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重生之神級操盤手 >第四百二十三章 走向現實的
    “錢主任,如果沒有什麼別的事情,我就先去忙工作了。”祁進國轉過身,對白胖中年人說道。

    有些事,基調已經定下了,就不會再有什麼商量餘地。

    原則就是原則。

    “等等!祁部長,我能跟他們一起去黔南地區嗎?”

    錢主任急忙叫住他,漲紅了臉懇求道。

    自己手裏的幾份學生檔案,對方一份都沒有要,說不憋屈那是不可能的,他倒要想看看無窮大公司,招人的具體標準是什麼,是不是真的有那麼公平公正。

    “呂工,你怎麼看?”祁進國側過身,看向了旁邊的清瘦中年人。

    “可以倒是可以,聽這位同志的口音,應該也是從百京來的吧,不過這次我們要去的地方,可是黔南的一個貧困縣,路途遙遠不說,那邊的環境也可能會比較惡劣,你要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呂姓工程師上下打量了他一番,沉思片刻後說道。

    “沒事沒事,我不介意,說起來,當年我也是下過鄉的”錢主任見對方沒有拒絕,心中舒了一口氣的同時,又重新打開了話匣,互相攀談起來。

    祁進國在告別幾人之後,並沒有前往人事部安排今天的工作,而是繞路到了監察部門,專程找到了李雲,和他進行了密切交流。

    最近一段時間,投遞簡歷的高校大學生,明顯增加。

    甚至不乏有一些名校海歸、高知識分子,這些人羣的增長,給他們人事部也增加了不小的工作量。

    因爲在做背景調查的時候,如果對方一直呆在國內還好,要是有留洋經歷,誰知道他們在國外具體情況是什麼樣的,又或者接觸過什麼組織。

    這些都不得而知,讓他們不得不慎重。

    李雲對此深以爲然。

    多年的反間諜經驗告訴他,高校大學生,恰恰是境外間諜策反的重點對象

    二零零七年,四月六日。

    嫦娥一號繞月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升空。(比歷史上早半年)

    這是華夏航天的第三個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技術,使華夏成爲了世界上爲數不多,具有深空探測能力的國家。

    不過。

    不管國內,還是國際上怎麼變化,遠在非洲的基地,都按部就班,實行着當初建立這個基地的初衷。

    和華南市總公司研發,爲了商業化,爲了賺錢不同。

    非洲基地,在滿足自給自足的條件之後,所有的研究,都是圍繞着一個主題來進行——那就是烏托邦計劃!

    趙工站在高高的自動化工廠上方天橋,俯瞰着下方的各種機械設備。

    他年初不遠萬里從國內來到非洲,是爲了完成陳偉東交待給他的任務:用從德國買到的四臺大型高精密車牀,作爲母機,在這裏建立一個初步的工業體系。

    同時,還要負責製作一些超高精密的特殊工件。

    只不過,非洲基地這邊的高級技工人員,還是太少了,只有六十多人。

    這麼少的人,想要完成基地研發部門,設計出來的各種超高精度樣品,難度非常之大。

    全靠從華夏國內,帶來的高精密度自動化生產線,才總算能做出讓研發部門滿意的樣品來。

    自動化生產線,強調的不是批量生產能力,而是儘可能的將產品保持最高品質。

    所以,雖然自動化生產線,一共有兩個廠房,上萬平米,但生產能力僅僅只能夠支撐研發部門的小規模試驗,並不能滿足大批量生產的需要。

    基地裏面還建有一個小型的特種合金加工廠,平時會從非洲各國購買一些原材料,自行小規模生產,不過產量也就能維持基地研發部門的試製而已。

    有些新配方材料,連特種合金廠也無法提供,全靠實驗室製備。

    無論從成本計算,還是數量上來說,都無法承擔大批量加工的要求。

    在廠房相鄰不遠處的地方,還有兩個特種加工車間。

    那裏加工的都是一些對環境、溫度有要求的特殊部件,裏面的製造設備,一些是從國內運來的,更多的是根據加工需要,自行製造的加工設備。

    趙工在天橋上看到一個部件加工完畢,立刻從天橋上走了下來。

    “這個小型火箭發動機,總算完成了,我這就給設備項目組送過去。”他從工作人員手上,接過一個兩尺來長的玻璃盒,裏面有一個直徑相當於成年人拳頭,二三十公分長的火箭發動機。

    在玻璃盒上,貼上一張標籤之後。

    趙工將玻璃盒夾在手肘處,離開了防護嚴密的加工廠,走進了一棟五層樓高的基地辦公大樓。

    這棟樓並不算高大,外面看起來也樸實無華,是基地的行政事務大樓,裏面有很多工作人員來來往往,看起來非常繁忙。

    趙工拐了一個彎,走進右側的一條通道,推開了一個寫着“休息間”的房間大門。

    他走進去,裏面一個人也沒有,椅子都被擺放的整整齊齊,桌子上還有一盆花,靠牆的位置,還有一臺飲水機,一臺咖啡機和一臺可樂機。

    轉過身,房間的最角落還有一個衣帽櫃。

    趙工走了過去,將裏面掛着的幾件衣物,移往一旁,又把一個固定的掛鉤扭動了一百八十度,衣櫃壁緩緩滑向一旁,露出了一個電梯平臺。

    他走進去,關上電梯門,按下一組數字,電梯平穩的向下行。

    在電梯門關上的一瞬間,衣櫃的掛鉤也自動翻轉了一百八十度,重新迴歸正常。

    看上去,就像什麼也沒有發生過。

    基地的核心研究實驗室,全部都修建在地下兩公里的地方。

    爲了建立這個核心的地下研究機構,基地的工程隊,從來到非洲之後,就一點點向下拓展,不斷加固,直到下挖到接近兩公里的地方,才轉爲橫向掘進,並時刻進行固化處理,安裝各種液壓支撐臂。

    工程到現在,其實都還沒有完工!

    目前只是把主要的核心研究室,全部轉入到了地下,只在地面留有一些外圍實驗室。

    而按照最終設計,他們還要再向下掘進幾百米,建立一個小型工廠,囤積一批物資,用於在特殊情況下,隱祕的研製開發工作。

    參與烏托邦計劃的人,很多人都認爲,可能他們一生都看不到這個計劃實現的那一天。

    因此,如何在隱祕的條件下,堅持研究,成爲他們考慮的首選問題。

    趙工在這以前,也是這樣認爲的。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