飄天文學 > 我的姐夫是太子 >第五百七十七章:神奇的事發生了
    夏原吉入宮。

    與朱棣奏對。

    不過君臣之間,似乎並沒有談幾句,夏原吉便告辭。

    隨即詔書頒來,敕命夏原吉爲教育部尚書,剋日上任。

    之所以朱棣沒有與夏原吉細談。

    其實這也是出於朱棣對夏原吉的掌握,畢竟君臣這麼多年,換做其他人,上一次就足以讓夏原吉死無葬身之地了。

    可最終,夏原吉也不過是致仕而已,而且很快,又接受了監督神道修建的職責。

    倒不是因爲朱棣徇私,而是對朱棣這樣的人而言,同樣的事,不同的人,其居心不同,自然會區別加以對待。

    雖人們常說君子論跡不論心。

    可實際情況中,卻是全然不同,朱棣至少還曉得夏原吉辦事還是牢靠的,而且並沒有什麼過於險惡的心思,而之所以鬧出上次的事,不過是夏原吉骨子裏讀書人的思維作祟而已。

    若說有什麼居心叵測的企圖,那就太過言過其實了。

    此番衆臣公推夏原吉爲新部尚書,也算是衆望所歸。

    一方面,文淵閣大學士們與夏原吉的關係都很深厚,又得到了禮部尚書劉觀的力薦,其他各部部堂,資歷都遠不如夏原吉,對夏原吉也算是敬重,自然都紛紛附議。

    至於其他的大臣,尤其是那些清流,別說在一次次的打擊之下,朝中的清流,已成了稀有物種,即便是有的,哪怕他們再如何腹誹夏原吉無恥,居然耍滑頭,兩頭下注。

    可細細想來,除了夏原吉之外,剩餘的人選,哪一個不是那些新政的死黨?

    這一個個的,都已將老子要弄死士紳這樣的話刻在臉上了,與其讓這樣的人擔任新部尚書,還不如夏原吉呢。

    夏原吉雖然首鼠兩端,可畢竟還是遮遮掩掩,猶抱琵琶半遮面,表面上說幾句冠冕堂皇的話,換做其他的,鬼知道是不是一個要砸了孔廟的傢伙。

    因而此次廷議公推,可以說是一面倒的局勢,自朱棣登基以來,朝廷的廷議,從來沒有昨日那般意見一致過。

    夏原吉在面聖的過程之中,其實心裏已大抵有了對新部的一些想法,畢竟昨夜已經和自己的兒子暢談,大抵已明白新部的目標。

    這世上的事,大抵就是如此,沒有辦事經驗的人,你手把手教他,他可能也手足無措,不知個所以然。

    而但凡有辦事經驗的人,尤其是夏原吉這樣宦海浮沉,掌握了一個部堂十數年之久的人,其實無論辦什麼事,還未開始動手,其實心裏已經有章法了。

    新部的主要職責,無非就是課綱,大學堂、公學,管理的除了無數學堂的新建,還有就是未來可能數萬甚至是數十萬的教師。

    那麼,要將事辦的井井有條,那麼就是制定出新部堂自己的章程,不說其他,各布政使司,都需設對應的清吏司!

    除此之外,再設負責錢糧的主事和郎中,再設一處督學司,一處負責課綱的文選司,有了一個框架,區分好職責,緊接着,再一件件事的去辦。

    先算出大致的預算,而後求撥錢糧,之後,命各省清吏司招募教師,選定學堂的一些主官以及次官,京城這邊,這是文選司聯絡各大學堂,負責課綱的制定。

    之所以要請大學堂來參謀課綱,是因爲本質上,未來這天下各州縣的學堂,優秀者就是要考入各大學堂繼續深造的。

    若是不能滿足各大學堂對未來學員的要求,閉門造車,等到時真培養出來,結果大學堂卻不滿意,不免要起爭執。

    因而,醫學院、算學學堂、官校學堂、講武學堂、工學學堂、鐵道學堂、海政學堂的等知名學堂,紛紛匯聚一堂。

    至於其他的大學

    堂,畢竟影響還不足,無法盡都顧及。

    除此之外,教育部這邊,夏原吉乾的第三件事,便是籌劃師範學堂,而這,也是重中之重!

    畢竟……現在利用秀才進行教學的辦法,只是暫行的辦法,不可能長久下去。

    這一點,其實夏原吉心知肚明,任何逼迫大家去幹的事,起初效果肯定總是還好,可一旦時日久了,就必定會被人挖空心思找到漏洞,而後,再想盡辦法去破壞它。

    這就如太祖高皇帝時期的國子學一樣,在太祖高皇帝的高壓之下,監生們不得不入國子學讀書,可時間一長,大家也就懈怠了,以至於這國子學,如今早已雜草叢生。

    真正想要將一件事貫徹下去,且能獲得長久的支持,那麼……不是去逼迫一羣不情願的人,而是應該,有一個仰賴此維生的羣體,他們纔是這一項國策的堅定擁護者,誰要是砸他們的飯碗,便是和十萬百萬漕工對着幹。

    這師範學堂就是如此,想盡辦法,招徠生員,畢業之後再入各公學爲師,他們要學以致用,將來喫的就是這一碗飯,公學就是他們的衣食父母,招徠更多的學童入學,則是他們的績效,是他們領取錢糧的根本所在。

    如此一來,這一個桃李滿天下的羣體,如果有朝一日,有人對他們說,要裁撤公學,只怕他們第一個要跳起來,斷不肯退讓的。

    因此,這師範大學堂,規模一定要足夠大,且部堂這邊要親自主持,絕不可假手於人。

    辦完了這幾件事,其實就是洽商的環節了。

    辦公學,除了朝廷撥發錢糧,本質上,就是要解決學童的問題,學童入學,可以識字,掌握算數,這當然是有好處的。

    可憑這些好處,還不足以讓人奮進。

    現在的問題是,京城這邊,確實有不少的大學堂,可相比於全天下而言,這些大學堂所能招納的學童,卻是杯水車薪。

    大學堂其實現在多少都能盈利,一方面來源於學費,另一方面,也來自於資助。

    因此,夏原吉的想法是,這大學堂必須擴建,或者說,在天下各布政使司,都盡力要有兩至三所以上的大學堂。如此一來,則爲本地的學童繼續進學深造,提供了便利,這其二,也意味着每年入學的學堂名額也大大增加。

    若是進個大學堂,猶如科舉考試一般,一年下來,才寥寥數千上萬個名額,對於絕大多數學童而言,這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自然而然,也就斷絕了進學之心。

    可若是每年能有十萬甚至十數萬的員額,且進入大學堂之後,頗有前程,那麼……就完全不同了。

    說到底,新部的職責除了建學堂,其次則是勸學,要教天下軍民的子弟都入學,單憑几個公文,是不可能的,這就從前鼓勵人讀聖賢書一樣,若沒有功名,誰肯讀書?


章節報錯(免登陸)