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三百零六章:殺雞儆猴
    高牆內的人還在嚎叫。

    殺豬一般。

    張安世卻是搖搖晃晃,揹着手,走了。

    學習是痛苦的過程。

    什麼興趣都是扯淡的事,可能一開始,起始於興趣,可實際上……自人類開始有了知識傳承開始,學習就是痛苦的事。

    指望着這些傢伙們,高高興興地進學,單單隻憑着愛好,踏入學習的旅程,這根本就是不現實的事。

    張安世自己就是二世祖出身,難道會不知道這些傢伙們是什麼貨色?

    棲霞的變化越發的大了。

    市集經過了整頓之後,開始變得整潔起來,人流越來越多,前來尋找機會的商賈,想要在這裏翻身的三縣青壯男子,還有不少來購物的百姓。

    這裏的街道足足已有十七條,縱橫交錯,各色的鋪面林立。

    很快人們發現,這裏什麼都有,但凡能想到,甚至想不到的,都可在這裏購得。

    正因如此,這棲霞已成了整個南直隸趕大集的地方。

    哪怕是鎮江的百姓,若是有閒,也願意坐船來此走一遭,甚至還有一些自揚州來的旅客。

    江南的繁華,本質上就是水路所帶動的,縱橫交錯的河流,使這裏的運輸成本降到了最低。

    以往的時候,行船還是有些麻煩,有時等船有不確定性,而且經常有漫天要你的情況,甚至還有水盜僞裝戍船伕,接了人送到了江心便開始宰客。

    這是物理意義的宰客,白刀子進紅刀子出,人死便丟江裏。

    因而,古人對於出遠門,總是望而生畏。

    可棲霞的船行,在幾次的擴大規模之後,幾乎將觸角深入了每一處江南的碼頭,而且務求做到按時發船,張安世甚至要求船你也必須低廉。

    低廉到什麼程度呢?

    自鎮江的水路,至棲霞,足足有百里的水路,卻只需五個銅錢,哪怕是從蘇州來,也不過是十五個銅板。

    這不過是一頓飯錢而已。

    當然,船行這樣做,肯定是虧本的,不過好在,船行的貨運業務卻是日進金斗,依靠貨運來補貼客運,便可做到收支平衡。

    而這種低廉的船票價格,卻也帶動了整固江南的人員流動,當出門不再是危險且付出高代你的事,自然而然,人們也願出門採買和增長一些見識了。

    也自然而然,這其中獲利最大的竟不是南京城。因爲人們更願意來棲霞,這裏有圖書館,有百貨售賣的集市,還有大量的學堂,有乾淨整潔的街巷,甚至……這裏巡檢治下的巡捕們,也會兢兢業業地守護一方的安全,不似南京城的差役,見了生客,總是上前刁難。

    這裏還有許多的機會,到處都在招募僱工,無論上數十個對接各處的碼頭需要招募數不清的腳力,還有市集中所需的店員,以及各色牙行所需的捐客,那作坊對人力的需求也是最大的,甚至是連綿倉庫的庫管,趕車壓貨的車伕。

    更好一些的職位,譬如大夫、教師,亦或者是賬房,幾乎都在大規模地招募,且在這裏,人們也捨得給工價,一方面是買賣做的好,利潤可觀,另一方面,這裏就好像是吞噬人力的巨獸,幾乎任何時候都缺人力。

    哪怕是本地的婦人,也大多被紡織作坊所吸引,人們蜂擁而至。

    各處的工業園區,已開始規劃,鄺墊三人在各縣,已開始忙碌,他畢竟懂得和商人打交道,一面招商,一面選好了地址,招募了大量的人手開始平整士地,對土地進行規劃,制定出商人能夠接受,且官府也依舊可以接受的稅制的優惠,甚至在縣裏的鼎力協助之下,道路和運河,也開始修建。

    不少商賈紛紛受邀去走訪,萬事開頭難,廣鄺墊所在的蕪湖縣,敲定了一個鍊鋼的大作坊,後頭的事,反而輕鬆下來,不少的煤炭精煉的作坊,還有機械作坊,紛紛主動落戶,便是瞅準了這大作坊,爲將來供應煤炭和工具做準備。

    甚至商賈們也很快意識到了這工業園的好處,都在一個園子,各個作坊之間協調生產,也有好處,而且同在一地,與官府打交道,也多了一些便利,至於稅率的一些小小優惠,反而是小問題。

    鄺墊所在的蕪湖縣,之所以能夠有許多的大鋼鐵作坊落戶,本質就在於,這裏距離礦場近,源源不斷的鐵礦石,可以就近運至車間,而後進行生產,這大大的降低了運輸的成本。

    而其他的作坊願意來,則也是看中了這裏的鋼材,可以隨時爲自己的生產做配套,機械作坊所需的鋼材,可以直接從鋼鐵作坊那兒拉貨。

    至於紡織的作坊,也可與機械作坊有不少合作關係,這紡紗機便可就近供貨,同時就近請人檢修。

    至於這裏的碼頭,還有道路,雖還處於規劃,不過鄺墊雷厲風行,大家還是相信官府能夠兌現的,而且鄺墊這個人,沒有做官的架子,很隨和,你與他說一些商業上的難處,他能感同身受,可你若是拿一些東西去煳弄他,也能被他察覺。

    這工業園對於人力的需求,便已更大了。

    爲了解決人力的問題,幾乎各縣對於從其他各府流落於此的百姓都極爲歡迎。

    甚至棲霞,已有專門的牙行,爲了吸引人力,願意給人提供路費,專門前去接引。

    這個時代,農人是最苦的,地裏刨食,且這地還不是自家的,糧稅加上地租,留給自己的糧食所剩無幾,且還是看天喫飯,稍稍收成不好,便可能餓肚子。

    最重要的是,明明人力充足,可爲了提高地租,士紳往往會將土地分割成小塊租種出去,個戶越多,個戶對於士紳的依賴性便越強,而所能租種的土地,也不過區區十畝八畝而已。

    在這個時代,很難養活一家老小。

    於是不少人願來太平府做長工或者短工。

    有的人可能只是抱着打短工的心思來的,可覺得這兒雖然工作辛苦,竟可教自己一頓三餐喫飽喝足,還能閒下幾個錢,便連地也不願回去種了。

    這種情況,在太平府三縣,還有臨近各縣,算是十分的普遍。

    南直隸各府,已隱隱感覺到了壓力。

    這種壓力是空前的,附近各府各縣的士紳,不得不拼命地減少地租,試圖想要將那妄圖流失的人力填補回來。

    可即使這樣,去太平府的百姓,依舊絡繹不絕,何況彼此距離不遠,有不少人在太平府本身就有親戚,安置起來就更爲便利。

    起初許多百姓還開路引,到了後來,各府各縣便下意識地開始收緊路引,如此一來,便有人索性躲過巡檢司的盤查,悄悄動身。


章節報錯(免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