女記者聽得眼睛一亮,這反轉!這波新聞收視率又穩了。

    他們找了個適合取景的地方,架好機器。

    錄製前,陳茶不好意思地笑笑,“有個不情之請。大家也都看見了,我如今行動不便。站或坐時間久了都有些難受,所以麻煩大家把問題整理一下,去同存異。儘可能的縮短錄製時間。當然,如果我回答不全的,可以請我們的村民幫忙補充。”

    大家都知道陳茶下個月就要生了,都能理解紛紛表示配合。

    多數記者想問的問題也都大差不差。

    不外乎,舉報拐賣婦女兒童後續,以及陳茶是怎麼反轉當村長的。

    錢榆村在這次洪災中的表現,受到的損失,災後處理工作。

    還有他們所在這片土地的情況,以及在施工的大棚問題。

    最後一個環節是個人採訪。

    也是陳茶的主要目的。

    “如今國家鼓勵先富帶後富,鼓勵婦女走出家庭更獨立更能獨擋一面。

    我覺得這是好事,也一直在響應號召。在錢榆村,我跟不少女同志有很多跳出家庭的合作。

    比如茶茶小賣部是我跟村裏一位剛生了孩子的母親合夥開的。村裏還有不少婦女跟我一起合夥養蠶。我最小的合作伙伴還在上小學,但是她做的非常好。我相信她將來一定會成爲新時代最需要的女性。

    除此之外,一次偶然機會我還認識了一位從國外留學回來的年輕知識女性。跟她交流的過程中我受益匪淺,並且也已經跟她達成了合作意向。”

    陳茶指了指身後在建的大棚,繼續道:“號召村民們蓋溫室大棚種植反季節蔬菜就是我就是我跟那位女性合作後纔有的想法。

    那位女性朋友叫莫莉,才二十出頭的她作爲一個留學歸來的高知識女性放棄了穩定體面的工作,冒着巨大風險開了咱們市裏第一家西餐廳。並且她還是一位特別棒的西餐大廚。能讓大家足不出戶就嚐到國外的食物。比起走出去,我覺得帶回來對我們國家的發展,百姓的生活更爲有意義。

    我們走出去是爲了學習其他國家先進的技術和經驗,帶回來是把學會他們的技術經驗帶回來。”

    有的記者當場就反駁陳茶:“陳村長,不過是喫個西餐,不算是帶回來吧?難道學外國人喫飯也算是什麼技術經驗嗎?”

    陳茶點頭,看了問話的記者一眼並不惱,含笑道:“這位同志問的好。我相信很多人都會有這樣的想法。對,單純只是填飽肚子的學習肯定沒有任何意義。說句妄自菲薄的話,最起碼我們錢榆村的村民們不會去那家餐廳喫飯。爲什麼?

    因爲貴還喫不飽。連筷子都沒有隻提供刀叉。咱們農民的手扛的了鋤頭拿的起繡花針,還真搞不定這左手刀右手叉。確切地說根本不想搞定,大口喫肉大口喝酒才香!

    可是咱們油城現在越來越多的幹部、工人、學生需要出國進修、培訓、唸書。那這些人是不是得在國外生活?是不是得喫人家的飯?到人家的地盤說不利索人家的話,不懂人家喫飯的規矩禮儀,讓我們艱難的國外求學之旅更是雪上加霜對不對?

    有需求的人去西餐廳喫飯,可以提前適應外國的人飲食文化,這在將來出國時是不是就熟悉適應些?說不定連水土不服都免了。退一萬步講,在外國勤工儉學去西餐廳的話不會因爲什麼都不懂被老闆訓斥。

    再來就是,新的行業會帶來新的生產需求。

    莫莉開的這家西餐廳,主菜以牛肉爲主,各種蔬菜水果爲輔。所以作爲合夥人,我在錢榆村荒地裏養了些肉食牛。還想到了建這個建蔬菜棚。到時候冬天也能有源源不斷的蔬菜送到千家萬戶的飯桌上。”

    說到這陳茶有幾分不好意思的笑笑:“說起這事,其實還有一點點私人情緒在裏面。懷孕初期口味多變,有次想喫個西瓜,我愛人跑了大半個縣城都沒買到。我想着如果種好大棚,最起碼像我一樣饞嘴的孕婦就有口福了。”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